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之所以優秀,與他背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一、放下父母的強勢(沒有必要的強勢怎麼讓懵懂世界的孩子學習規矩)在和孩子相處時,父母如果總是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作為家長的強勢和權威,經常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和訓斥孩子,(為什麼肯定就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父母若能和孩子平等相處,在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要教會孩子學會反思自己)溫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孩子才會更樂於接受你的意見,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是否過得幸福很多時候都取決於這個人有著什麼樣的性格。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培養孩子樂觀開朗、懂得感恩、關心他人等好的性格品質。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孩子不僅僅是身體方面在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作為家長,千萬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體成長方面,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

三、尊重孩子(教化孩子懂得尊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父母對於孩子的尊重,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一樣重要。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尊重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

四、多鼓勵孩子爸媽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經常受到打擊(不是打擊是教化育人)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麼,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因此,父母除了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

五、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自信是讓孩子的優秀得出結果的重要因素)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有了自信才會有信心)

六、多觀察,挖掘孩子的天賦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個人理解力。爸媽要多觀察孩子,善於發掘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特長,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引導和鼓勵孩子和大孩子交流,和大人交流,從思想說引導孩子早熟)

七、重視孩子的感受焦糊當孩子告訴爸媽“我很難過”“我很失望”時,很多粗心的父母都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覺得“小孩子嘛,能有什麼失意的感受呢?”事實上,孩子也有失意的時候,需要得到安慰。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失意感受一笑而過,置之不理,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產生苦悶、抑鬱等負面情緒。(包容,給孩子講林子大了,鳥的故事。要包容)

八、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有良好的專注力非常重要,因為沒有任何一項成就的達成不需要靜下心來,專注而為。在童年時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更是尤為重要,爸媽一定要重視。(專注的不光是事,還有人,鼓勵讀傳記)

九、學會傾聽孩子(培養孩子學會傾聽)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話?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家長就按照自己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教育。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

十、別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抗壓能力是教化育人的)很多時候,人在沒有壓力時,能輕鬆地做好一件事,而當人被壓力包圍時,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會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應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展,並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快樂。

做好這十點,培養出優秀孩子並不難,而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孩子天生怎樣,就應尊重、愛護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教化育人從何說起,錯誤的邏輯。積極的性格要鼓勵,負能量的性格有所謂,要修正。)孩子性格中雖有天然的、難以改變的成分,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後天形成的,可以改變的。在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打著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問題,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童心最終是用來回憶的美好,殘酷的現實就是壓力)既然父母的責任這麼重大,

怎麼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呢?

第一,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為什麼有的父母總怨孩子不聽話、不服管,脾氣暴躁呢?因為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去做有違其天性的事情,才會使孩子變得暴躁、叛逆。父母順著孩子的天性去培養教育,孩子心情舒暢、暢所欲言,還會與父母對著幹嗎?比如,孩子天生愛寫、愛畫,走到哪兒就想寫到哪兒、畫到哪兒,父母怕孩子把家裡的地面、牆壁寫亂、畫髒,把孩子的寫字、畫畫工具都沒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發揮渠道,能不與父母對著幹嗎?如果孩子喜歡寫字畫畫,父母就給他提供紙筆和場地,讓他盡情地寫、盡情地畫。孩子心中的願望通過正常渠道得以實現,還會性情暴躁地與父母對著幹嗎?!由此可見,給孩子的天性開闢一個自然通道,讓孩子自由發揮,對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麼的重要。(90%的錯誤邏輯,世上本無叛逆期。即使有也是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正常變化,不同的孩子們程度不一樣,社會和家長不應該把這個問題有意無意擴大化。家長不能認為孩子到了叛逆期了,要理解、原諒、忍讓,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青春期的正常和不正常,教化孩子叛逆期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是那些無良"磚"家騙稿費的無恥行為!家長更不應該無知的為無良稿費買單。紙裡包不住火,孩子知道自己到了所謂的叛逆期,會認為不叛逆就不對了,就不正常了,就應該叛逆。而家長們認為這是叛逆期,"磚"家都說了。不要把本就正常的事情複雜化擴大化,正確引導,不在外部環境和家庭內部形成特殊環境,不在思想上助推孩子叛逆。)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當今中國,就會發現,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與反控制的悲劇。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罷我方登臺,家庭“戰亂”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犧牲品。為什麼會上演這樣的家庭悲劇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養了孩子,覺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願受人控制,便與父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二是孩子自認為地位特殊,對家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致使父母忍無可忍,與孩子發生激烈的“戰爭”。這種家庭成員地位不平等引發的“戰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和孩子衝突不斷,孩子能有好性情嗎?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應當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的義務,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從小就充分傾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和父母一樣,有說話、表態的權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誰都別想支配、控制誰,誰都需要尊重對方。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溫馨、民主的環境裡,父母不對他發號施令,他也不對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嗎?(自古孝為先,這是德之根本,正是有了上述的(磚)家觀點,家無寧日。孩子無知才需要教化,首先要教其行為,才能育之思想。上述之控制實屬胡扯,家長在孩子成長時期規範其思想行為這叫控制嗎?正是所謂的"磚"家理論給孩子的任性撐腰,讓孩子拿家長的愛和無奈做對沖籌碼。而不是從人之本性的"德""孝""禮""仁"入手來教化孩子要懂得社會秩序。更不應該把家庭的爭論用給家長扣帽子的方式來解釋其存在性。難道說家長一切聽從孩子的,孩子就有好的發展嗎?)

第三,不能強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齡、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發育、成熟早一點,搶在同齡人前,多學了一些東西,多做了一些事情,這樣好學上進的孩子值得鼓勵、肯定。但不能因為有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認、貶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價值。有的父母無視自己孩子的情況,一味要求孩子早學多學,並美其名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肩負超越年齡、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嗎?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嗎?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長、發展規律,在充分認識、把握孩子實力的基礎上,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幫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終處於學有興趣,學有成效,學有目標,學有餘力的良好狀態。愛學習、愛生活的孩子,能不擁有一個好性格嗎?(比較是必須的,沒有比較怎知長短?而家長要做的是正確的引導比較,不是責備性比較,比較原因,幫助孩子積極完善,不是找各種理由為孩子開脫。家長學會鼓勵,認可和幫助。)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針尖對麥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能有一個好性格嗎?孩子的性格出了問題,首先得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溫和,待人友善,孩子會性情暴躁、出言不遜嗎?父母怨天尤人、吵鬧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裡暗淡無光,能有陽光般的性格嗎?父母要培養、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從自己做起沒錯,同時教育孩子不因藉口而嬌情)

第五,要讓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做事不完整,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什麼事情都要別人給他收尾,這會使孩子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孩子說話、做事一板一眼,有頭有尾,會給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覺。怎麼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應讓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個完整的程序。比如,父母買菜做飯,先要上街買菜買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後才是煮飯炒菜,最後還要洗刷碗筷、擦洗灶頭——孩子做事也應像父母一樣,有頭有尾有順序。再比如,從櫃子裡拿玩具,不能打開櫃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別的玩具撒一地。別小看拿玩具這麼一件小事,這也是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機會。孩子打開櫃子,把別的玩具放到一邊,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關上櫃門,算是完成了一個程序。玩完之後,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把櫃門關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這樣,有開頭,有結尾,最終會形成一種很好的做事風格,這種做事風格延續下去,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讓孩子說話、做事都要替別人著想。孩子生來是不會替別人著想的,孩子能替別人著想,是父母培養、教育的結果。怎麼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別人著想呢?這就要讓孩子經常做換位思考:你喜歡這個玩具,別人也喜歡這個玩具。如果人人都只為自己著想,你爭我奪,是不是都玩不成這玩具呢?如果你能讓別人先玩一會兒,大家輪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這玩具呢?孩子有這樣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為一個性格完美的人嗎?

第七,既要孩子堅忍不拔、不服輸,又要孩子靈活變通、不固執。不培養孩子堅忍不拔、不服輸的性格,孩子遇著什麼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會使孩子成為一個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無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同時也需要審時度勢、靈活變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執己見,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講清道理,讓孩子堅持什麼,放棄什麼都瞭然於心,自有主見,就能使孩子既堅定又隨和,既不輕言放棄,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牆不回頭。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性格好,預示著前途、命運會跟著好;性格出問題,預示著前途、命運也會隨之出問題。由此而言,培養、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後推的小事,而是從小就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性格決定命運,此話不能不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