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中國大學教育】發佈教育相關專文,歡迎同學們點擊“關注”按鈕,我們會持續更新關於中國大學的相關文章,給你帶來最有用的資訊。

目前,國內開設車輛工程專業的大學有252所,不過其中最有實力、最有影響力的大學非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同濟大學這五所大學莫屬了。五所車輛工程強校,無一例外都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

吉林大學

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吉林大學坐落於吉林省會長春,前身是創辦於1946年的東北行政學院,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1960,吉林大學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大學。2000年6月12日,合併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等6所院校組建新的吉林大學。目前,吉林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是亞太國際教育協會、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的重要成員。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工程系)成立於1955年,由原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和山東工學院的相關專業整體搬遷組建而成。學院設有車輛工程、工業設計(車身設計)、熱能與動力工程(汽車發動機)、熱能與動力工程(熱能)四個本科專業,其車輛工程學科是國內汽車領域最早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院擁有以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為核心的200多名教學和科研隊伍,其中教授45人 , 副教授68人 , 含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在讀博士生近100人、碩士生500餘人、本科生2000餘人、國外留學生以及訪問學者15人,已累計向社會輸送各類專業人才17000 餘人。

主要研究方向:汽車動態仿真與控制、汽車底盤設計與控制、汽車集成與性能匹配。

就業去向: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上汽大眾、泛亞技術中心等

清華大學

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經過數十年發展,清華大學如今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中國當之無愧的工科第一強校。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成立於1980年,目前,汽車工程系設置的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專業還被列入國家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有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工程系現有在職教師和職工74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職稱人員28人、講師22人。中青年教師中有34位博士。此外,還有返聘工作的退休教師2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人。現有來自國內外的高級訪問學者10餘人、在站博士後科研人員32人。在校研究生229人,其中碩士生159,博士70人。

主要研究方向:汽車動力學、汽車動力系統、先進汽車設計。

就業去向

:大部分去深造,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泛亞技術中心等

北京理工大學

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北京理工大學創立於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目前,北京理工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為“京港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卓越大學聯盟”成員。

2002年7月,由原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除外)和校工廠一起成立了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2009年,該院更名為機械與車輛學院。目前,學院開設了六個本科專業: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地面武器機動工程、工業工程、交通工程。有教職工326人(教師155人),其中教授45名,副教授、副高級職稱人員8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4人,碩士學位教師66人。2007年招收博士生77名,在校290名;招收碩士生233名,在校436名;本科生366名,在校1475名。

主要研究防線:節能與新能源車輛技術、無人車和智能車技術、現代車輛理論與技術

就業去向:北京現代、一汽大眾、一汽奧迪、長城華冠、北汽福田等

湖南大學

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湖南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市,辦學起源於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 創建的嶽麓書院以及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時務學堂。1926年2月01日,省立湖南大學在湖南工專、法專、商專三校基礎上合併成立。1937年7月07日,省立湖南大學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第1497號指令冊立為國立湖南大學,成為當時第十五所國立大學。1949年9月,國立湖南大學被中國共產黨接管,並更名為湖南大學。湖南大學由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國防科技工業局四方共同建設,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Cumulus)、金磚國家網絡大學等國際組織重要成員和AMBA國際認證成員。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長豐汽車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08年興辦的機械科,以及由此發展的機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原名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於2008年6月正式更名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學院設有車輛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力學、工業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建有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院現有教職工23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70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導師61人,碩士生導師83人。學院在籍學生2900餘人,其中研究生860餘人,本科生2050餘人。

主要研究方向:汽車動力學與性能仿真、汽車結構與CAE、車身造型與空氣動力學。

就業去向:廣汽研、上汽大眾、上汽研、一汽大眾、廣汽豐田等

同濟大學

國內車輛工程專業五大強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併,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目前,同濟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

2002 年4月,同濟大學以科技創新和新能源汽車開發為指導思想,以創新科研機制和組織架構為特色,成立了為中國汽車產業全方位服務的汽車學院。學院車輛工程(汽車)專業現共有7個專業方向,分別是汽車設計、發動機設計方向、汽車電子、汽車產品管理與營銷、車身與空氣動力學、汽車試驗學、車用新能源技術。目前,學院在職教工95人,其中教師62人,教授25名(其中22名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24名。學院擁有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萬鋼教授。在讀全日制本科生1018餘人,碩士生300餘人,博士生70餘人,工程碩士生135名,中德學院碩士生22名。

主要研究方向:轎車整車集成開發技術、汽車網絡化製造、潔淨能源汽車。

就業去向:上汽大眾、上汽研、聯合電子、泛亞技術中心等

當然,國內還有一些車輛工程強校,如重慶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等等。不得不說,江蘇大學作為唯一一所雙非院校躋身其中,她的車輛工程專業實力可見一斑。

本期【中國大學教育】就要結束了,歡迎小夥伴在評論區一起交流、討論、學習。同樣希望小夥伴們可以把有用的文章轉發、收藏起來,以後沒準有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