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海島金山寺的傳說在慶雲源遠流長,傳說故事非常優美,情節動人。原海島金山寺位於慶雲縣汾水王村西一里許,建於何年已無從考證,隋代即有此寺。據傳該寺院規模宏大,佔地千餘畝,有騎著毛驢兒關山門之說。

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相傳唐僧成長出家於該寺。玄奘祖籍河南,出身官吏家庭,外族籍地長安。民國3年編纂的《慶雲縣志》"軼事"中記述,隋代陳光蕊攜妻殷滿棠赴無棣縣(今慶雲於家店村北--無棣故城)上任,途經慶雲志門劉村,乘船渡河,水賊劉洪見殷氏嬌柔嫵媚,頓起歹心。船至河中深處,將陳光蕊推入河中溺死,強行霸佔了殷氏。當時,殷氏已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孩子生下後,劉洪又欲加害。殷氏將寫有身世的布條縫於孩子胸襟上,然後將孩子藏入木匣裡,偷偷放入河中。木匣順水漂至金山寺河段,被寺內僧侶發現救起。之後不久,殷氏自盡身亡。法明長老先將孩子託付附近康家村(該村原在慶雲鎮陶家村西北角,早已不存)一梁氏乳養,稍長後回寺,俗稱海流和尚,這就是後來的唐僧。藝人將此事編成戲曲"倒聽門"《殷滿棠訴苦》或評書段子,流傳下來。隋朝推崇佛教,著名寺院僧人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唐僧13歲那年,隋朝在洛陽考選和尚,由於他經歷特殊,天資聰慧,被破格錄取。從此,唐僧離開了慶雲海島金山寺,開始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唐太宗貞觀3年,唐僧從長安出發,經玉門關西行,來到印度國取經,歷時17年,回國後著書立說,為傳播佛教文化和對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因唐僧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3類經典著作,被賜號三藏法師,人稱"唐三藏"。

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慶雲海島金山寺在古玉皇廟舊址上重建金山寺,寺院集納了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精華,每一處建築、每一處塑像都顯示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觀後讓人流連忘返。成為江北最宏大的淨宗寺院,有"北金山"之稱。

2004 年,杭州天目山齊素萍居士,發願在故鄉弘揚佛教文化,斥資回鄉重建海島金山寺,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寺院常住僧人300多人。在整體結構上,延續了佛寺建築中"伽藍七堂"的傳統佈局方式。所有建築坐北朝南,依中軸線展開,左右對稱,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建成部分稱婆娑世界(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唸佛堂、鐘樓、鼓樓、藏經樓、萬佛堂等)。寺內還珍藏著古代青石佛像、銅佛像、菩提樹經文和《乾隆版大藏經》、《四庫全書薈要》等眾多歷史文物,均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