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山水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明 张瑞图 书画双绝横卷

笑谢桃源人 花红复来觌

张瑞图(1570-1644),福建晋江人。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著有《白毫庵内篇》、《白毫庵外篇》等。晚明四大书家(邢、张、米、董)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详见《明史•阉党传》)

以擅书名世,其书于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其书法观之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

又兼擅山水画,效法元•黄公望,苍劲有劲,然山水作品更是传世极希。

此卷方洺于木盒处题曰:张瑞图•书画双绝横卷,应是名副其实。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曰:“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

倪后瞻也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曰:“张二水,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

张瑞图奇逸书风的形成,是时代审美思潮转捩的产物。

且不说卷首通贯一气,抒胸中逸气,辗转腾挪的书风,

个人面目的明显是与张瑞图斯时的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他写王维的诗,绘诗中的画,寄托的是欲觅桃源而不得的愤懑、渴望或欣慰等等复杂的情愫……

暗合:“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厉。”

卷后绘制的拟黄公望技法之山水,看似是未画完妥。

兴许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故画中山水,诗画均是言之未尽。

隐约在树丛中泛舟之人,或许更应了王维《辛夷坞》中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果亭山人于传统山水上是下了硬功夫的,

书家以书入画,于传统的土壤之中汲取出新意,寄寓焕发出新的芳华……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明 张瑞图 金笺山水对幅

张瑞图又擅山水画,并工佛像。山水骨格苍劲,点染清逸,间作佛像,饶有意趣。张瑞图的绘画是偶然兴至而为,因此传世作品极少。张瑞图之画师承效法元·黄公望,并参立吴派(山水画分浙、吴、皖三派),用笔与王孟津相近,具有骨格苍劲、点染清逸的特点,颇有声望。李长衡曾为之书跋云:“张长公先生胸度豪爽,嬉笑文章,书法绘事,各臻神妙。”其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于大轮廓转折处时露圭角。在大幅则多以粗放的笔墨绘近景数株大树,后衬远景以一座高峰开合而成,画面结景比较空疏。

山本悌二郎旧藏并题盒。山本悌二郎(1870-1937)为日本著名收藏家,历任台湾制糖株式会社代表,农林大臣等,活跃于日本政财界。澄怀堂美术馆是展示山本悌二郎收藏的中国书画专一的美术馆。山本年轻时收集近世儒家的遗墨,后得到内藤湖南、长尾雨山、黑木钦堂、罗振玉等高人指点,开始重视收藏中国书画,其收藏品在日本私人的中国书画收藏。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人物

张瑞图人物张瑞图的《八仙》人物画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这幅以“八仙”为题材的人物画就是张瑞图绘画中的精品。

这幅画上的两个人物是“八仙”中的汉钟离和曹国舅,汉钟离坦胸敞襟,细须在胸,双手高扬,右手执一拂尘,眼神炯炯。曹国舅则正装高冠,左手扬起,两人都做欢呼状,似乎在为眼前的佳山丽水而叹。该画人物衣物褶皱以草法用笔写之,须发则以工笔描之。两人的旁边放有一座三足高盖香炉,后面是虬劲的老松和淡远的青山,整幅画意境高远。右上角有“果亭山人瑞图”等字样,画上有一方张瑞图印章和四方鉴藏章。

据晋江张瑞图书画研究会李作港先生介绍,从这幅画作的落款字迹可以约略断定应该属于张瑞图在崇祯初(1630年左右)的作品,这幅画是张瑞图画“八仙”的四条屏画作之一,每幅画有两个人物,四幅刚好画完“八仙”。

张瑞图书法

张的山水以“金刚杵”笔法著称于世。论其渊源,则以元为基调,略参宋人,并不限于北宋,粗笔方折则近乎南宋。其特点是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于大轮廓转折处时露圭角;在大幅则多以粗放的笔墨绘近景数株大树,后衬远景以一座高峰开合而成,画面结景比较空疏。瑞图画名既高,书名尤著。特别擅长于行草,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梁巘在《评书帖》中亦曰:“张二水书,圆处皆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一变。”“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又云:“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瑞图、王铎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倪后瞻也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杨守敬《跋张二水前后赤壁赋》云:“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骞,与倪鸿宝、黄石斋伯仲。”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诗评》卷 红金笺纸本行草书 32.5×482cm 保定一杭艺术馆藏。

在宗唐宗晋的明代书坛,张瑞图敢于在赵孟頫书风的笼罩下,以直率自然的挥运,不拘常规的用笔、大写意的气势表现动荡时代 激越躁动的心态,力矫颓靡的时弊,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所开创的奇逸书凤,是自帖学以来从未有过的。从来帖 学无论千变万化,终不出“二王”正道,而他的另辟蹊径则具有晚明浪漫主义狂飙所掀起的时代精神,是明未书坛变革中反叛传统、绝 去依傍的一个实例。在他的影响下,其后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亦为一时风气所趋,力振摩刻之风,颇能振聋发聩,开启了 晚明书坛改革鼎新的先河。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感辽事作六首卷》 绫本行草书 29×381cm 天启元年(1621)藏处不详

《感辽事作六首卷》内容为自书诗。诗卷起首处颇圆浑厚重,第二行起渐见爽利,起笔多顺锋尖入,折角方峻严厉,翻覆自如;偶用圆转,皆极婉转遒丽。据诗后之跋,此卷为天启元年张瑞图五十二岁时所书。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 《草书郭璞游仙诗》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为张瑞图草书节录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之三首及梁简文帝萧纲《仙客诗》,文字与原诗略有出入。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卷 天启三年(1623)

在明代书坛,张瑞图是一位很特殊的书法家。他人品颓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贤,成为“魏家阁老”成员之一,其行径为士林所不齿,《明史》将他列入“阉党”;然在书法艺术上却颇有建树,为时人所公认,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书史并称曰“邢张米董”。颓丧的人品居然没有淹没他的书法声誉,这在“书以人重”观点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仅张瑞图和王铎两人,如(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评:“张果亭(张瑞图)。王觉斯(王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可见两人书艺必有过人之处。 (单国强)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并不是人生和人品的直接翻版,书品不一定等同於人 品。艺术风神和品藻的形成有著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具强烈形式美和抽象性的 书法艺术,其格调的高下更多取决於审美观念,而非道德观念。因此,在明代,尽管 “书如其人”说已十分流行,晚明项穆提出的“心相”说,更强调“人正则书正”, 但书法艺术的表现本质毕竟属於审美范畴,单纯用道德伦理观难以作出公正评判, 因此,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张瑞图书法,还是得到社会的首肯。 张瑞图奇逸书风的形成,既与他的师承渊源有关,更是时代审美思潮转捩的產 物。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在有明一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时尚下,还萌发著一股尚丑、尚狂狷之美的思潮, 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 “纵横散乱”、“时时失笔”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向。至明中叶以后,随 著商业城市的繁盛,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中“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说以及哲 学上李赘等人“异端”思想的出现,使这股反正统、求“狂怪”的思潮获得进一步 发展,在书法界就涌现出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一批“狂怪” 派书家,他们拋弃中和、优美的姿态关规范,结体支离欹侧,以丑為美;笔墨随兴 而运,打破“藏头护尾”、“平正安稳”等形式美规律,肆意挥洒,棱角毕露;布 局下求平衡和谐,而是纵横交叉,散散乱乱。这种以丑怪、狂狷為美的书风,在明末 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作為其中一员,不仅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在这一行 列中也堪称佼佼者,如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评述:“明之季世,异军特 起者,得二人焉:一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為张二水, 解散此碑以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单国强)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据《桐阴论画》附註云:“张公画罕见,书幅甚多, 相传张係水星,悬其书室中可避火厄,亦好奇者為之。”此说虽据传闻,即便有之 也属好奇者為之,但至少说明张氏书法很怪,可作法灾的符录悬掛。观其车书中多 难以辨认的奇字和纵放无度的逸笔,确带有符躁的味道,写字类似画符,无疑在迎 合世俗趣味,格调必然下高。另外,反柔媚而走向极端,一味硬倔,过分外露,也容 易变為粗俗的霸悍气,张氏书法即有过分之处,少含蓄文雅之气。一卯粱嗽《评书帖》 所论”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下贵。一 张氏在艺术追求上的偏激、失度和品位下高,与他政治上的表现有某些相似之处, 这无疑是人品对书品的影响。因此,张瑞图与倪、黄虽同属奇倔书风,却不能归入 一类,更不能并称。 (单国强)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天启四年(1624) 朵云轩藏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杜甫饮中八仙歌》卷 洒金纸本 天启七年(1627年)藏处不详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为天启七年张瑞图五十八岁时书。洒金纸本,内容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八仙,指诗人贺之章,张旭、李白等酒仙。诗中尽写他们嗜酒、醉酒之憨酒。张瑞图书时,尽情挥刷,即使没有醉意,至少也是极其放松的状态。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行草书前赤壁赋》卷(选页) 云母笺 上海韩天衡氏私人藏

张氏的书艺在当时是极具反叛性的,奇纵旷达、张扬的书风,与他在政治上羼弱、屈从、猥贱,是适成反比的。他的书艺用笔自在 大胆,侧锋、翻笔互用,侧入正出,势狂笔涩,顿挫铿锵,擒纵自如,气足神完。诫如梁巘所评,“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之 一变”。他的结体、行气以奇寓正,以动寓静,尤擅纵势横用,左盘右缠,上攀下携,鱼贯如珠,饶有行云流水的运动感,乃至有电闪雷 鸣般的音响感,是晋唐以降所未曾有的一种新腔。对稍后的书坛大家黄道周、王铎、倪元璐自有其潜移默化的启示作用。梁巘评张瑞 图书能“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是很中肯的意见。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这是一件张氏手书东坡《前赤壁赋》的行书作品,书于明季生产的云百母笺册页上,以淡墨书熟笺,是功夫欠佳者所不敢办的,也为 张氏墨迹中颇不多见的一路。册页在清初被改装为手卷,长近九米,字逾六百,当是晚年作。此卷曾为藏家姚文黛、赵光、王蒙泉所递 藏。王蒙泉收藏的张氏墨迹,多且精,如其所藏册页等两种今皆在故宫博物院,亦钤有“文心审定”等印,可资考正。(韩天衡)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行书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独往真佳五言诗轴》金笺行书,170×5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书严嵩过永宁高座二寺五言诗扇》 纸本草书 16×48.4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与董其昌齐驱,有“南张北董”之号的张瑞图,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张瑞图《行书除却判无七言联》轴 纸本 281.9 × 45.7厘米 ×2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