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

在1927年8月30日的中共湖南省委會議上,確定成立領導秋收起義的前敵委員會,以毛澤東為書記。這是毛澤東革命軍事生涯的開端。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1927年的毛澤東

會後,毛澤東趁著夜色離開長沙,前往安源。途中,他先在株洲下車。當時情況危急,毛澤東化裝成司爐,坐在火車頭的鍋爐旁。

在株洲,他指示當地黨組織策應秋收起義,炸斷易家灣橋路橋,阻止敵人從長沙增援,確保安源等地暴動。

據當時在株洲的陳永清回憶說:

關於毛澤東由長沙去安源途經株洲的時間,大約是在1927年9月初,具體日期記不清楚了。我記得毛澤東到株洲,先找朱少連。朱當時是株洲鎮委宣傳委員,社會職業是株萍轉運局局長,是一個有名望的人。我是湘潭縣東一區區委書記。那天,朱少連找我去,我是在朱少連的辦公室裡見到毛澤東的。

毛澤東問我們:株洲對武裝起義做了些什麼準備工作?農民協會恢復得怎樣?鐵路上的工作做得如何?我向他彙報了:農民協會恢復才個把月,馬日事變後影響比較大,原來的負責人汪其風還沒有回來;鐵路上的工作剛恢復,車站餐宿處黨支部也剛恢復;青年團的工作才開始做;沒有武裝,只有糾察隊,人也是最近才慢慢回來的。

毛澤東聽了彙報以後說:現在要搞秋收起義,搞武裝暴動,敵人打我們,我們要還擊。株洲是個重要地方,要把這個地方的工作抓緊恢復起來。首先要解決團防局,同時要破壞白石港的鐵路橋。我說我調來不久,人還認得不多,又沒有搞軍事的,希望派個搞軍事的人來。毛澤東答應了這一要求。離開株洲四五天後,從安源派來了塗正楚同志,他是搞武裝的。

毛澤東又趕到安源。9月初,他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部署起義,組成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下轄3個團。隨後,他又趕往銅鼓,親自率領第3團起義。

據湖南省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所的資料說:

毛澤東到達安源後,在張家灣召集部分起義地區黨的負責人和軍事負責人召開會議,傳達了黨中央“八七”會議的精神和湖南省委關於秋收起義的計劃。在毛澤東充分地闡明瞭這次起義的意義之後,由潘心源(曾隨平瀏工農義勇隊行動,剛來安源向省委請示工作的瀏陽縣委書記)詳細報告湘東贛西革命武裝情況。接著,毛澤東和大家充分討論瞭如何組織秋收起義的軍事行動和平、瀏、醴、安各地的暴動準備工作,並確定了秋收起義部隊的編制,部署了進軍路線。

參加這次起義的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下轄第1、2、3團,統一由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指揮。

第1團由前武昌國民正義警衛團和湘東平江以及鄂南崇陽、通城的農民武裝組成。警衛團的基礎,是北伐時我黨直接領導的葉挺獨立團的一部分。後來招收了一批新兵,其中不少是安源工人和湖南、湖北工農運動的骨幹分子。這個團的指戰員中,很多是共產黨和共青團員。團長盧德銘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共產黨員。這個團奉黨的指示,8月初由武昌前往南昌。行抵南昌附近的奉新縣城時,得知南昌起義部隊已經南下,追趕不及,盧德銘決定自己去黨中央請求,部隊則折向西進,到湘鄂贛邊境的修水去休整。警衛團進駐修水,先後遇到平江和崇陽、通城轉戰到此的農民軍,這時便和他們合編為第1團。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毛澤東和安源礦工在一起

第2團以安源工人武裝為骨幹,加上聚集在這裡的附近各縣的農民武裝組成。安源是毛澤東在建黨初期所開拓的湘、贛兩省工人運動的策源地。這裡有一支我黨直接培育起來的600多人的工人糾察隊,還有一支為我黨所控制的礦警隊。馬日事變後,醴陵農民自衛軍一二百人、衡山農民軍百餘人,以及江西萍鄉、安福、蓮花的農民軍先後來到這裡,這時便和安源工人武裝合編為第2團。

第3團是以瀏陽農民自衛軍為基礎,加上警衛團和平江農民自衛軍各一部分組成。馬日事變後,瀏陽和平江的工農義勇隊繼續堅持戰鬥。南昌起義前夕,黨中央將他們改編為獨立團,歸賀龍率領的20軍管轄,開赴南昌參加起義。8月5日,行抵塗家埠,被敵堵截,無法通過。瀏陽農民軍撤至銅鼓待命。這時便和抽調前來的一部分平江農民自衛軍以及警衛團的少數同志合編為第3團。

這次會議決定,起義部隊在各地工農武裝的配合下,分三路進軍,奪取長沙。進軍路線是:第2團自案源進擊萍鄉、醴陵,與醴陵、株洲的農民暴動相結合,向長沙取包圍之勢;第1團由修水出發,向平江進攻,發動平江農民暴動,奪取平江後,再向長沙進擊;第3團由銅鼓向瀏陽進攻,發動瀏陽農民在四鄉暴動,直逼長沙。三路緊密配合,待各路得手後,再以長沙工農暴動為內應,相機攻克長沙。毛澤東對於攻打長沙力持慎重態度。他針對省委中個別同志的左傾盲動情緒,於9月5日自安源寫信給省委,強調指出:長沙不可輕舉妄動,必須在起義部隊攻克株洲後,方能舉行暴動。同時寫信給第3團,告以安源會議的決定,要他們準備起義,並要他們通知第1 團。

張家坊遇險

安源會議後,各路工農革命軍立即投入起義前的緊張準備工作。毛澤東決定與潘心源一起去銅鼓,直接指揮第3路起義部隊的工作。毛澤東途經瀏陽張家坊時,被地方武裝團防逮捕,隨即機智脫險。

1936年,毛澤東在同斯諾的談話中,詳細回憶了他在瀏陽張家坊遇險的情形:

當我正在組織軍隊,奔走於漢陽礦工和農民赤衛隊之間的時候,被一些同國民黨勾結的民團抓到了。那時候,國民黨的恐怖達到頂點,好幾百共產黨嫌疑分子被槍殺。那些民團奉命把我押到民團總部去處死。但是我從一個同志那裡借了幾十塊錢,打算賄賂押送的人釋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僱傭兵,我遭到槍決,於他們並沒有特別的好處,他們同意釋放我,可是負責的隊長不允許。於是我決定逃跑。但是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200碼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機會,掙脫出來,跑到田野裡去。我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了很高的草,我在那裡躲到太陽落山。士兵們追捕我,還強迫一些農民幫助他們搜尋。有好多次他們走得很近,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碰到他們。雖然有五六次我已經放棄希望,覺得我一定會再被抓到,可是我還是沒有被發現。最後,天黑了,他們放棄了搜尋。我馬上翻山越嶺,連夜趕路。我沒有鞋,我的腳損傷得很厲害。路上我遇到一個農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給我地方住,又領我到了下一鄉。我身上有7塊錢,買了一雙鞋、一把傘和一些吃的,當我最後安全地走到農民赤衛隊那裡的時候,我的口袋裡只剩下兩個銅板了。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毛澤東去安源

新師成立以後,我擔任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原警衛團的一個指揮員餘灑度,任第1軍軍長。餘多少是因部下的態度而被迫就任的,不久他就逃到國民黨那裡去了。現在他在南京給蔣介石工作。

這支領導農民起義的小小隊伍,穿過湖南向南轉移。它得突破成千上萬的國民黨部隊,進行多次戰鬥,經受多次挫折。當時部隊的紀律差,政治訓練水平低,指戰員中有許多動搖分子,部隊開小差的很多。餘灑度逃跑以後,部隊到達寧都時進行了改編。陳浩被任命為剩下來大約一團兵力的部隊的指揮員,後來他也“叛變”了。但是,在這個最早的部隊中,有許多始終忠心耿耿,直到今天還在紅軍中,例如現任第1軍團政委的羅榮恆,現任軍長的楊立三。這支小隊伍最後上井岡山的時候,人數總共只有1000左右。

親臨第3團,軍心為之一振

毛東於9月10日到達銅鼓,當即向第3團的主要幹部講述了秋收起義的意義,宣佈了秋收起義的領導機構和軍事行動計劃,並同他們一起研究了進軍路線。接著,團部集合排以上幹部,在肖家祠堂舉行中秋節會餐。飯前,毛澤東講話,十分親切地慰問大家,讚許他們堅持革命、艱苦鬥爭的精神,接著向他們闡述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號召大家振奮革命精神,迎接秋收起義。飯後,各連向全體戰士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毛澤東還親自下到一個連隊瞭解情況,向戰士們問寒問暖。他特地拿過一個戰士手中的槍進行檢查,讚許這個戰士的槍保護得好,指示大家要緊握手中槍。毛澤東的到來,以及他對部隊的正確指示和親切關懷,給全團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廣大指戰員積極地投入到出發前的準備工作。

毛澤東親臨3團,使軍心為之一振。許多戰士還是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他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中的倖存者已成長為黨、政、軍的高級領導幹部後,回首往事,還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

當時在第3團任參謀的吳開瑞回憶說:

1927年9月,快要過中秋節時,毛澤東經過艱難險阻來到了銅鼓。毛澤東來,首先要與全團幹部見面,於是就佈置了這樣一個儀式:全團排級以上幹部參加中秋節聚餐會,歡迎毛委員。筵席上擺了黃牛肉。在聚餐會上,毛澤東作了重要講話,傳達了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以及省委、案源市委有關秋收暴動的部署,並宣佈我們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3團。團長蘇先俊,黨代表潘心源,由於潘未到職由徐麒代理,參謀長黃堅,參謀吳開瑞,團部黨委書記徐麒,組織委員張啟龍,宣傳委員張子清。第1營營長張子清,第2營營長湯採芝,第3營營長伍中豪。全團共有1000人。

次日,部隊發出前,集合在銅鼓大沙洲上,毛委員檢閱部隊,向全體指戰員作了動員,號召秋收暴動。隨後,我們第3團浩浩蕩蕩向瀏陽進發。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途中,經過瀏陽縣境的白沙鎮、東門市。在東門市盤踞敵第八軍的兩個營,在白沙的是敵人一個連。由銅鼓到白沙有一天路,由於大家精神振奮,不感到累,連擺子病也沒發。到了距白沙鎮8裡的壕溪,就分三路前進,,一舉攻下白沙,殲敵一部分,殘敵潰逃至東門市。在白沙,毛澤東住在學校裡,住房是對山開的窗戶,蠻優雅的。他表揚了第3團的全體指戰員作戰勇敢,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當時編在第3團的陳伯鈞回憶說:

我們獨立團在銅鼓休整近一月,這期間,八一起義後從武漢赴九江途中在黃石港上岸的警衛團,轉移到武寧、修水,和我們聯繫上了。

正在這個時候,部隊中發生了一件激奮人心的大事情:毛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毛澤東,從安源來到了我們部隊!毛委員的頭髮很長,上身穿白線褂子,下身穿白細布長褲,腳穿草鞋,手裡還拿著一件短上衣。聽說,毛委員在來銅鼓途中,曾經遇險,一度被敵人扣留,所幸身上帶了幾塊錢,才設法得以脫身,來到部隊。記得正是舊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團部召集排以上幹部,在肖家祠堂舉行會餐。飯前,毛委員和全體幹部見了面,並且講了話,說黨很懷念大家,關心大家,他特地來看望大家。毛委員接著為我們闡述了當前形勢和黨的任務,號召我們舉行秋收起義。

過了中秋節,我們就出發了。

3團首戰攻克白沙市。這時天剛拂曉,老百姓還沒有起床,街旁商店門前的煤油燈仍然閃爍著暗淡的微光。毛委員從湖南來部隊時,長途奔波,歷盡艱險,腳被草鞋磨爛了,不能行走。我們臨時找張椅子,綁上兩根槓子抬著他走。這時已是9月中旬,天氣漸涼,毛委員身上那件細布禕子自然抵不住仲秋的晨露,只好披上一條白布夾被禦寒。3團順利地佔領了白沙市,毛委員非常高興,稱讚我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給了我們熱情的鼓勵。

尋找中國革命的“特殊方法”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秋收起義部隊先後失敗,這說明,起義原定的攻打長沙的方針明顯地脫離了實際情況。毛澤東從中強烈地感到,中國革命必須要有一套特殊的辦法。9月14日,他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部隊迅速到文家市集中。9月19日,他又在文家市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重新審議原定的起義計劃。經過激烈爭論,毛澤東終於說服了大家,決定撤離湘東地區,向南轉移。革命的有生力量因此得以保存下來。

關於這段情況,黃允升在《略論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一文中寫道:

工農革命軍首攻受挫,主要在於奪取長沙中心城市的首攻方向的錯誤。在當時革命低潮形勢下,中心城市或交通要道的工農群眾還沒有恢復起來,軍事運動與民眾運動很難結合得好,經不起強大敵軍的反撲、追擊,不能不受挫。正因為有毛澤東這樣有正確思想的領導,部隊沒有完全潰散,主攻方向錯了也容易扭轉;加上他早就提出武力“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在制定軍事部署時還提出“無論如何,不能放棄萍(鄉)安(源),使敵人斷絕我們的退路”。這一切,都成為他能夠率領起義部隊由進攻城市轉到進軍農村、山區的思想基礎。

毛澤東非常重視這次嚴重挫折,9月19日,在文家市主持中共前敵委員會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定工農革命軍的行動方向。師長餘灑度等仍主張攻打中心城市,提出“取瀏陽直攻長沙”。毛澤東認為,革命處於低潮,強敵佔據中心城市,若再攻長沙恐無把握,主張放棄湖南省委原定以奪取長沙為中心的計劃,把工農革命軍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同農民群眾相結合,開展革命鬥爭。總指揮盧德銘等各委員贊成毛澤東的主張。會議決定,工農革命軍經萍鄉向南轉移,到反動勢力薄弱的農村、山區找落腳點,“以保存實力”,繼續革命鬥爭,這是符合列寧關於在帝國主義世界的薄弱環節搞革命的原則的。

毛澤東代表前委向全體工農革命軍宣佈前委決定,並作了動員。9月22日,同盧德銘率領部隊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毛澤東從張家灣軍事會議得到井岡山有支農民武裝的信息(由王興亞彙報提供),告訴總指揮盧德銘,而盧德銘在回答對部隊行動疑問時,將此情況轉告給了軍事參謀。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的資料也詳細了這一過程:

9月14日黃昏,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3團自東門撤至上坪。當晚,召開了連以上幹部緊急會議。毛澤東根據各路起義軍連續受挫的情況,認為當時敵強我弱,在城市已無取得勝利的可能,於是果斷地決定放棄原定進攻長沙的軍事行動。為了統一整個起義部隊的思想和行動,毛澤東以前委書記名義,命令各路起義部隊到文家市會師。與此同時,毛澤東還把工農革命軍主力在平瀏受挫,三路會攻長沙的計劃已無法實現的情況,寫信告訴湖南省委,要求省委相應地停止毫無勝利希望的省城暴動。上坪會議適時地改變了不切實際的攻打長沙的軍事計劃,在實踐上開始扭轉了只注意城市不重視農村的錯誤指導思想,為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備決策做了準備。

9月15日,3團指戰員在毛澤東率領下,向文家市進發。於19日中午,進抵文家市。1團於金坪失利後,餘灑度不顧形勢變化,將部隊屯紮於平江龍門附近大山中,派人調3團前去併力反攻長壽,進取平江,拒不執行到文家市會師的命令。直到毛澤東去信,嚴厲批評,他才勉強接受命令,南下向3團靠攏,於19日到達文家市。2團在瀏陽失敗後,部隊大部散失,僅有少數戰士在一個連長的帶領下參加了文家市會師。此外,由60名安源工人組成的2團炸彈隊,由黨代表兼隊長楊明率領,奉命自安源直接趕到了文家市。

9月19日晚,由毛澤東主持,在里仁學校後棟的教室裡,召開了有師團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前委會議。會議圍繞著起義部隊去向——這個關係中國革命前途和道路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從書生意氣到槍桿子運動——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軍事生涯的開端


當時,毛澤東根據中國社會的特點和當前政治形勢,考慮到革命已經處於低潮時期,在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敵人重兵把守的地方,我們在城市暫時沒有取得勝利的可能。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廣大農村則是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據此,他提出了放棄繼續攻打長沙的軍事行動,轉向湘、贛、粵三省交界的農村進軍,在那裡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積蓄和壯大革命力量的正確主張。

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前委大多數同志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拒絕了餘灑度不顧當時形勢,頑固堅持“奪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確定了向湘、贛、粵邊界農村進軍的偉大戰略方針。

9月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1、2、3團的指戰員共1000多人,集合在里仁學校的操場上,急切地等待毛澤東的來臨。當主持會議的人宣佈請中央來的毛委員講話時,大家的心情激動萬分。毛澤東向大家親切地揮手致意,請同志們坐下來,然後開始講話。毛澤東首先指出,我們是工農革命,是為工農打仗的,接著,精闢地闡明瞭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他說,大革命已經失敗,蔣介石、汪精衛正在瘋狂地屠殺工農,革命處在低潮時期,但是,革命高潮肯定還會到來。過去我們的失敗,就是吃了沒有抓住槍桿子的虧。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武裝,事情就好辦多了。毛澤東號召大家,為了反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一定要緊握手中槍,和敵人鬥爭到底。他還滿懷信心地指出,這次秋收起義,雖然打了幾個敗仗,受了點兒挫折,這算不了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這次長沙雖沒有打下來,但是我們打了土豪,分了穀子給窮人,這個事我們還要繼續幹下去。我們並不孤立,我們的事業受到湘、鄂、贛、粵四省廣大工農和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的力量是偉大的。反動派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團結得緊,繼續勇敢地戰鬥,最後勝利一定是我們的。講到這裡,他打了一個比喻,說,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的。中國有句古話:“萬事開頭難。”要革命嘛,就不能怕困難,只要我們咬咬牙,挺過這一關,革命總有出頭的一天。最後,毛澤東向大家闡明瞭向農村進軍的偉大戰備決策。他說,秋收起義計劃打長沙,同志們也想打進長沙去。但是,目前敵大我小,敵強我弱,長沙這樣的中心城市還不是我們待的地方。我們必須改變方針,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和壯大革命武裝,然後奪取城市,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的講話剛一結束,會場頓時活躍起來。戰士們都說毛委員的話句句說到了心坎裡,都感到革命有了方向、有了奔頭,決心緊跟毛委員革命到底。

9月20日早飯後,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親自率領下,離開文家市,沿羅霄山脈南下,開始了向井岡山的偉大戰略進軍。

談起從秋收起義到上井岡山,毛澤東回憶說:

由於秋收起義的綱領沒有得到中央委員會批准,又由於第一軍遭受嚴重損失,而且從城市觀點來看,這個運動好像是註定要失敗的,因此中央委員會這時明確地批評我。我被免去政治局和黨的前委的職務。湖南省委也攻擊我們,說我們是“槍桿子運動”。儘管這樣,我們仍然在井岡山把軍隊團結起來了,深信我們執行的是正確的路線。後來的事實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