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強華爲與多個歐美巨頭在不同領域競爭,累不累?

手機科技


華為是中國研發投入最高的公司,高達1000億的年研發投入,收入6000億元,有50%的營收來自於國際性的業務,可以說不上市的華為是科技公司的一朵奇葩。

華為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是:“跨國公司的災難”,《時代》雜誌稱為是:“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思科執行長錢伯斯表達了對華為的重視:“25年前我就知道我們最強的對手一定來自中國。”


一、華為有哪些競爭對手

華為的競爭對手都很強大,在運營商網絡,智能終端,企業服務三個方面是華為核心的業務單元,當然收入也很強大。

運營商網絡競爭對手:愛立信、諾基亞、中興。

智能終端競爭對手:三星、中興、小米、蘋果,OPPO。

企業業務:惠普、戴爾、思科、 ibm 、富士通 emc 、亞馬遜、 微軟。


二、華為的市場份額,非常厲害

運營商:華為排名第一

華為最核心,發展最早的就是運營商網絡,現在已經遙遙領先了。在該領域華為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諾基亞貝爾。

企業服務:華為第二

企業服務上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思科,這塊業務和思科差距還是非常大。2017年思科的總銷售額為480億美元,華為是106億美元,思科規模和份額是華為的4.5倍。不過華為的增長很快,2017年達到了67%的市場份額。


消費電子:華為世界第三,僅次於蘋果三星

從2017年出貨量來看,三星排名第一,蘋果排名第二,華為排名第三,OPPO排名第四,小米排名第五。華為的銷量也增長很快,在手機領域華為高端產品也非常厲害,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雲服務:華為落後非常多

華為雲還是其中非常弱的部分,還進不了份額。雲市場最大的還是亞馬遜aws,佔據了44%的市場份額。

目前華為有18萬名員工,其中外籍員工3萬多,銷售額6000億元,非常的厲害。

你認為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BAT 嗎?


毛琳Michael


華為當然累,然而舍它其誰?

我國的實體經濟工業產品有220多種產量在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在世界100個品牌當中,只有華為一個。

不久前,華為剛剛公佈了2017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公司營業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1%。

公司的三大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商業收入皆出現了增長。其中華為最為外人所知的智能手機業務,2017年上半年智能手機發貨量為7301萬臺,同比增長20.6%;銷售收入超過了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

華為的旗艦產品以HUAWEI Mate 9、HUAWEI P10、榮耀9等產品銷量皆大幅增長,並且在售價較高的高端智能手機的佔比有所增加,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而根據華為半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截止2017年5月,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零售網點數量為4.23萬個,同比增長19%,其中中國區上半年銷售網點數量出現了明顯的增加,達到14587間,佔門店總數的比例約34.48%。

手機只是華為的三大業務之一的消費者業務,而為華為貢獻收入最大的業務是運營商業務,2016年該業務佔公司收入的55.71%。運營商業務也就是幫全球各地的企業或者部門,安裝通信系統,並提出配套的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

企業業務收入最少,2016年只佔公司收入的7.8%。

為什麼會說華為累呢?

因為公司需要在技術和人才上保持領先,所以每年都將大量的利潤投入到技術研發和員工成本當中,其營業利潤很可觀,但是淨利潤增長較慢。

二是華為的營業地區需要人員在海外經營業務,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很累。


麵包財經


斯為泰山而不驕,華為何止是民族的驕傲啊,更體現出那些志存高遠的企業所擁有的一個典型特質: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


任正非說過:“每天思考失敗,危機隨時都在”。我們的民族從內憂外患中崛起,能夠有今天的成長,得來不易

,正是有一批向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不服老牌的思科、愛立信,將華為的交換機、路由器做到全球領先,歐洲、非洲、東南亞遍佈華為的通信設備,並且讓思科、愛立信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思科去年多地的辦事處被撤銷,大幅裁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服高通、蘋果,研發出可以媲美高通驍龍835的麒麟芯片,基帶和射頻芯片就算在美國也只有少數廠家能夠生產,蘋果的A11芯片雖然新能強勁,但是基帶的芯片也不能獨自研發,華為和高通的芯片基帶都是集成基帶,這也體現出華為的技術。

就在中國手機市場一片繁華的這幾年,OPP0,小米,VIVO國內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三星,而核心的芯片都是用的物美價廉的高通,誠然市場的逐利行為就是如此,誰的芯片性價比高,誰的性能好我們就用誰的,但華為卻默默的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承受著股東們的巨大壓力,將自己的從低端到高端的手機全部換上自己的麒麟970芯片,我們也不能說小米、VIVO、OPPO這些企業不好,但華為確實是更讓人欣賞的一個。


華為17年的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三,依然跟三星和蘋果有差距,但是華為還在路上,我們看到的他依然是那個砥礪前行的華為,或許美國像制裁中興那樣制裁華為,華為可能也會遭受嚴重的打擊,華為也有很多零件需要像美國進口,系統依然用的是安卓,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會更好的處理這一切,包括規範自己的市場行為,遵守市場原則,如果依然遭受排擠,華為有理由尊嚴的離開,放棄美國的市場,開闢新的戰場。

做企業很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個行業的競爭都很激烈,要做市場的龍頭的,就需要有更加長遠的思考,累並快樂著,哈哈!


登臺坐水閣


華為發佈了2017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佔華為總收入37%,已成為策動華為“大象快跑”的新發動機。

華為成立於1987年,這家剛剛踏入“而立之年”的公司,不久前成功進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100強”,排名第83位,是前100強唯一的中國大陸民營科技企業。

世界100強中國企業,華為是唯一大陸科技企業

華為三十而立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被視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權威榜單,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美國企業存活到50年的只有2%,大量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而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

三十而立的華為,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是2010年,距其成立僅有23年。與之相對應的是,成立於1976年的美國蘋果公司首次踏入世界500強是在2001年,此時公司成立25年。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家起步於中國農村電信市場的中國科技公司,可以在三十年創造不斷衝刺記錄:

華為於1996年開啟國際化,與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全球主流電信企業相比非常青澀。通過二十年全球征戰,華為今天已經擊敗了上述所有國際電信巨頭,甚至甩開了第二名愛立信在世界500強榜單300個身位。

2002年,華為曾遭遇國際巨頭思科“狙擊”,無奈暫時退出美國市場。而在15年之後的2017年一季度,華為在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CES)市場首次超越思科佔據全球榜首。錢伯斯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一語成讖。

在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於2011年開始向大眾消費市場轉型,經過六年時間已從為運營商貼牌的“白牌”手機業務,成長為與三星、蘋果並列的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機企業。

媒體認為,相比愛立信拋棄手機業務向傳統電信業務收縮、蘋果從PC業務向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轉型,從傳統電信設備企業向雲計算、企業業務、智能終端等消費者業務全面佈局的華為,實際上選擇了向B2B和B2C市場同時變革的艱難之路。2011年華為提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理想,曾遭遇業內嘲諷和爭論,但很少有人理解華為向“Leading New ICT”變革的決心。六年之後,三十而立進入世界100強的華為,兌現了這一諾言。

華為新“發動機”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對企業的評選包括營收、公司治理、品牌等諸多指標。華為從2010年以銷售額218億美元、排名397位,到以2016年的785.108億美元銷售額、排名2017榜單第83位,成為攀升速度最快的中國科技企業。其中於2011年成立消費者BG,是策動華為“大象快跑”的最新發動機。

從數據來看,2011年剛剛成立的華為消費者BG營收為446億元人民幣,佔比華為當年整體營收的21.9%。根據華為消費者BG最新公佈的數據,2017上半年營收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佔華為總收入的37%,拉動華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5%。

早在2016年1月,任正非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出“終端要敢於在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隨著三大業務預期的增長速度,同年6月任正非再次提出華為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足可見對消費者BG承擔華為新增長“發動機”的期盼。

媒體認為,任正非的對華為消費者BG的底氣,來自後者繼承了華為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對技術和品質的苛刻堅持,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氣質,讓華為手機企業厚積薄發,不僅在2015年之後的智能手機紅海市場得以“逆市”增長,並給華為在全球消費者之中贏得了大眾品牌聲譽。

從技術上來看,華為是中國研發投入最高的民營科技企業,每年其10%以上的營收都投入研發。2016年其研發人員數量達8萬名,佔比公司員工總數45%;當年研發支出人民幣763.91億元,佔紅色總收入的14.6%。據統計,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

華為同時是中國專利數量最多的科技企業,截至2016年12月,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62519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7632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39613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對於產品品質,任正非曾在內部講話中強調:“產品質量是品牌長青,基業永存的核心,華為品牌一直視質量為生命線”。根據2016年中國移動發佈的年度質量報告數據顯示,在各個價位段,華為和榮耀的產品品質全部排名第一。在央視《尋找中國頂級製造》節目報道中,榮耀手機成為重點推薦案例,其所有產品開發採用的品控標準(TR6)甚至超出歐洲、美國的強制認證要求。在央視現場實際測試中,榮耀7手機在近距離接受爆破測試之後,手機外觀完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正是基於對技術持續投入和對品質苛刻要求,讓華為和榮耀在紅海的智能手機市場贏得了用戶認同。根據國家調研公司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穩居第三,出貨同比增長21.7%,這也是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首次接近10%的“紅線份額”。

具體來看,在歐洲市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18%;亞太區域,東南亞、中亞、日韓等市場智能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均超過45%;在大中華區,華為、榮耀雙劍合璧,智能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24%,市場份額達到22.1%,這也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有史以來首個份額突破20%的智能手機品牌(三星曾在2013年份額達19.7%)。

華為智能手機高速增長背後,榮耀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沒。根據賽諾公佈的2017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數據,榮耀以2634.6萬臺銷量、366.03億元銷售額領跑互聯網手機行業,坐穩互聯網手機第一。

(賽諾2017H1互聯網手機銷售排行:榮耀第一,小米第二,魅族第三)

如果按照華為公佈的上半年智能手機發貨量 7301 萬臺,與賽諾統計的榮耀2634.6萬臺出貨數據對比,榮耀品牌在華為手機整體出貨佔比已超過36%。

從某種程度而言,榮耀一方面在互聯網手機品牌競爭中完成對小米的“壓制”;另一方面在在華為手機品牌向4000元以上高端價位衝擊同時,及時補足2000-3000元中高價位段,與OPPO、vivo進行同價格段競爭。

產品能力和品牌溢價的成功提升,讓華為和榮耀避免了國產手機常用的紅海市場價格戰策略。在《福布斯》公佈的2017年全球品牌價值榜單中,華為成為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2017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單,華為位居榜單第49位。根據IPSOS調研結果顯示,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81%;據貝恩諮詢公司在中國市場啟動的淨推薦值(NPS)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智能手機行業裡,華為、榮耀和蘋果手機並列第一,NPS高達47,且比排名落後的品牌,NPS高出44%。而在賽諾最新公佈的“2017Q1品牌淨推薦值”榜單中,華為品牌的淨推薦值高達48.6%,高於蘋果的44.9%,榮耀品牌的淨推薦值也首次躋身TOP3,達到37.4%,遠超OPPO、三星、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

由此看見,對技術和品質的堅持已成為華為消費者BG“逆市”增長的源動力,而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提高,也為技術投入和品質持續提升之間開啟了正向循環。

華為、榮耀手機變量:“端-雲-芯”戰略

在今年第16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餘承東透露稱,華為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芯片技術融合。在近日舉行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年中業績報告會中,餘承東進一步表示,華為將在今年九月發佈自家的人工智能芯片。在業界看來,這將是華為新的“端-雲-芯”協同戰略動作之一。

實際上,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做過很多探索,包括2016年底由榮耀發佈的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Magic。

華為消費者業務年中業績溝通會上,榮耀總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開啟手機智慧之門”的榮耀Magic是華為、榮耀在人工智能上的探索,它驗證了很多東西,這也是Magic最大的貢獻,“除了榮耀Magic之外,還有一些關於人工智能的研究,未來會逐步體現於產品設計之中。”今年發佈的榮耀雙旗艦,就搭載了榮耀Magic Live系統的相關AI功能,如榮耀V9支持室外停車位置記錄等。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背靠華為公司的研發實力,榮耀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在行業之中已先行一步。

據悉,華為預計到2025年,超過90%的智能終端用戶將從這種個性化、智能化的智能個人助理服務中獲益。目前,全球唯一真正接近“端-雲-芯”協同戰略的企業,實際上只有蘋果,其2016年公司營收已超過2100億美元,足可見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野心和目標。而作為華為更新技術、更年輕人群、更非傳統理念試驗田的榮耀,無疑將作為先遣隊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

媒體分析認為,榮耀作為華為公司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正不斷以自身模式進化,推動華為消費者業務增長的同時,繼續為行業提速。華為與榮耀雙品牌協同發展的戰略,也有效拉昇了華為消費者業務乃至華為集團的增長率與影響力。過去三十年是人類歷史科技進步最快的飛躍階段,基本每隔十年左右就產生重大技術突破,推動新的科技巨頭誕生和“舊企業”淹沒。華為可以在三十年不間斷衝刺奔跑,完成從科技初創公司到世界百強企業的演進,除了巨大的中國市場崛起,其自身對技術投入和品質的“偏執”,敢與世界一流企業“叫板”的勇氣,是其可以踏準每一波技術變革趨勢的重要原因。

“三十而立”對於中國人而言,指的是經過磨礪和成長,可以獨立承擔起自己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而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三十而立”的華為是最好的一面成長“鏡子”。


王海軍老師


不是排名72嗎?雖然華為解決方案很多,但注意都是圍繞通信行業,至於智能家居等業務只有核心產品,然後與其他品牌合作共建生態。題目中的問題實際上是中國的悲哀,按道理每個細分市場,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應該有國產領頭羊存在,然後分工合作,實際都去搞房地產或者忙著上市圈錢去了。噴子們因華為手機CPU採用ARM,生產放臺灣積電就攻擊不是國產沒技術含量,具體不展開。就說邏輯很可笑,如果這很容易,以中國人的尿性,會天天跑到世界上走馬燈一樣發佈各種業界領先芯片了,實際上除了華為,沒看到第二個中國企業,噴子們自己傻也把全球行業人士都當傻瓜,這思路很棒子


躺在太陽椅上的喵


華為是5G技術領導者,短短几年手機也做到世界第三,當然累。

現在華為成為美國政府眼中釘,蘋果三星的肉中刺,恨不得華為犯錯。

可它們面對的是任正非,一個有血性的中國軍人,一個有信仰的中國人,一個有國家的中國人。

華為能取得今天地位,全靠任正非敢革自己的命,把權力把利益全分給員工,自己只要百分之一點二的股權,才能讓華為人安下心做技術。

中國有很多民營企業家做手機,可大都紅極一時,過不久就消聲匿跡了,就在於太想上市套現,因為他們股份多。

做企業其實就是做人,君子好財取之有道,很多企業就死在“道”上,不知人間正道是蒼桑。

太多民營企業家一有錢就變壞,就想通過資本運作加槓桿賺更多的錢,就想讓親人孩子管控公司,而失去思考未來的能力。

人只有脫離低級趣味,才能找到自己的追求,人也只有脫離錢的誘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人更需要脫離世俗,才能找到自己的思想。

任正非做到了,他把金錢全散出去了,收穫了員工的心,消費者的支持,國家的支持。


光芒萬丈34957


這個問題實際要分開看,華為涉及的業務還是很廣的,主要有運營商、消費者和企業網三大BG,其中運營商華為目前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的,鮮有對手,所以在運營商工作的人會相對輕鬆一點(當然不是以偏概全,是相對來講),消費者的話,現在競爭還是很大的,畢竟華為手機是要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所以消費者工作辛苦,但是回報也是很豐厚的,畢竟利潤多,分的錢也就多了。而企業網。目前思科絕對還是處於霸主地位的,華為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去追趕的,所以在華為企業網工作的相當苦逼,因為要和思科競爭,搶佔市場,而且目前沒啥優勢,利潤低,所以賺的錢也少,個人經歷,很多新加入企業網的人都幹不長,又累又沒錢。


taogever


累什麼累!畢竟是中國企業,咱們中國在很多噴子心目中,要和德國比生產設備,要和美國比科技,要和韓國比芯片屏幕,要和加拿大比福利,要和歐洲比待遇,要和俄羅斯比人均土地,要和日本比素質,要和沙特比油價,要和澳大利亞比海鮮!汽車就和大眾豐田福特比,飛機就和波音空客比,電腦就和微軟比,手機就和蘋果三星比,中國一個國家挑戰全球所有的頂尖科技和所有行業的最強者!


差點變壞


累,特別累!生活中,一個人白手起家,得不到別人的幫助,還要提防別人的干擾阻撓,會不累嗎?華為現在的位置就像我們祖國現在在國際上的位置,別人(西方歐美國家)對我們各種干擾封鎖,別人可以合作幹成的事情,而我們要憑藉一己之力做成,還要比別人優秀!儘管這樣,我們依然站起來了,華為站起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我們偉大的祖國!


郭大少的自媒體


大企業有木桶原理制衡,當企業小的時候沒人拿你當對手,你想買什麼零件和測試儀器都有人賣。當你強大到能與人對壘的時候,就有人卡脖子弄死你。所以歐美日大企業都是全產業鏈,只有自己掌握產業鏈才能與對手竟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