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文|途远

孩子上学,免不了要报些个早教班,这不,宝爸宝妈们的话题就来了:

“我家宝宝给他报了一个奥数班,为以后奥赛打基础,就是最近孩子不太愿意学了。”

“我家那个不行,就是钢琴才过四级,六级练不上去。”

“书法课孩子不喜欢,但是我还是让他每天去练习毛笔字”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坐在旁边的我被问道孩子报了什么课外班时,我回答:“孩子喜欢学英语,我就让他跟着外教学英语,每天听一听、学一学,剩下的就让他玩儿去。”

一时间,我成为了话题的风向标。“怎么会不报早教班呀?”“以后孩子上学不容易跟上”“只让孩子玩,这怎么行……”

我说:“其实没什么呀,孩子喜欢什么,我才让他学什么,对于让孩子玩儿这方面呀,我是一点不担心!”

因为孩子的“玩儿”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咱们父母悉心引导下,有目标、有收获的“玩儿”。

1

我为什么让孩子放心大胆的玩儿?

首先,美国儿童教育领域Garry Landreth博士是这么评价玩的:

“玩对孩子而言,就如同成人使用语言沟通,它是在表达感觉,探索关系,和自我实现的媒介,

玩具被孩子当做语言使用,玩就是他们的语言。”

孩子的玩乐,是建立在自身的兴趣之上,还有自己喜欢的辅导之上的,早教课堂之外的时间,本应是属于孩子玩耍的。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孩子5岁左右,也就是快要步入小学教育前,将会迎来

社交敏感期的显现,这时候的孩子,渴望和同龄人交流,渴望展示自己,而适合孩子们年龄的交流方式,就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在与伙伴们相处时,孩子的人格性格可以得到互补,心理建设能力,也会加强。

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父母把课堂之外的时间还给孩子和他们的小伙伴,放心大胆的让孩子玩乐,对孩子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如若父母采取强迫式教育,虽然初衷是希望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实则对孩子可能是一种伤害。

记得曾经的一则新闻:武汉的一名妈妈让孩子做完作业再玩,6岁孩子赌气母亲强迫他做作业,压缩玩耍时间的做法,于是选择在雨中暴走6公里表达自己的不满。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当宝爸宝妈们内心想着:孩子在早教班,多学一些内容,以后发展会更好时,有没有发现,我们所想早已成为“孩子学……会……”的固定心态。

却忽略了咱们宝贝的感受,因为咱们,孩子玩乐的时间减少了,探索世界的时间减少了,宝贝的身心健康,不会受到影响吗?

教育家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也早已告诉全世界的家长:孩子心里的发展,是“通过探索环境时所获得的经验从而实现的”。

而对3~12岁的孩子而言,探索身边环境的最佳方式便是玩耍,用触摸、用肢体、用观察,去探索世界,从而得到内心的成长。

我为什么让孩子放心大胆的玩儿?

因为我愿意孩子有更加全面的性格,更多的责任感,我和孩子有更加亲密的关系!

2

我的孩子应该怎么玩?

曾经,每当周日晚上,看着周末孩子留下的满地玩具,我的内心是委屈的,孩子还小,只好老父亲老母亲来收拾吧。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痛定思痛,孩子的玩耍,也要有个好方法。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通过咱们父母积极引导,为孩子塑造一个以小事见大道理的客观环境,孩子其实可以学到很多很多课堂之外的生活经验。

整理、爱护、分享玩具,是好宝宝的好习惯

相信宝爸宝妈们,都有过这样不堪回首的经历。

场景一:放假过后,屋内一片狼藉,满是孩子玩剩下的玩具,为了孩子的正常作息,只能喊孩子按时上床睡觉,只剩下老父亲老母亲的叹息……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摧残指数:四颗星)

其实整理内务,是培养孩子行走江湖第一步:蒙氏教育法则中,玩具归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实咱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把玩具归纳整齐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自己的小天地需要自己整理。

要告诉孩子,自己的空间自己打理,这不仅帮助孩子明白自己事情自己做,也帮助孩子提高了自理能力,孩儿们啊,老爹老妈们和你们一起整理你们的小天地,你们的责任感也是噌噌噌的增加。

场景二:每次走过玩具货架,父母背后总会渗出一阵阵冷汗,宝贝对某个玩具驻足停留,告诉你:“我想要买这个玩具!”不是不愿给孩子买新玩具,而家里面同样的玩具早已堆积如山。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摧残指数:四星半)

此刻,如果你回答孩子,“家里不是有一个了吗?怎么还要买一个差不多的?不准买!”

这样回答,你就错了。

咱们父母都想孩子受到悉心的照顾,同样,孩子是玩具的主人,宝贝们也有责任照顾好它们。

不如时不时的告诉孩子:每个玩具都是来之不易的,都需要宝贝们照顾好他们,要让他们健健康康的。这丰富了孩子的情绪体验,更让孩子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久以后,小家伙们的爱心会与日俱增,心地也会变得更加善良。

场景三:每当在幼儿园放学时,接孩子回家总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和另外的小朋友吵得不可开交,只是因为两个小朋友都心仪某个玩具,站在旁边的双方家长,满是尴尬的笑容。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摧残指数:五颗星)

朋友阿冉便没有这样的烦恼。

她从小就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家宝贝,走在路上看见流浪猫都会把自己手里的火腿肠给流浪的小动物们,我问朋友,这样热心肠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养出来的?

其实很简单,朋友在社区服务站工作,没事的时候,就会把孩子带到敬老院或是孤儿院,让孩子们,参与到对他人的帮助中来,久而久之,孩子的善良早就发自内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从那以后平,孩子不喜欢、重复的玩具,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到社区服务站,,一起捐赠给山区的小朋友。

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快乐可以传递给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也让孩子明白,自己已是一个幸运的宝贝。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当然,孩子的玩乐并不局限于玩具。

曾经的某一天,在玩小车的孩子突然问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去一次游乐园啊!”

我顿了顿,的确,我很久很久没有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了。曾经以为给孩子买些玩具,我就能够无忧无虑。

可事实上,并不是,孩子需要的不止是玩具,还有更多的新鲜事物。从那以后,每到周末,我会带着孩子,带着家人,去到欢乐谷、去到水上乐园、去到农家乐……

渐渐的,孩子对新事物接受度越来越高,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我的孩子应该怎么玩儿?

在玩乐的过程里,交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准则,孩子更易于接受,更能有效的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3

入学前的时间段,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是一生中最快的时候。

而在这个黄金阶段需要养育者创造一个丰富的环境,去刺激孩子的感官和大脑,对孩子的行为修养进行深度的教育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教班和培训班去上课,去学习,而是父母要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适合孩子的方式便是孩子眼中的玩儿,凡事都要有度,教育也是如此。

让孩子的玩耍,在孩子眼里是“傻玩儿”因为孩子足够开心,足够天真烂漫,在我们大人眼中好像还有点傻乎乎的;

但我们大人可不能“傻”,要在娱乐之际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教育的过程,这样的父母才是真聪明。

我希望每个父母都带着自家宝贝这么“傻玩儿”,实际上,孩子“傻玩儿”的过程却学会了太多太多书本上不曾看到的知识,体会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童年世界!

孩子只知道傻玩儿,为啥我却一点也不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