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百家姓中常有的姓氏只有那麼幾十個,加上取名寓意加上漢文化中名字字數限制,導致十四億中國人難免出現同名同姓的情況,或許在各位身邊就有這樣的情況,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中國最多同名同姓的名字是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並且給大夥提個醒:給孩子千萬不要取這樣的名字,不然很容易出現同名同姓,見面十分尷尬。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據統計,張偉、王偉、王芳、李偉和王秀英,他們的人數分別是29萬、28萬、26.8萬、26.1萬和24.6萬。大家從這五個名字中不難發現,都是由“偉”、“芳”、“英”這些簡單易認且褒義的字所組成的單名,使用率極廣且好記好用很通俗,這也反應了現代人取名的普遍習慣。相信大家身邊一定有“張偉”、“王偉”吧!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首先這些姓氏是中國的幾個大姓,古代各帝王的家族是十分龐大的,像漢朝劉氏家族可以佔據半個天下,這也是為何劉備只能淪落到賣草鞋的原因,老爹和爺爺們都生了太多的孩子,光是三代就有幾百位兄弟,更不用說後世的增長,這是幾何級的增長。還有李唐盛世就更不要說了,加上皇帝賜姓和胡人改姓等,劉李王張這幾個大姓佔據中國半壁江山。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還有就是這些姓氏姓名多出於單名,這就導致名字重複幾率很大,這樣的現象在古代也很明顯:東漢三國時期以“單名”為主,甚至幾乎找不到非單字名的人。這是為何?傳統觀點認為與王莽託古改制有關,“令中國不得有二名”,以單字名為尊貴。這或許是一個重要方面,但縱觀歷史,從先秦到三國,大多數人名都是單字。筆者認為,這根本上還是因為當時人口較少、重名率低,用單字名完全可以滿足起名需要。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由於前文所述的單字名的流行,讀史時常常會遇到讓人糊塗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後,活躍在史書上的3個王匡,2個王興,3個王鳳,其中有些是王莽陣營的,還有些是王莽敵對陣營的。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南梁元帝蕭絳曾寫過一本《古今同姓名錄》,他所蒐集到的資料顯示,歷史上有3個董仲舒,3個孔子,3個周瑜,3個王羲之,4個劉秀,9個張衡,9個張良……這還是在當時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市井百姓難留名字的,重名者肯定更多。加上各朝各代還要避諱當朝和前皇帝的名諱,於是取名變得更加苦難,於是出現了雙字名,並且古人取雙字名出現備份加名,也就是說雙字名第一個字代表備份,第二個字才是“名”,這樣出現重複的幾率更小,因為每個家族的備份派別都不一樣。

我國同名最多的五個名字,第一名有29萬!看看古人如何避免重名


不過都2018年,早就不說輩分派別的,那麼小編給大家提供一個取名方式,不如大家從古文中尋找靈感,一來有文化底蘊,二來可以避免同名重複的尷尬,畢竟古人與現代人的語言使用方式不太一樣。比如女孩子可以取名“信芳”來源於《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