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爲後人所唾罵

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為後人所唾罵

“做不成卿相,我絕不回來。”

面對著含淚的母親,青年惡狠狠的咬著自己的手臂,目光陰寒的可怕。

鮮血順著他的手臂從指尖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

青年跨上馬,最後再看了一眼母親,飛奔而去。

揹負30餘條人命的他必須離開,而這一次的離別,竟是他與母親的最後一面……

上面所說的這個青年就是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與孫子並稱“孫吳”,被稱為兵家“亞聖”。

吳起平生大戰76起,勝64,平12,無一敗績,是真正的“常勝將軍”。卻因為“母死不歸”,“殺妻求將”等劣跡為後人所不齒。

今天我們就來侃侃吳起的傳奇人生。

吳起從家裡逃亡出來後,拜當時有名的儒家大師曾申門下學習儒術。學習定國安邦之策。為了出人頭地,吳起學習非常刻苦,曾申也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又聰明的門生,多次在其他弟子面前誇獎吳起。

唯一讓曾申感到疑惑的是,每當向吳起問起家裡的情況時,吳起都不願多說,總是藉機把把話題引向別處。

然而,吳起的求學之路被一記噩耗給打破,他的母親病逝了。

在中國古代,雙親病逝那是天大的事,不管是誰,不管你在從事什麼工作,作為子女的,必須在家為逝世的雙親守孝三年。在重視孝道的儒家更是如此。

而吳起卻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非常非常大膽的決定——不回家奔喪。

這個決定,使吳起一下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受萬人唾罵。

“我再問你一次,你是不是真的不回家。”

“不回!”

“你你你……你簡直不是人!”曾申顫抖的手指著吳起。

“既然這樣,從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學生,在外面也不要說我曾經教過你,你走吧!”

“老師……”

“趕緊走!”曾申打斷吳起的話。

走出老師的房門,門外的師兄弟對他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這個場景與那日鄉鄰們對他的議論是何其的相似……

吳起出生在衛國,家境富裕。《史記》記載:“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

雖然家裡有錢,但吳起一心想求取功名,為此,他散盡萬貫家財,各方打點,以謀取一官半職。可家產被他敗光了,依舊沒有做上官。鄉鄰們嘲笑他,挖苦他,年輕氣盛的吳起,一怒之下將嘲笑他的30餘人殺死。這才逃到了曾申這裡學習儒術。

被曾申趕出門後,吳起獨自一人走在大道上。他想起了母親,心裡萬分的自責。生前沒有在母親跟前侍奉,已是不孝。死後竟然連家都不回,簡直是大逆不道。他想回去,但他不能,他吳起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他發過誓,就一定要做到。

可如今自己已被曾子趕出來,無處可去。自己的方向在哪裡?他突然感到一絲迷茫。

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為後人所唾罵

在向曾申學習儒術的這段時間,他常常思考,儒家的“仁”、“義”、“信”固然是好,但在這亂世,想要生存下去並取得功名,只學習儒術是遠遠不夠的。亂世想要建功業,沙場殺敵,攻城掠地是最快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要學習兵法。想明白之後,吳起再也不猶豫,朝前方大道走去。

關於吳起去哪裡學兵法,向誰學的,史書上沒有記載。吳起的老婆的齊國人,很有可能吳起是在齊國學習的兵法。當然,這也只是猜測。

吳起學成兵法後,投到魯國權臣季孫氏的門下。

公元前412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此時吳起28歲。這對吳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機會,她必須要抓住,幸運的是,他抓住了。

吳起在魯國的這段時間,他的兵法才能為魯國國君魯穆公所賞識,季孫氏也多次在魯穆公面前舉薦他。當齊國發兵來攻打時,魯穆公想到了吳起,想讓他帶兵抵抗齊國。但魯國貴族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因為吳起妻子是齊國人,對於吳起是否忠誠於魯國,他們表示懷疑。對此,魯穆公也很猶豫,一直下不了決心。

消息傳到吳起耳中,他知道,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功名就在眼前,他絕不能放過。

要帶兵打仗,必須要取得魯國國君的信任,一個大膽的想法從他腦中冒了出來。

走進屋內,妻子正在為他縫補衣物。他沒有驚動妻子,只是站在背後靜靜的看著她。昏黃的燈光下,妻子穿針引線,每一針每一線都包含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愛。他想起了與妻子的相遇相識。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是她對自己不離不棄,始終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他盯著妻子手中的針線,每穿一針,他的心裡就一陣絞痛。他的決心動搖了。

“哈哈哈,這個敗家子,官沒做成,還把家產給敗光了。”他腦中想起了當日鄉鄰們嘲笑他的聲音,想起了當日與母親離別時發誓的情形。他不再猶豫,握緊手中的刀,一步步走向妻子……

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為後人所唾罵

取得魯穆公信任後,吳起率領魯國軍隊一舉打敗了來犯的齊國軍隊。吳起的名字第一次為各國所熟知,他在魯國的地位一下子水漲船高。

一個以前名不見經傳的人突然爬到了高位,自然會有人妒忌,於是魯國就有些人說吳起的壞話。

說什麼壞話呢?當然是拿他以前的劣跡來說事。說吳起這個人連母親死了都不回去奔喪,現在竟然不惜殺掉自己的妻子來謀取官位,像這樣不孝殘忍的人,留在魯國一定是個禍害。況且,如今我們魯國這樣一個小的國家卻戰勝齊國這樣的大國,其他國家一定會算計我們。

慢慢的,魯國國君就不再信任吳起,再加上吳起的靠山季孫氏也被人給扳倒了,於是吳起就離開了魯國。

吳起離開魯國後,聽聞魏國的魏文侯求賢若渴,於是就來到了魏國。

當時魏文侯對人才是極度的渴望,一心想使魏國強大。但魏文侯不太瞭解吳起這個人,就徵求大臣李克的意見,李克說:“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意思是說吳起這個人貪婪而好色,但說到打仗,連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魏文侯說:“會打仗,這就夠了。”於是就留下了吳起。

吳起在魏國的時間長達20餘年,幫助魏國躋身強國之列。來到魏國的吳起也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也在這裡取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帥,發兵攻佔秦國河西地區。這是吳起在魏國的第一戰,必須要打的漂亮。吳起也確實不孚眾望,打的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節節敗退,一舉佔的河西地區。魏文侯非常高興,在此設立河西郡,吳起被任命為首任郡守,以防止秦軍東進。吳起在魏期間,秦軍沒有越過河西一步,可見吳起確實非常厲害。

吳起在一步步向他的目標靠近。郡守不是他的目標,他的目標是卿相。

吳起帶兵非常有一套。據《資治通鑑》記載,吳起在軍中與最下等的士兵同樣穿衣吃飯,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也不騎馬,親自挑上士兵的糧食,與士兵們分擔疾苦。對士兵機具仁愛之心。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士兵患了毒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卻痛哭。

有人奇怪地問:“你的兒子是個士兵,而吳起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你為什麼哭?”士兵母親回答到:當年吳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他父親作戰從不後退,就戰死在敵陣中了。吳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吸毒瘡,我不知道他該死在哪裡了,所以才哭。”因此,軍中的人非常擁戴吳起,作戰及其勇敢。

公元前389年,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陰晉之戰”打響了。秦國發兵50萬,要一舉奪回被魏國佔領的河西地區。吳起率5萬“魏武卒”迎敵。將50萬秦國大軍打的潰不成軍,經此一戰,秦國元氣大傷。

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為後人所唾罵

吳起在魏國的權勢日益高漲。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逝世,魏武侯繼位。

繼位之初,魏武侯要設置國相。此刻的吳起,在魏國的聲望無人能及,是國相的不二人選。離卿相只有一步之遙,他曾經許下誓言就要實現。往日的恥辱,世人的責罵一幕幕在他腦中浮現。為了功名,他揹負“母死不歸”、“殺妻求將”的罵名。只要坐上國相,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男兒在世,不建立一番功業,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然而,最終國相卻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絲毫名聲的田文 。對此,吳起非常氣憤,他找到田文,對他說:“統率三軍,使士兵樂於戰死,敵國不敢侵犯,你比我吳起如何?”

田文答到:“不如你。”

吳起又問:“整治百官,親善百姓,使倉庫充實,你比我吳起如何?”

田文說:“我不如你。”

吳起再問:“鎮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依附聽命,你比我吳起如何?”

田文還是說:“我不如你。”

吳起質問道:“這三條你都在我之下,而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

田文說:“如今國君剛剛繼位,大臣們都還沒有齊心歸附,老百姓也還沒有信服新的君主。而您的功勞在魏國無人能比。在這個時候,是囑託給你呢,還是囑託給我呢?”

吳起默默不語,想了一會兒說:“囑託給你啊!”

功高蓋主這個道理吳起沒有明白。吳起是個能人,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政治覺悟不高。行事過於剛強,不懂得藏鋒。吳起最後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與他的這種性格特點不無關係。

能力強、功勞又大的吳起還是免不了遭受被人排擠的命運。最終,吳起被魏國後來的國相公叔痤用計謀給逼走了。

從魏國離開後,吳起來到了楚國,在這裡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做上了國相的位置,而他的生命也將在此終結。

到楚國後,陳述楚國的種種弊端,極力說服楚王進行變法。楚悼王在位已經十幾年了,楚國國力毫無起色,連連打敗仗。他一心想恢復當年楚莊王問鼎中原的威勢,於是採納了吳起的建議,任命吳起為國相,全力主持變法。

“做不成卿相,我絕不回來!”往日的誓言,猶然在耳。不同的是,當日的無名小子,現在已經貴為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吳起做到了。他一定要在楚國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使楚國成為全天下最強大的國家。

要使國家強大,面貌煥然一新,變法革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魏國的李悝變法,以及後來秦國的商鞅變法,都使國家走向了強大。

應該說,吳起的變法,深受李悝的影響。在魏國時,吳起看到了李悝變法給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來到楚國後,根據楚國的實際情況,制定變法的政策。吳起變法與李悝變法都主張廢除貴族世襲制,這無疑觸及了貴族的利益。這為吳起後面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變法實行後,使楚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都取得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在軍事上。據《資治通鑑》記載:“楚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疆域擴張到了湖南洞庭湖一帶,各個諸侯國都畏懼楚國的強大。可見,吳起對楚國的變法,確實對楚國的強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生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兩千多年來卻一直為後人所唾罵

然而,楚悼王一死,吳起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早已對吳起恨之入骨的楚國貴族們在楚悼王的靈堂上圍攻吳起。躲無可躲的吳起,跑到楚悼王的身體旁,貴族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的楚王的屍體,吳起趁機大喊:“亂臣賊子要射殺我大王。”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憤怒的貴族們早已忘卻了這一點,他們恨透了吳起。將吳起連帶楚悼王射成了馬蜂窩。吳起跌宕起伏的一生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吳起的一生,譭譽參半。他的成就毋庸置疑,他所編著的《吳子兵法》位列《武經七書》之一。他本人也被宋徽宗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然而,他為達目的不惜殺妻的劣跡,實在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