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峯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1933年元旦,日軍在山海關製造事端,接著用武力將其佔領,山海關保衛戰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3月7日,29軍受命接管長城喜峰口的防務。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3月9日日軍服部、鈴木兩旅團聯合先遣隊進犯喜峰口,宋哲元急令王長海團前往增援。王長海團天黑時,潛登山頭,以大刀砍殺一批日軍,將日軍已佔領的長城制高點奪回。當夜,109旅旅長趙登禹、何基灃二人商議後認為應以夜襲反擊敵軍,便組織起500人大刀隊,於11日夜幕降臨後直撲日軍宿營地。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大刀戰士們翻牆分頭入村後,快速掄起大刀橫砍直劈。日軍根本沒想到29軍敢來偷襲,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夢中便做了刀下鬼。隨後支援日軍包圍而來,雙方短兵相接,大刀隊邊戰邊撤,喊殺之聲震撼大地。當時有報道稱"夜殺敵千餘",雖然可能有點誇大,但日軍傷亡也確實不小,可惜參加夜襲的500名大刀隊員也大都犧牲。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喜峰口抗戰的勝利是中國自"九一八"以來的首次大捷,全國上下一片歡騰。但29軍這支部隊的裝備,在長城抗戰所有參戰的數十萬國軍中裝備是最差的,但為何人手一把鑌鐵大刀的他們卻偏偏打了勝仗?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國民革命軍第29軍原來是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西北軍的一些零散部隊退到了山西,經張學良整編,組成了第二十九軍。但29軍在待遇和供應補給方面卻一直受到歧視,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川軍部隊。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29軍的前身最早是馮玉祥的起家部隊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後來發展成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該部雖然長期駐紮在貧寒的西北地區,裝備差,但士兵成分卻比較淳樸,而且馮玉祥也特別強調肉搏訓練,所以士兵能打敢拼。

為何裝備最差的29軍能在喜峰口一戰成名,而不是中央軍

此次喜峰口29軍將士能憑藉落後的裝備頑強擊敗日軍,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