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后,考古这个行业会消失吗?

沉默鹰飞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丧葬形式和以前已经有了那么大区别,而且提倡火葬已经那么多年了,也不流行用贵重的东西陪葬。那几百年以后,还有考古么?

考古就是找人墓葬,挖人坟墓,找宝贝,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了。考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已经发展这么多年,还让人有这样的误区,已经很无语了,还有甚者有人认为考古是“官方的盗墓”,更是让人心寒。正是对考古的认识的不够全面,才会有那样的想法。

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研究相应时间段的历史。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因为历史文献是人对客观信息的主管再整理,而考古出土的文物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记录的信息也都是最真实可靠的,有些时候可以纠正历史文献的错误。

随着对考古的不断深入,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古代人的墓葬只是考古发掘对象的一个极小的部分,考古发掘的对象还有很多,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遗址,如祭祀遗址、建筑遗址、战争遗址等。在新的条件和技术手段下,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考古分支,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水下考古学等。

即使在几百年以后,考古学也依然会存在,我们现在留下的一些时代产物,也有可能会成为那时候考古专家研究的对象。


爱玩的想公子


美国考古协会前任会长罗伯特·L·凯利在他的新书《第五次开始》中,就想象了未来的考古学家,通过太空垃圾研究当下人类正在开启的探索甚至殖民宇宙的征程。在我看来,考古这个行业不会消失,且不论现在的考古学家也并没有将所有古人的遗物遗迹尽皆发现,就谈现在乃至未来留下的物质遗存,其实也不是“无古可考”。



现在繁盛的城市,仍然可能会在倏忽间成为遗址。这在历史上早已不是新鲜事,在近现代也仍然屡见不鲜。比如最近被媒体公布的曾经用于中国的核事业、如今已经被遗弃的所谓“404城”。即便是北京,建国初年新建的筒子楼也已开始被现代主义的高楼大厦逐渐取代,待到未来这些老旧的楼房被世人重新“发现”其历史见证的价值时,考古学家就该登场了。



墓葬的萎缩,的确会给考古学带来遗憾,但要知道新型的遗迹遗物也会出现,成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比如前面所说的宇宙垃圾。其实地球上留下的垃圾更有考古价值。古人也留下垃圾,考古学上所谓的“灰坑”,其实多数是垃圾坑。但是古人的垃圾在体量上显然无法与今人留下的成山的垃圾相提并论。我相信,垃圾填埋场一定会成为未来考古学的一大方向。那时的垃圾已经不再是腥臊恶臭的代名词,而会成为市民生活用品的博览会。不同地区、不同阶级对材料、品类、样式等等的不同选择,是具有极强社会记录意义的。实际上,国外已经有人类学家正在做当今的“垃圾考古学”了,例如《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学研究》。


挖啥呢


只要人类不灭亡,考古学是不会消失的。考古的研究对象是人!古墓也好、遗址也好、都是手段而已。我们需要这些证据来研究人类的历史。历史学会消失吗?不会的。比如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至今依然对研究我国上古时期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也依然被大量使用。然而历史是人类记载的,只要是人记载的东西就会有其主观性。而考古发掘的目的就是为找到实物证据和历史典籍一起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原貌。这个跟公安机关找线索和证据破案是一个道理。

历史的悬案是破不完的,现在已经发掘出土放在库房和博物馆内的文物,已经足够考古学家们研究上百年了。我们现在看似科技这么发达,数据的存储这么强大,这在历史面前也是很脆弱的。谁又能保证我们不会经历一次大的数据灾难?就算不经历灾难,几百年后的考古学家也还要研究,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哪里夸张了,哪里没写全。配合出土的手机、U盘、硬盘、内存条、点完外卖后无法分解的化学包装、用完的口红外壳、以及悟空型的充电宝等,来分析堆物品的主人是一个靠着互联网“悟空问答”给你们码字的,每天点外卖还爱涂口红的死宅女。然后再配合史书找悟空问答是个什么东东引起了怎样的社会反应,有哪些大事件,对人类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考古系大师姐


先说下我个人的看法。应该不会消失。

考古确实“考”的应该是“古”,中国考古学一般把中国考古学的下限定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说,1644年以后,有足够多的文字、影像等资料保存,借助这些资料我们足以达到复原当时人类生活社会风貌的作用,因此考古活动获得的材料可以仅做参考资料。

那么问题就来了,几百年后,经过全面的考古发掘之后,将所有的古代遗迹全部发掘完毕,会不会无“古”可“考”?

现代考古学是一门科学,是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跨学科的不断发展,考古学大类也不断细化成很多的分支。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更多之前的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资料。

比如说植物考古学的兴起。之前可以发现的植物遗存大都是大块的木料遗存,以及一些碳痕,但是借助科学的植物学的研究方法,现在可以采集到肉眼无法看到的植物孢粉,并加以分析,以便为复原人类获得提供更多的信息。现在植物考古学的开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基本已经解决了水稻的起源问题。

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出现,当新技术与考古学相结合,会帮助我们的考古学者发现更多之前无法发现的信息。


呵天气不错


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我回答一下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几百年后人类是否还存在?如果人类都不存在了,作为智人行为的考古学行为就消失了,但是是否会有其他高级智能动物或机器人在进行考古活动呢?我想说的是我并非宣扬“末世论”,记得《人类简史》(作者为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里面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智人(homo sapiens)也发展到顶峰,一千年后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假如人类在几百年后还存在,而且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但是,只要是人类仍然还怀有对自身过去历史的兴趣,那么我相信考古行为不会消失。相反,如果人类不再对历史感兴趣,那么考古行业乃至历史行业都会随之消失,因为考古活动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相反更多的是消费纳税人的钱财,所以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会受到质疑,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消失掉。

另外一个问题,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彻底改变考古活动的方式?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越演越烈之势,技术是否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而导致考古行业的消失?比如田野考古。因技术的发展而导致考古的消失,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技术只能改变考古的方式,比如过去用梯子拍摄探方平面图,现在可以用无人机来拍摄,从而改变了考古活动的具体行为方式,但是并不能改变其目的,因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仍然是需要服务于考古学问题的。而且技术无法使时光倒流,以至于无需考古就能够知道古人的历史和日常生活。所以,只能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才能够了解人类遥远的过去和历史。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中,其中有些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很低,考古工作就是其中一类职业(见http://www.sohu.com/a/169087806_488371)。这也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存在保持信心。


别人家的博士


不会消失,考古的目的是使用实物证据帮助现代人更好的理解过去,只要你对过去有疑问,考古就永远不会停止。

有的人就会问了,现在的摄影这么发达。我们能够把我们知道的一切事情,以及现代发生的一切活动都用视频录下来,提供给未来的人看,那么考古是否就失业了呢?并不会的,一定要记住考古的主要活动是建立在研究“物”上面的,是实实在在的研究物品本身。摄景这种形式只是类似于史书的一种记录方式,而就了解现代的人用什么喝水,拿什么吃饭?做什么汽车?穿什么衣服,一定是通过保留“物品”来达到的。保存这些物品,或者是在遗址中发现这些物品,并且实实在在的展现给人看,这就是考古的作用,让你真实的接触过去的“物”。

但有的人又会问了,那我把现在的这些物品全部好好的保存起来,分门别类的放置在博物馆中,并且写好记录它的用途,使用环境,制作工艺,材料成分,等等信息,在如此完备的情况下,考古是否就没有用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上述保存,指的是博物馆学的内容,而考古学就是如何发现这些“物”。

但这些物品,总有你无法完整保存下来的时候,而物品与物品的关系,以及物品处在什么样的使用环境当中,也不是你能完全的复制和记录的。例如一个现代的村庄,圈舍房屋如何安排、布置,它的道路如何修建?当这个山村慢慢的荒芜之后,盖在泥土下面,千年之后,便只能等考古学家慢慢的揭开泥土来发现它的道路,它的房屋基址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推断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如何在山村生活的,这个就是复原真实的历史。

所以考古学的这种发现历史的能力,将会一直存在。


张博力



紫丹九霄


现在中国的考古学家基本上充满唯心史观,而且考古的唯心史观在中国的文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在的中国人的考古理论是西方人的理论,中华文明是五千年吗?西方人连这五千年也想打碎,跟着西方人学考古中华文明只能剩下三千七百年。事实上中华文明至少在新石器时期 已经形成了三皇五帝的国家制度,换句话说在两三万年前中华文明在这地球上已经形成。拿封禅泰山来说,中国的天子封禅泰山的历史大约要向前推两三万年前。摒弃西方人的考古观念,只要是中华文明作为唯物考古的先导,考古学也就走到了尽头。


中华文明网


未来的考古学家可能会是超级骇客,在广袤的数据和信息海洋里发掘和考证过去,一个新的考古学分支——信息考古就诞生了(个人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