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首部《碟中諜》,到如今的《碟中諜6》,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轉眼已經走過了22個年頭!
在動作系列的電影中,續集拍攝都難免遭遇質量下滑、口碑下降的局面,而這一部卻是一個例外。豆瓣評分不僅高達8.3,更是以“好於96%的動作片,90%的冒險片”的成績,創造良好的口碑!
這樣的成就背後,電影主演以及製片人、我們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功不可沒。
在系列電影中,阿湯哥親自上陣,敬業又神武地完成一項項常人難以企及的任務——
吊鋼絲:
摩天大樓盪鞦韆:
或是徒手爬迪拜塔、高空扒客機都不在話下:
甚至在第六部中賭上生命、挑戰極限,上百次進行HALO跳傘(高跳低開,危險係數極高):
不惜骨折也要堅持拍完的“跑酷”鏡頭:
阿湯哥年過半百依舊寶刀未老,每一部《碟中諜》中驚險刺激的玩命鏡頭,不斷刺激著你的腎上腺素,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
而除了這些片段之外,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阿湯哥本身的變化。
22年,阿湯哥的臉上留下了明顯的歲月痕跡。從34歲到56歲,雖然眼角下垂,法令紋增重,但他的氣質、身材和狀態仍不減當年!
尤其是始終在線的衣品,更為他添了諸多魅力!在系列電影當中,阿湯哥和劇中其他人物的穿搭也是十分搶鏡的。
或風衣款款,或禮服翩翩,尤其還有必不可少的西裝。穿著西裝出任務、打鬥,行走穿梭在各個場合,視覺效果上,也不遜色於一個時裝大片!
而我們阿湯哥在影片裡面的西裝造型,雖然多變,但都以最經典的款式為主,有著一種“Old Fashion ”的風格。
再說動作場景,以往的每一部《碟中諜》,都有一場極具標誌性的動作場景,這也成為這個系列的一個慣例。但是在《碟6》裡,我居然找不到這場標誌性動作,因為每一場動作戲,都是按照最高標準走的!
在看廁所打鬥的場景時,我心想,這就是標誌性動作了吧?雖然比不上前幾部的排場,但勝在動作設計流暢紮實,簡直是近幾年最好的近身打鬥。
結果後面出現了Halo跳傘,我想,這就是標誌性動作了吧?魔幻時刻的長鏡頭太棒了!
結果後面出現了巴黎巷戰飆車,我想,這該是標誌性動作了吧?
結果出現了阿湯哥爬直升機,大景別的高空鏡頭嚇得我腿都軟了,這該是標誌性動作了吧?結果阿湯哥開起了直升機,還在懸崖峭壁中間來了個360度俯衝!這該是標誌性動作了吧?
天吶還不是!
電影的節奏就在這種一開始就高標準的動作場景中,一次次把觀眾情緒引向更高的興奮點。如果說前作的徒手攀巖、飆摩托車、爬迪拜塔、扒飛機已經登峰造極無法超越,那麼這一部《碟中諜》就是把前作所有的標誌性動作層層疊加,來了一個加量不加價!
在這裡,我不想再說一遍阿湯哥拍了106次的Halo高空跳傘有多難,開直升飛機有多危險,因為在CG時代,如果不能取得更驚豔的效果,沒人會為冒險打辛苦分。
但《碟中諜6》動作場景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不僅確實達到了超驚豔的效果,而且通過瞠目結舌的動作設計,甩掉了前作高科技玩物如手錶和人皮面具的bug對故事的干擾,實現了動作場景對敘事的強化,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場動作場景是多餘的,與敘事無關的。
再說劇情,《碟6》最讓人驚訝的就是,導演克里斯托夫·邁考利居然真的在敘事的套路之內,作出了新意。
明線的套路還是熟悉的味道,麥格芬,小分隊,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但導演牛就牛在,導演在一條敘事線上輾轉騰挪的同時,又設置了一條人物內心發展的暗線,56歲的伊森亨特,大半輩子都用於完成任務了,為此他放棄了愛人與家庭。
影片一開始就吐槽了那句貫穿整個系列的“如果你選擇接受任務”。他是否有選擇?如果真的有,為什麼要做特工,一次次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圍繞這條暗線,以伊森為首的小分隊成員或多或少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故事中的幾乎所有角色都有了雙重身份,讓劇情變得複雜,而他們對這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僅讓人物更加立體鮮活,而且也更凸顯出伊森·亨特不改初心的“精神潔癖”,讓這一角色開掛的人格魅力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落木君覺得,這種劇情上的昇華,讓《碟中諜6》本身,帶有了一種強烈的互文性。當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片在做流水線產品一般的娛樂行活的時候,湯姆克魯斯卻像伊森一樣倔強地復古著,堅持做真材實料的電影,在科幻漫威橫行的年代,堅持拍拳拳到肉的動作片。
當湯姆克魯斯在兩棟大樓之間跳躍,並因此骨折時,他是否會像劇中的伊森一樣思考,在特效就能做出差不多的效果的時候,這樣拼命是否值得?我不得而知,但我們看到的是,在電影中,他毫不猶豫地又站起來,拖著骨折的腳踝繼續奔跑。
我想,那一刻其實代表了碟中諜系列的精神,也是所有電影製作者應該有的創作精神——拼盡全力挑戰不可能,而不去問值得不值得。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派拉蒙和中國的金主爸爸阿里影業,能夠在浮躁跑偏的好萊塢大片時代,持續投資拍攝“過時”、“復古”的碟中諜IP。
閱讀更多 川爺資源經驗分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