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官兵擇偶啥行情,自己心裡沒點啥數嗎?

基層官兵擇偶啥行情,自己心裡沒點啥數嗎?

先說一個有趣又現實的實驗,該實驗出自麻省理工學院。

實驗條件:實驗人員找來100位青春年華的大學生,男女各半。

實驗規則:

1. 男女共100人,男的單數編號,女的雙數。2. 編號為1—100,但他們不知道數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3. 編號貼在背後,自己只能看見別人的編號。4. 大家可以說任何話,但不能把對方的編號告訴對方。5. 實驗要求:大家去找一個異性配對,只要兩人加起來的數字越大,得到的獎品越高,獎金歸他們所有。6. 配對時間有限。

實驗結果:

1.數字太小的人很悲催,他們到處碰壁,被嫌棄。2.絕大多數人的配對對象其背後的數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數字,換言之中國古人說的“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3. 100號女生的配對對象竟然是73號男生,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原來100 號女生被眾多的追求者衝昏了頭,她採取的策略是“捂盤惜售”,等到大家都配對完畢,她終於開始慌了。於是她在剩下的男生裡找了一個數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號幸運兒。

實驗總結:

1.因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並不可能跑去看每個人背後的數字(空間、圈子、地域限制);2.你只要看誰邊上圍著的人多,誰就是數字較大的人,而那些身邊孤苦伶仃、門可羅雀的人,肯定是數字小的,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立刻篩選出目標對象(多數決擇,光環效應);3.小數字的人追求大數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為要大數字的人接受小數字的人總不是那麼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麼努力,對方也不理你(女神與屌絲)。

這是實驗結果,那這類實驗對象換成基層官兵又會如何?

結果一:擇偶“數字”越來越小。很多年前,聽父輩們開玩笑,“解放軍叔叔好,穿皮鞋戴手錶,牽著阿姨滿街跑”,在那個普通地方幹部、工人工資不過三四十元,人們以穿布鞋膠鞋為主,手錶屬於大件奢侈品的年代,解放軍官兵的工資水平足以超越高二個級別的地方幹部,按現在的說法,屬於典型的 “金領”群體,出現文章開頭的“順口溜”自然也不奇怪。

前段時間,網上火了一位“上海大爺”,一句“月薪一萬等於討飯”更是火爆南北,很多人撰文譴責這位大爺的“擇婿觀”,大談現在女孩的擇偶觀太“功利”、太“現實”,可誰不想生活過得更輕鬆、更富足、更自由一些呢,否則為什麼我們每年都在盼著“張公子”呢?再說,在我們看來的“高不可攀”,說不定就是人家的“生活日常”呢,你背後的“實驗數字”太小,又有什麼資本去追求“大數字”的另一半呢?畢竟“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也不會和你說再見”。

結果二:擇偶“途徑”越來越少。從身邊戰友擇偶的情況看,多是以下四種:一是父母介紹,什麼隔壁王叔的閨女,父母同事的侄女都可一見,反正是“廣撒網、捕大魚”。二是親戚牽線,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多的還好說,要是遇上親戚少的還真成了麻煩事。三是同學撮合,不管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還是同學的同學,只要是認識的都能介紹。四是軍嫂搭橋,什麼親戚、朋友、同鄉、同事、鄰居,只要條件合適的都能見一面。

至於其他什麼電視徵婚、網絡徵婚、微信網友,呵呵,還真不是基層官兵能參加的,不是沒這個條件,是真沒這個膽量,不信看看前些年火的一塌糊塗的《**勿擾》,有幾個是真的?要再搞出什麼涉軍輿情來,怕真不是一個處分就能搞定的。再說,就咱們這個情況,無房無車無高薪,姑娘們會爭著嫁給你?是責任,是信仰嗎?

結果三:擇偶“範圍”越來越窄。說句難登大雅之堂的話,長期在基層一線服役的官兵(不包括個別“鍍金人”),除了個別士兵(更多是義務兵)裡或多或少隱藏著“富二代”之外,其他絕大多數和我身邊的兄弟一樣,屬於標準的“工二代”“農二代”“普二代”,按照前段時間網上流行的說法,屬於典型的“顯性貧困人口”。

如同實驗裡所講的那樣“因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並不可能跑去看每個人背後的數字(空間、圈子、地域限制),你只要看誰邊上圍著的人多,誰就是數字較大的人,而那些身邊孤苦伶仃、門可羅雀的人,肯定是數字小的,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立刻篩選出目標對象。”

基層的兄弟基本都在外地服役,每年休假三十來天,社交渠道基本封閉,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是趁著休假間隙→匆匆忙忙相親→微信聊天瞭解→父母催促結婚,在這樣的情況下,逐年攀升的離婚率也就不為怪了。或許有人說,難道就沒有真正的“愛情”了,有啊,張生與崔鶯鶯,白瑞德與郝思嘉,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些故事代代傳頌,足以證實每個年代都有在世人看來“不可能”的愛情正在發生,可你就確定那個人是你?

看到這樣的實驗結果,有沒有感到很震驚、很現實、很殘酷、很無奈,基層官兵在擇偶市場啥行情,自己現在有點啥數了吧,當然其中還有個變量,這個變量就是“感情”,希望基層的兄弟都能遇到心愛的姑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