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數額應該是拿到手的,還是加上五險一金自己扣的那部分錢?

誠信東方83839975


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對於很多職場人而言,也許並不清楚,自己的工資其實分為三類。下面,雷哥就簡要介紹一下你的

三種“工資”:

第一種工資:應發工資

應發工資,就是“當月應該發給你的工資收入的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稅前收入”,就是沒有扣減“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之前,你的全部應得月收入。

這裡的“五險一金”指的是,勞動部門要求用人單位必須給勞動者代扣繳納的一些社會保障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對於職場人而言,應發工資只是一個名頭,你實際到手的錢,一定比這個少。所以,很多單位在招聘人的時候,一般都會講稅前收入是多少多少,而很少會說你到手的錢有多少,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工資:實發工資。

所謂實發工資,就是實際發放的工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拿到手的錢”,有的人也稱為“稅後收入”。實際上,實發工資,是你的“應發工資”扣減“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以及其他雜費之後的實際收入。所以,實發工資一定比應發工資少。

換句話說,實發工資,也就是“稅後收入”,才是你真正的收入數額。一般而言,我們在講自己的收入時,大多都是暗指實發工資,也就是稅後收入,而很少去說自己的稅前收入。

第三種工資:員工薪酬成本。

第三種工資,其實嚴格意義上不能叫工資,它實際上是用人單位因為用工所需支出的人工成本的總額。

用工單位需要支出的薪酬成本,包括支付給員工的應發工資、用人單位應承擔的社保繳交費用和其他福利性開支。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用人單位應承擔的社保繳交部分的費用,雖然在員工的應發工資裡不會體現,但是員工卻是真正享受到了這部分隱藏的薪酬待遇的。所以,一個員工的三項工資,其大小關係是:“員工人工成本”大於“應發工資”大於“實發工資”。

舉個例子:假如員工的應發工資是1萬元,那按照五險一金的扣繳比例(這裡養老保險按照個人8%,單位20%扣繳;醫療保險按照個人2%,單位10%扣繳;公積金按照單位和個人均5%扣繳,其他社保項目省略),員工需要被代扣各類社保五險1200元和公積金500元。那粗略計算一下,該員工的三類工資分別是:

——應發工資:1萬元

——實發工資:1萬-1200-500-120(個所稅,這裡按照5000元起徵點計算)=8180元

——員工薪酬成本:1萬+2000(養老保險)+1000(醫療保險)+500(公積金)=1.35萬元。

很明顯,實發工資才8千出頭,但是單位需要支出的薪酬成本卻高達13500元以上,這裡的差距是比較大的。

雷哥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國有企業與私企的差別其實就在於第三個工資的差別。國有企業都是按照國家的標準來繳交相應企業承擔的社保費用,但是私企呢,卻有可能降低標準,不按員工的實際收入來作為基數計算,卻用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甚至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來作為基數計算。

私企的這個行為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員工的社保扣繳部分減少了,員工的實發工資增加了,好像待遇不錯。例如:在上面例子中,應發1萬元,用人單位按照低標準來扣繳的話,也許員工的五險一金一共只需扣800元(養老保險300,公積金300,其他200),這樣你的實際到手的實發工資就會達到9000元以上,好像待遇不錯,其實是被企業坑了。


這就是第二個好處,企業所承擔的社保部分的繳交額,也就是員工薪酬成本支出減少了。例如上面例子中,員工個人扣繳的部分都這麼低,企業承擔的那一部分也同樣降低,估計也就是1000多元左右,遠比前面正規計算的3500元少了很多。

所以,職場人只有清楚自己三類工資的關係,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亂花迷人眼!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嗲來幫助,謝謝!

雷哥說職場,經驗共分享。謝謝您的點贊、關注,我會努力為您解答職場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