国学课堂丨教育在于言传身教

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一套从胎儿开始到成人科学的、系统的、阶段性的教育体系,这充分说明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结合儿童成长发育四大阶段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国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怀胎到三岁以前,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值智慧淤泥的时期,也是性格奠基的时期,此时我们主要对孩子进行听和看这两个感官方面的教育,可以在家中多多播放积极性的古典音乐以及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同时辅以汉字图案来培养孩子的视觉能力。

国学课堂丨教育在于言传身教

我们再来看到三岁到六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智力开始发育,需要不断的用知识充实自己,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刻意的培养他的读说能力和记忆能力,应该经常让孩子诵读我们的国学经典,可以从孩子四五岁开始刻意的让他识字并教他诵读和讲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浅显易懂的内容。

当孩子处于七到十二岁的这个阶段,在他既定的性格以及对知识的初步记忆的基础之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对儿童进行引导,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因为儿童已经进入认识世界的阶段,而不再只是记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他们已经开始了模仿和学习,因此除言行和引导之外还需要更多的通过实践,比如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等让儿童对前期记忆下来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理解,我们可以从孩子七八岁入小学开始让他们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而处在这个阶段当中,主要的工作便是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孩子已经诵读理解了行为规范,那么需要的是学习和模仿的典范,明理和实践事实上是两回事。

国学课堂丨教育在于言传身教

到了十三岁以后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不在只是认识,更多的是探索研究,在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步入青年阶段,应该开始对诸家经典进行研究并发展。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像天性一样牢固,甚至就会变成天性,乃至于他以后的成就都来自于他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有个别的父母首先自己都缺乏自律,老师布置的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置若罔闻,那么大家想想,孩子看到父母对待学习、对待老师的态度,潜移默化的就会变成孩子对待学习老师甚至是演变成对待父母的态度,因此我们家长除了和孩子对待亲属的关系,还应该是益师、益友的关系,是孩子人生的导师,遇到挫折时鼓励的朋友,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想想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对待人、事、物是什么样的态度,那么首先请你以身作则,家长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