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煉鋼!攀鋼和阿里雲摸索「新製造」

AI能鍊鋼!攀鋼和阿里雲摸索“新制造”

“新制造”毫無疑問已成為熱點。在2018杭州雲棲“新制造峰會”上,攀鋼集團第一時間分享了與阿里雲ET工業大腦探索“新制造”的過程。以下為分享實錄。

阿里雲數據智能中國區總經理潘立維:攀鋼集團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作為鋼鐵企業的領跑者,你能給我們分享一下攀鋼和阿里雲的故事嗎?

積微物聯總裁謝海:在座的各位對鋼鐵工業不知道是否瞭解,鋼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的產物,新技術帶來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前兩年鋼鐵工業迎來了很長的寒冬,這兩年環保壓力之後,鋼鐵工業效益很好,是我們國家的支柱型的產業,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鋼鐵的出鋼產量在全世界是第一的,是16億噸。

鋼鐵從礦石、煤炭、輔料放在高爐,變成鐵水到鍋爐等等,再變成無縫管,硅鋼,它的工藝非常複雜,一條生產線可能是上百億。但是鋼鐵是需要轉型升級的,我們說工業4.0或者說工業2025,鋼鐵企業從2.0到3.0並行的,可能有一些民營的鋼廠在1.0、2.0,那麼在這個時代如果兩化融合和智能製造的時代,鋼鐵企業更應該擁抱新的技術,擁抱工業大數據,擁抱一些算法,或者說用一些很好的新的技術來提高鋼鐵產業的效率,降低成本,讓鋼鐵行業走到既大又強。

潘立維:謝總的想法非常的超前,攀鋼集團本身在行業的領先地位,我大概知道有好幾個第一。

謝海:攀鋼的釩鋼和鋼軌更有名氣一些,但是攀鋼的總部在中國唯一一個用花來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市,在攀西的大峽谷裡面。攀鋼從地理位置來說它在大峽谷裡面,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偏,我們有一個口號:艱苦奮鬥勇攀高峰。我們攀鋼是靠國家戰略而生,科技創立而興。我們攀鋼更多煉的是軋,但是軋裡面有釩鈦,我們鋼軌比如說中國40%的鋼軌和高速軌道是攀鋼生產的,所以我們在這麼偏遠的鋼廠和阿里合作,我們還是比較命運的。

AI能鍊鋼!攀鋼和阿里雲摸索“新制造”

潘立維:剛才聽謝總講了這些諸多的第一和行業的領先,又是傳統的鍊鋼、煉釩制釩的行業,但是聽起來跟阿里雲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生物,是什麼契機促成了這兩家公司的合作。

謝海:攀鋼的戰略裡面有一個科技創新,大家看我的身份,我除了是成都鋼鐵公司的總經理,還有一個是積微物聯集團公司的總裁,我們攀鋼在最難的時候投資了一個互聯網企業,當時以現代物流為切入點,以產業互聯網為概念了打造了一個鋼鐵產業鏈的公司,所以2013年我帶了七個人去孵化,到現在是1300人,去年的營收在150億左右,今年有超過200億的營收,線上有兩千多億。有了這麼一個創新型的企業,我們就具備了代表攀鋼擁抱新技術和互聯網的邏輯,這樣我們就引進了像阿里這樣的一些新的技術。

比如說傳統鋼廠的兩化融合,比如說信息化是由產業工人提需求,之後報給信息化的工程師,由信息化的工程師做方案,交給開發人員去開發,完成我們的信息化的打造。自動化從PLC開始做到最高層,從設備的自動化開始注入,或者是哪個鋼廠或者說技術部門有最好的自動化的設備我買來,跟阿里現在目前跟我們一起做的以工業大腦的角度,以鋼鐵的思維來做,以算法做建模,已經顛覆了我們整個鋼鐵企業的智能化的方向。

AI能鍊鋼!攀鋼和阿里雲摸索“新制造”

潘立維:正如謝海總說的,我們在鋼鐵的行業是小學生中的小學生,不是很懂。第一次我們的工程師進入到這個產線的時候很震驚。剛才我跟大家分享的時候也在講ET工業大腦跟行業結合有很深的向行業學習的意味。我們這一次跟攀鋼的合作是我們鋼鐵行業的第一個,攀鋼其實也很有勇氣,現在ET工業大腦在鋼鐵領域的效果怎麼樣?

謝海:攀鋼提供場景,足夠多的場景和現場的技術人員的配合。如果是製造業,特別是傳統的製造業,如果它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是一片藍海的話,我們積微公司的前景就無限的好,因為我們是產業出來。比如我是做銷售的,積微的團隊都是從產業出來,以信息化和自動化為背景的做這個產業,由阿里雲提供雲計算技術,積微提供鍊鋼技術,這種方式很快。我們合作的速度是很快的,積微可以作為橋樑和紐帶,很多傳統產業的人不太瞭解AI的技術、算法,就需要人說服他們讓他們接受。同時如果這樣的黏和可能會讓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的緊密,並且會更快的落地。所以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因為現在目前落地了兩個項目,一個是剛才介紹的鋼鐵料消耗,實際上在鍊鋼的環節,成本佔了70%到80%。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合作方式,至少一年,因為它是以噸為單位的,每一噸鋼鐵料降低公斤,今天可以降低消耗在400萬公斤,那就是一千多萬的成本節省出來了。

第二個是冷軋的厚度、精度的控制,我們用傳統的理念做的信息化的方式來做,和以這種機器學習的方式來做,我覺得我們的合作是有價值的。

潘立維:聽起來數據的價值,我們以前做算法只是寫幾個算法,覺得很有挑戰的事,但是從來沒有把算法和實際的產值聯合起來。從工程師寫算法到我們行業的結合,這兩種不同物種的結合,你覺得這兩個物種的結合在人的相互的配合上,你看到哪些不一樣的東西。

謝海:我非常感謝阿里雲的技術人員,我們在現場在高爐或者說轉爐的旁邊條件非常的惡劣,從來沒有現場的技術人員拿著手提電腦一邊跟現場溝通一邊寫代碼,這種場景在鋼廠很難看到,所以我非常感謝阿里雲的技術人員來推動我們的項目,讓我們的項目推進得如此的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