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爲一句話!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在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古代最成熟的兩個宗教就是道教和佛教,我們知道佛教是從印度那邊傳進來的,在古代的時候也叫天竺這個地方,這個在唐朝的一些古籍裡面都有提到,而道教則是我們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創立的,也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教派。近代偉大的一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對於道教和佛教之間的某種關係,說過這麼一句話:“為什麼人們總憎恨和尚,卻推崇道士”。這句話至今還是讓人們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或者說是一種意見的相悖。但是總歸來說,這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會有某種根據來支撐這種說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相信在一些電視劇裡面大家對於和尚的印象一般都是慈眉善目,並且他們對待普通老百姓都是非常友好的,一旦有人向他們請教一些人生道理或者說提出一些疑問,和尚們總會告訴世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實這和佛教的交易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我們都知道佛教的交易就是要人們忍受現世的困難,因為他們信奉人有前世今生,經歷輪迴之苦方成佛。他們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也就完全契合了,他們佛教教義的宗旨。其實如果放開了講,這就是一種默默的奉獻精神,說白了就是提倡人們順從。因此歷朝統治者都願意將佛教作為一個普遍宗教來進行推廣和宣傳,因為這完全符合了統治者對於人民的一種統治,並且有利於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因為這個教會了人們不論何時何地,都要順從。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反觀道教儘管他有很多教義是和佛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最根本的一個區別就是道教提倡一個人必須遵從自己的內心,也就是所謂的“無為而治”。無為就完全和順從是兩回事了,它講究的是自我發展。嗯,當然有些時期道教也曾經被一些朝代所推崇,但是卻沒有像佛教那樣的受歡迎。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佛教弟子常常勸世人皈依佛門,也就是出家去當和尚。但是你絕不會看到道士去勸世人去當道士,這也是道教和佛教之間的一些區別。修為高深的道士他經常雲遊四方,是一個雲遊野鶴的高人,他們喜歡清靜的修為性格里面就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但說到佛教的高僧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常常是經常和普通的民眾打交道,而且經常勸那些有錢人去捐錢修建寺廟,也就是所謂的香火錢,當然最後的錢去了哪兒?我們也說不準,有時候還會給佛祖身上鍍一層金箔。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有句話流傳的很廣:“亂世道士下山,和尚廟門緊鎖。盛世道士歸隱修法,和尚開門收香火”先不要管這句話,到底是你是不是確有其事,因為一句話有了定論,那就一定有某種一句。我們都知道在戰亂時期和尚信奉不殺生那麼他他們遠離戰爭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面對那些窮苦的老百姓需要幫助的人卻廟門緊鎖。根本就不願意施捨一點糧食,哪怕就只是一碗清粥。而道士在此刻就會毅然決然的下山行俠仗義,面對被搶劫的普通民眾一定會施以援手。儘管他們只有微薄之力,但他們願意將這份力量匯聚在一起去幫助別人。

為什麼在亂世中人們尊敬道士,反而憎惡和尚?原因:因為一句話!

其實說了這麼多,也完全沒有貶低佛教的意思,只是從不同的教義出發就能夠發現,佛教的逆來順受確實非常適合封建統治的一種維護,但是給予到民眾身上的最後成為了一種奴性。但是卻不主張他們去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種待遇。那倒角就完全不同了他是完全主張人們對於今生的一種修為,所以總的來說,如果在同等追求清淨的一種條件之下,人們一定會更願意尊崇道士,而不是慈眉善目的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