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什麼是內傷七情?

中醫的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精神活動。情志活動與臟腑有密切關係;情志活動是以臟腑精氣作為物質基礎,而外界刺激作用於相應的內臟,才能表現出特定的情志變化。故說"七情分屬於五臟 ";其基本規律是:心的情志為喜,肝的情志為怒,脾的情志為思,肺的情志為憂,腎的情志為恐。《黃帝內經.素問》概括:"人有五臟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中醫認為情緒失調直接損害內在臟腑,故稱"內傷七情"。七情是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造成功能紊亂,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現今西方醫學漸趨於重視精神因素對身心疾病的影響,並已證明它對內臟產生實質損害,這方面的知識早已是中醫學的一些基本概念。精神刺激過度,引起內在陰陽失衡,氣血在經脈內流動失常,以至臟腑功能失調,繼而產生疾病。一旦病理變化開始,再來調整情緒也難以控制,長期情緒擾亂的結果,往往必須依賴藥物治療。

精神障礙所引起的疾病有如下特點:

  • 不同情緒刺激,對臟腑的影響不一。
  • 多數表現為相聯繫的臟腑功能紊亂;如憤怒傷肝,導致血隨氣上湧,出現吐血或昏厥等。思慮傷脾,出現無食慾、腹脹、腹瀉等消化證候。
  • 相反,內在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亦可反過來引起精神障礙。如肝陰(血)不足則容易憤怒,心火亢盛則會發狂等。

中醫七情:喜、憂、思、悲、恐、驚、喜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中醫所謂的喜樂是指偏於激動不安,興奮的情緒狀態

喜樂

《黃帝內經.靈樞》曰:"喜樂者,神蕩散而不藏"。中醫所謂的喜樂是指偏於激動不安,興奮的情緒狀態。喜樂主要影響心臟,正常情況下,可以緩和緊張,使身體內外通利,心情舒暢。心臟負責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神經的活動,暴喜產生心火,出現精神不能集中,心悸,失眠,多夢等。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憤怒易引起血壓上升

憤怒

中醫所講的憤怒包括怨恨,易怒及挫敗的情緒範疇。憤怒最直接影響肝臟,使其疏洩調節功能受損,於是造成氣血流動錯亂,出現面紅耳赤,嘔血,暈眩,昏厥等。另外長期憤怒,亦會累及脾胃消化功能。《素問.調經論》曰:"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日常生活所見,一些面色紅潤人仕很容易因為小事情而動怒。

憂鬱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憂鬱影響肺部呼吸

憂鬱影響肺部呼吸《靈樞.本神》曰:"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憂鬱者表現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整日嘆息。過度憂愁傷害肺臟,繼而影響呼吸,所以常有胸悶氣短表現。另外,憂鬱也影響與肺有表裡關係的大腸;所以憂鬱人士更易患有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過度集中精神易傷脾胃

思慮

中醫認為長期集中精神或沉思太過,令思維紊亂,也會導致多種病證。任何需要高度思索的活動都會引起失衡,最直接傷及脾胃,最終引起氣的流動不順暢,繼而表現疲倦,瞌睡,及不能集中精神。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長期悲傷情緒影響肺臟

悲傷

中醫認為悲傷是憂鬱的進一步發展。正常健康的悲傷情緒發洩,有助加深肺部呼吸。但長期悲傷就會引致肺氣虛弱,影響肺臟對全身的調節功能。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長期恐懼情緒引致失調

恐懼

恐懼是精神極度緊張而造成的膽怯。如果長期受恐懼困擾,不能舒解,則引起病變。中醫認為會直接損害腎臟;極度恐懼下,腎之精氣無力升舉,提攝功能不足,則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流產等。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驚慌情緒影響腎功能

驚慌

驚慌是突遇非常事故,導致精神猝然緊張的情緒反應。突受驚嚇,使心臟之氣錯亂逆行,心血受損,表現為當場目瞪口呆,手足無措,繼而精神錯亂。恐懼與驚慌相關,通常先有驚慌,繼則產生恐懼。故驚恐並稱,持續的驚恐最終損害腎臟。

中醫原理之中醫平衡內外:內傷七情

情緒障礙所影響的相關臟腑

根據臨床觀察,情緒異常波動對病患者確有影響,往往使病情加重,或急遽惡化。例如高血壓患者,若遇事惱怒,血壓會迅速上升,更可能突然昏厥,或中風。心臟病患者亦常因情緒波動而使病情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