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爲何放走240名童軍

說起殺神白起,大家肯定會想到長平之戰坑殺了40萬趙軍,白起殺神的名號也因此而來。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為何放走240名童軍

白起

據史料記載,在白起超過三十年的行軍生涯中,他一共為自己的國家打下了超過70座城市,在他手底下喪命的敵軍將近百萬人次,他是踏著屍骨走上自己戰場生涯的巔峰的,除了殺神之外,也有人稱呼他為“人屠”,可想而知他給當時的百姓留下了多麼深重的陰影。

由白起領兵和指揮的戰役實在是不計其數,但要說其中最出名的一場,那一定是長平之戰,首先是因為這場戰役自身的意義非凡,它奠定了日後秦趙兩國實力懸殊的基礎,其實便是因為這場戰役實在是太慘烈了,這一場秦趙決戰,白起在大勝趙軍之後,俘虜了超過40萬趙國士兵,隨後他下令坑殺了這40萬俘虜,從此徹底斷絕了趙國想要再崛起的希望,也讓秦國的大一統事業來日可期,再無對手,只待時機到來。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為何放走240名童軍

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雖然不比春秋時候講究舊時的禮法,但屠殺戰俘這種事情還是很違背當時的倫理道德的,也十分為戰將所不齒,那白起為什麼非得殺了這40萬趙軍,做下如此不仁不義之事呢,原因有三:

第一,為了報仇。在長平一役中,大家只看到了秦軍的大獲成功,卻沒有看到勝利者背後的傷亡。按史書記載來看,為了大贏這場大一統前最後的決戰,秦軍算是舉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出兵60萬,最後取得勝利後,大軍傷亡過半,雖然秦國實力強大,而且大勝之後其餘國家不敢覬覦,所以不至於傷及自己的筋骨,不過也算得上是元氣大傷,需要好好休養。殺神本身殺心就重,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慘死,殺戮之心一起,便想要讓趙軍付出更大的代價。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為何放走240名童軍

長平之戰遺址

第二,情勢不允許,養不起且收不得。第一點已經說過,當時秦國內耗嚴重,傷及到了元氣,自身尚且需要很長時間來修養,國力損耗,尤其是後勤物資都用來了連年的征戰之上,自己軍隊養起來都很費力,更別提還要再養這40萬他國之人的負擔了,白起也是無可奈何,他不可能為了養俘虜而餓著自己的部下。也許有人會說,那將趙軍召入自己麾下,不就又可以壯大秦國的兵力了嗎?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戰國時期人們對地域和國家有著很深的執念,很有家國觀念,想招安這群趙軍,無異於讓他們投敵,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且就算白起自己個人魅力非凡,真的將他們都收編了,但是40萬這個數量實在太過龐大,不管是統一管理,還是打散重編,對秦軍自身來講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和威脅,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這裡會不會出現一個致命的四十萬分之一,帶著關於秦軍的機密情報,逃回趙國,給秦國帶來致命一擊呢。

第三,不可放也不可留。很多有道義的人都覺得,既然你又不願意將人家收編,那俘虜自然是要放回自己國內的,畢竟這相當於施恩,戰敗國也會感恩的。這個想法簡直很天真,在戰國如此混亂的情況下,40萬大軍堪稱精銳之師,一旦放回國內,稍加休養生息,便是養虎為患,這樣致命的錯誤,身經百戰的白起怎麼會犯下呢?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為何放走240名童軍

長平之戰遺址

基於上述三個理由,大家都明白了為什麼白起非要做下這等殺戮極重的地獄般的血債,那可能會有人說,就是因為這點,他想給自己破破煞氣,才放了240名童子軍的。其實並不是,這並非殺神突然仁慈,也不是他怕自己罪孽太深,而是為了殺人誅心,他這一招,可怕程度更甚於坑殺。他將這些孩子放回國內,首先數量少並不會對秦國造成威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要借這240名孩子的口,讓所有趙人都知道秦國的兇狠和強大,讓整個趙國都臣服在秦的威望之下,為之懾服,也是對其餘各國的一種警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