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個中國故事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文 | 這和那

2天半的飄色表演結束了。

孩子們從兩層樓高的鐵架“舞臺”上下來。

今年廣東省旅博會的表演已經接近尾聲,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孩子們早已忘了累,高高興興地打鬧起來。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午飯時間,藝術團裡的爺爺幫孩子挑出盒飯裡的辣椒。有樣學樣,孩子們紛紛把辣椒挑出來,放到他碗裡。

附近展臺的小丑突然造訪,所有的孩子都圍了上去。

很快,每個孩子手上就多了個可愛的氣球。

2.2館的糖畫展商也來了,手裡舉著一排的糖畫,正好夠一個孩子一個。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附近展臺的小丑結束了表演。他似乎已經和這些孩子建立起了友誼,孩子們一看到他,眼睛都亮了。

這是廣東省湛江市吳川飄色藝術團。

在今年的廣東旅博會,他們的表演讓人們記住了吳川,也記住了飄色。

我也記住了這群孩子和大人特別而生動的故事。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正在吃午飯的小演員。吳川飄色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著,在高可逾人的空中表演,飄然欲飛故而叫飄色

2018年的廣東旅博會,這和那受邀參展。

在過去的8年,這和那創始人持續致力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訪。藉著廣東旅博會的契機,我們做了一個小型的攝影展,展示8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2018年廣東旅博會,這和那同期舉行“穿衣的故事”傳統服飾展覽和“風物中國”非遺攝影展。

我們的原意,是通過小型的攝影展和服飾展覽,吸引大家關注和走近非遺。

讓我們意外的是,很多觀眾來看我們的展覽,也帶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吳川飄色藝術團的故事,就是之一。

現在,旅博會已經結束。對於未能在旅博會相見的朋友,我們就以今天這篇推文,來跟你講講這8個故事。

2011年

地點:呼倫貝爾鄂倫春旗

主人公:樺皮製作技藝傳承人 阿吉倫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秋天前,用刀劃開樺樹皮。用力撥開,咔!樺樹皮就剝下來了。”

在阿吉倫的描述裡,剝樺樹皮就像拉開拉鍊那麼簡單。

2012年

地點:湖北巴東

主人公:神農溪船工 張厚芳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張厚芳17歲時就開始做神農溪上的船工。

過去船工們世代習慣裸體拉縴。張厚芳開始做船工的80年代也是如此。

後來公路開通,水位上升,縴夫失去存在的環境和基礎。

2013年

地點:四川涼山

主人公:彝族少女 比曲麼子力

技藝:彝族口弦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彝族口弦,我們用它來表達心情,高興和悲傷,都用它來表達。”

2014年

地點:貴州黔東南

主人公:苗繡技藝傳承人 楊阿妮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十四五歲時,我就能繡完整的衣服。十八九歲,就繡嫁衣。我是晚婚的,26歲才出嫁。”

2015年

地點:浙江無錫

主人公:無錫精微繡傳承人 趙紅育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刺繡是一門精細的藝術。除了需要有藝術的悟性,對刺繡的愛好,更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耐心。”

2016年

地點:四川閬中

主人公:川北王皮影傳承人 王彪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王彪從小跟著祖父外面跑,覺得有趣,一年之間重複表演,也就慢慢知道一場戲裡涉及的人物與道具,以及怎麼擺好人人馬馬。

2017年

地點:桂林龍勝

主人公:紅瑤服飾傳承人 粟求妹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桂林旅遊開發以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龍勝高山,他們形象地稱傳統紅瑤女子為“long hair”。

我見到粟求妹的時候,她已經學會了很多英文單詞。

2018年

地點:西雙版納

主人公:傣族織錦傳承人 玉兒甩

這和那8年,你不能不知道的8箇中國故事

“我有時候就反覆想,我們祖宗他們怎麼搞出來的啊?他們怎麼發明出這樣的花紋,怎麼這樣搞,就能出一個花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