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放走240名童军

说起杀神白起,大家肯定会想到长平之战坑杀了40万赵军,白起杀神的名号也因此而来。

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放走240名童军

白起

据史料记载,在白起超过三十年的行军生涯中,他一共为自己的国家打下了超过70座城市,在他手底下丧命的敌军将近百万人次,他是踏着尸骨走上自己战场生涯的巅峰的,除了杀神之外,也有人称呼他为“人屠”,可想而知他给当时的百姓留下了多么深重的阴影。

由白起领兵和指挥的战役实在是不计其数,但要说其中最出名的一场,那一定是长平之战,首先是因为这场战役自身的意义非凡,它奠定了日后秦赵两国实力悬殊的基础,其实便是因为这场战役实在是太惨烈了,这一场秦赵决战,白起在大胜赵军之后,俘虏了超过40万赵国士兵,随后他下令坑杀了这40万俘虏,从此彻底断绝了赵国想要再崛起的希望,也让秦国的大一统事业来日可期,再无对手,只待时机到来。

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放走240名童军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虽然不比春秋时候讲究旧时的礼法,但屠杀战俘这种事情还是很违背当时的伦理道德的,也十分为战将所不齿,那白起为什么非得杀了这40万赵军,做下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呢,原因有三:

第一,为了报仇。在长平一役中,大家只看到了秦军的大获成功,却没有看到胜利者背后的伤亡。按史书记载来看,为了大赢这场大一统前最后的决战,秦军算是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出兵60万,最后取得胜利后,大军伤亡过半,虽然秦国实力强大,而且大胜之后其余国家不敢觊觎,所以不至于伤及自己的筋骨,不过也算得上是元气大伤,需要好好休养。杀神本身杀心就重,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惨死,杀戮之心一起,便想要让赵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放走240名童军

长平之战遗址

第二,情势不允许,养不起且收不得。第一点已经说过,当时秦国内耗严重,伤及到了元气,自身尚且需要很长时间来修养,国力损耗,尤其是后勤物资都用来了连年的征战之上,自己军队养起来都很费力,更别提还要再养这40万他国之人的负担了,白起也是无可奈何,他不可能为了养俘虏而饿着自己的部下。也许有人会说,那将赵军召入自己麾下,不就又可以壮大秦国的兵力了吗?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战国时期人们对地域和国家有着很深的执念,很有家国观念,想招安这群赵军,无异于让他们投敌,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且就算白起自己个人魅力非凡,真的将他们都收编了,但是40万这个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不管是统一管理,还是打散重编,对秦军自身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和威胁,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里会不会出现一个致命的四十万分之一,带着关于秦军的机密情报,逃回赵国,给秦国带来致命一击呢。

第三,不可放也不可留。很多有道义的人都觉得,既然你又不愿意将人家收编,那俘虏自然是要放回自己国内的,毕竟这相当于施恩,战败国也会感恩的。这个想法简直很天真,在战国如此混乱的情况下,40万大军堪称精锐之师,一旦放回国内,稍加休养生息,便是养虎为患,这样致命的错误,身经百战的白起怎么会犯下呢?

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放走240名童军

长平之战遗址

基于上述三个理由,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白起非要做下这等杀戮极重的地狱般的血债,那可能会有人说,就是因为这点,他想给自己破破煞气,才放了240名童子军的。其实并不是,这并非杀神突然仁慈,也不是他怕自己罪孽太深,而是为了杀人诛心,他这一招,可怕程度更甚于坑杀。他将这些孩子放回国内,首先数量少并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借这240名孩子的口,让所有赵人都知道秦国的凶狠和强大,让整个赵国都臣服在秦的威望之下,为之慑服,也是对其余各国的一种警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