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你的嘴,别再给建议!对方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管住你的嘴,别再给建议!对方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在咨询室中,经常会有家长问:“我该怎么跟孩子说,孩子才会听?”视状况不同,我有时会说:“如果一直说都没有用,那就先别说了。”

我往往会收到既惊讶又疑惑的眼神,我便要解释:“因为你说出来的话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建议,这是孩子最不想听到的。”

“但不给建议,要跟他说些什么呢?”

我不禁纳闷,好像除了给建议,家长和孩子就无话可说了。确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们总是忍不住要给建议;于是当我们长大,我们也如出一辙地拼命给孩子建议:“你应该要… .. ”、“你最好是…… ”、“你赶快去…… ”、“你怎么不…… ?”除此之外,真的“无话可说”了。

如果你想要破坏关系,就拼命给建议吧!

每个人都曾遇过那种跟你聊没三句话,就滔滔不绝分享自己的高见,同时还要瞎指挥的人:“我知道,这件事就这么做、那么做,就行了!”听了颇令人反感。

请记得,给建议常是破坏关系最简易又快速的方式。尤其,关系越亲近,作用力越强——亲子之间是如此,伴侣之间亦然。如果你想破坏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就拼命给对方建议吧!

你一定会想:“我的一片善意,何以换来对方的不理不睬?”真是“好心被雷亲”。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有时候,你的满腔热情,只会获得白眼一枚。如果对方眼球都翻到背后,你还管不住自己的嘴一讲再讲,那么你已经到达给建议的极致境界——碎碎念。

管住你的嘴,别再给建议!对方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大多数的情况下,对方需要的根本不是任何建议

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状况下给别人建议,都会带来反效果。然而,大多时候对方需要的,根本不是你的建议,就算深陷泥淖,也会拒绝任何高明的提议。

“你说的对,可是 …… ”

“我也知道,可是 ….. ”

“这我试过了,不过…… ”

当你提出精辟的见解,想解救对方于水深火热时,是否常听到这样的回应?

对方回答得很客气,内心话其实是“别再说了,我有这么蠢吗?”

这就是贸然给建议的风险——让对方感觉自己很糟;尤其是,你说的其实对方早就想到了,甚至也都尝试过了。当你没有深刻地理解对方的内在感受,便开口当起老师时,对方的心里可能正滴咕着:“闭嘴好吗?你以为你是谁呀!”

是为对方好,还是为自己好?

给建议是许多人难以避免的坏毛病,我们总是需要证明自己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地位:当你给出建议的那一刻,你已经把自己摆在比对方还要高的位置上了。因为能给建议的人,似乎懂得比较多、经验比较丰富、方法比较高明,同时也意味着,他正站在正确的一方。

相较之下,接收建议的人就被比了下去,有种矮人一截的感觉:“我都已经够挫败了,听了你的建议,正好证明我真的很糟,我当然不想再说了!”

如果你还搞不清楚状况,可能就会继续给建议,相同的建议重复给,类似的话反复讲,最后就成了“碎碎念”了。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老公总是抱怨她爱碎碎念。我看过他们夫妻俩相处,她也确实念得很厉害。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可是,他就是说不听呀!要是他愿意改,谁想像老妈子般一直念?”

我问:“问题是,越是碎念,你老公有因此改变吗?还是依然故我?”她摇摇头。我说:“那无效的方法为什么要一直做?”突然间,她愣住了,想了半晌告诉我:

“好像这样做会令我感觉好一点,感觉会没那么糟!”

我们很难自我觉察,当我们给出了建议,包括碎碎念,事实上,我们想的常是自己,而不一定是对方。好为人师或老爱碎碎念的人,内心的机转也许是这样的:我虽然无法说服对方听我的,但至少我会感觉到“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当我自以为是地站在“正确”的一方时,我的心理位置便提高了,因此,我的感觉会好一点——即使对方永远都听不进去,也一点都不这么觉得。

这么看来,我们好像只是在自欺欺人。当我们无法改变对方时,就设法证明自己的对的,对方是错的,用这种方式自我安慰。因此,看起来是为对方好,事实上是在为自己在人际互动的挫败里,找个台阶下。

管住你的嘴,别再给建议!对方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如何适切地给出建议?

刚刚说了,不是所有的状况下给别人建议,都会带来反效果。时机若抓得对,对方可是会感动到想哭的。不论是在任何关系中,想要给他人建议,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就对了:

(一)对方主动要,你才主动给:

换句话说,没人主动询问你的高见,请尽量闭上自己想给建议的嘴,尽管有再高明的见解或对策,也是如此。

(二)在足够的情感理解后才给:

当一个人被深刻理解后,往往才是给出建议的最好时机。

因此,请先带着好奇,好好地倾听对方的故事,全盘理解事情的脉络,并深刻地同理对方在那个处境下的情绪感受。当人们感受到“有人懂我”,情绪被完整地接纳时,自然就听得进别人的观点了。

(三)只给新的选择,不带任何评价:

最高明的建议,是引导对方找到面对与解决问题时的新选择。

记得,你的建议应该是纯粹分享个人的观点与做法,切勿同时评论或检讨对方原来的做法:“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你就是不听……”,这样只会招来一顿白眼。

(四)放下要求对方非得改变的意图:

很多时候,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常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当我们想改变对方时,常常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越是坚持对方得照着做,越只是在凸显自我的价值与重要性。在大多情境下,请允许对方可以自我决定是否改变或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改变。

很难,对不对!这是需要练习的。下次,当你很想给出他人建议时,问问自己:“此刻,对方最需要的,真的是我的建议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