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是否存在输入型通胀隐忧?

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是否存在输入型通胀隐忧?

(一)

十一国庆假期期间,中国人民都沉浸在节日的愉悦中,而国际金融市场却风云变幻,首当其冲的是国际油价。

截止10月6日收盘,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收盘价为84.16美元/桶,原油价格已经连续4周上涨。

目前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稳稳到站在80美元以上,原油价格从年初至今上涨已经超过25%,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对于新兴经济市场的打击很大,也使得全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于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核心原因在于一点:美国希望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美国前期已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与伊朗核协议,就是为其后期的石油战略打基础,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因为自己目前已经是石油出口国,就可以加大对石油的开采量,退出伊朗核协议,目的在于制裁伊朗,并且已经发出“石油禁令”,限制其他国家向伊朗购买石油。同样的原因,美国选择制裁俄罗斯、委内瑞拉。

美国希望国际石油上涨的原因有哪些呢?

1、国际油价暴涨对美国是利好消息。

自“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能够与欧佩克媲美的石油产出大国,而中国尽管页岩油储量世界第三,但是由于页岩油开采技术不成熟,目前仍为向美国进口页岩油的第一大国。

2、由于美国的石油霸权,国际石油的支付结算同样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美国可谓是“一箭双雕”。

3、美国原油进入欧洲、印度、中国市场,就可以间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势头。

(二)

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是否存在输入型通胀隐忧?

石油价格一上涨,不光原先出事的新兴市场国家日子更难过了,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撑不住了。

这次撑不住的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难兄难弟”,两个国家本来国内就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发展生产,在加上国内美元储备不充足,面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的双重打击,日子很不好过。

对于中国而言,会不会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隐忧呢?

我想不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中国油价是成品油价,而国际油价是原油价格,从原油到成品油价格需要经历许多生产与交易环节。

其二,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没有依照市场供需完全放开,可以部分对冲国际油价上涨对于中国通胀率的影响。

(三)

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是否存在输入型通胀隐忧?

虽然国内不会有输入型通胀的隐忧,但是国内经济还得注意以下三点

1、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部分资金会选择回流美国,人民币可能出现贬值压力,一定要积极应对

为了降低本国通货膨胀预期,美国肯定会选择进一步加息、缩表,伴随着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上涨,中美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会造成部分资金选择回流美国。

当然,这不足为虑。因为这部分资金多为追求短期套利的国际热钱,强扭的瓜不甜,该走的总归要走。

2、坚持有浮动、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至关重要,人民币短期性、阶段性的贬值并不可怕

在国际货币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想找一个温馨的港湾并不是那么容易,人民币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选择策略性的贬值并不可怕,并且可以一定程度的对冲当前的出口压力;适当缓冲国内企业的经营压力,对于其进一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难得的“缓冲期”。

3、坚持“利率+汇率+经济基本面”的综合考量

汇率的浮动有弹性必须利率的适度宽松配合,这样才能有效盘活经济基本面。

其实,2015年中国曾经面临过一次和本次相似的国际环境,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断复苏,造成整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暴涨,国内选择加息的同时,并没有及时释放长期的市场急需流动性;

相反,利用货币工具手段释放的短期流动性并不能解决国内企业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造成中国经济承压很大。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现在的世界并不宁静,而国内经济市场在缓慢复苏,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静与平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