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上音”,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学院前身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曾用名“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自1949年至1984年,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担任院长(后任名誉院长),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贡献。

截至2015年10月,学院占地面积66738平方米。学院设有15个系(部),涉及7个专业、近20个专业方向(2015年4月数据);有学生1662人,有专任教师291人,其中教授(正高级)54人、副教授(副高级)90人。

上海音乐学院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校训:和毅庄诚

“和”,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老子》:“音声相和”;《国语·周语下》:“乐从和”;《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等。意指音乐和谐,并可进一步引申为和睦、协调之意,如《广雅》:“和,谐也”等等。今则为温和,谦和,平和,和谐,协调,和衷共济之意,它要求学校无论是在外部的校园环境和内在的人文氛围方面均应做到和谐、平和,和睦快乐,协调美好。

“毅”,分别有《说文》:“毅,有决也”;《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等。其意在指明为人为学,应当做到果敢,沉毅,坚毅,志坚不拔,持之以恒,刚毅正直。

“庄”,在《论语·为政》中有:“临之以庄,则敬”;《列子·仲尼》:“师之以庄贤于丘也”;《礼记·曲礼》:“非礼不诚不庄”;《吕氏春秋》:“居处不庄,非孝也”等等。在校训中它意指人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应端庄持重,教学场所和教学秩序谨严庄重。

“诚”,有《礼记·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说文》:“诚,信也”;《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韩非子·说林上》:“巧诈不如拙诚”等,均为诚实,诚恳,忠诚,诚挚守信,真挚诚朴,言行一致之意。因此,“诚”是为人守信的一种重要品质和道德规范,是做人之根本,它倡导师生要崇尚真理,探求真知,去做真人。

在1928年出版的《国立音乐院一览》学则之“宗旨”中记载:“本院为国立音乐教育机关,目的在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在1929年出版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览》之“院训育委员会章程—任务”一栏中有言:“本委员会以发展学生之健全精神,养成优美人格为任务”。因此,正有如儒家典籍《礼记·大学》之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国立音专校训“和毅庄诚”所昭示的是国立音专追求“尽善尽美”之艺术佳境与完美人格的至高理想,以及发展健全精神、优美人格,修己立人,化民成俗,“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改良社会风气的大教育观。

上海音乐学院

教学传统

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

形象标识

校徽

徽志为中国古代乐器编钟和古希腊乐器里拉琴结合的编钟形图案,下方有“since1927”、“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CONSERVATORYOFMUSIC”字样;

徽章题有“上海音乐学院”字样。

上海音乐学院

师资力量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91人,其中教授(正高级)54人、副教授(副高级)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人。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17人; 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上海高校教学名师5人;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上海市“东方学者”6人。

上海音乐学院

院系概况

截至2015年4月,学校设有15个系(部),即作曲系、指挥系、音乐学系、民族音乐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管弦系、音乐教育系、音乐戏剧系、艺术管理系、音乐工程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公共基础部、研究生部、数字媒体学院(筹)等。涉及7个专业、近20个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全国最早建立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教学、科研体系,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高原学科3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二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音乐文化史。

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音乐舞蹈学。

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上海音乐学院

教学建设

据2015年学校官网信息统计,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3个,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学校有600余人次在国际、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奖,其中1990年至1993年该校附中学生连续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文化部授予“三年中连续四次获国际比赛第一名”的奖匾,是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2007年至2011年,学院共有106人次获得108项国际音乐比赛奖项、530人次获454项国内音乐比赛奖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国家级精品课程:管弦乐配器、小提琴演奏艺术、声乐演唱艺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上海音乐学院

研究平台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拥有3个艺术中心,即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国际弦乐艺术中心、国际钢琴艺术中心;拥有1个音乐研究所,下设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校史研究中心、音乐剧研究中心、音乐教育研究中心、音乐与社会研究中心等。

此外该校还拥有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

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音乐人类学。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音乐学研究创新团队、音乐新媒体研究实践创新团队。

上海音乐学院

历史沿革

上海音乐学院始称“国立音乐院”,创建于1927年11月27日,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由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创办。

1929年,国立音乐院改建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37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更名为私立上海音乐院。

1942年,私立上海音乐院更名为(汪伪)国立音乐院。

1945年,(汪伪)国立音乐院改建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三分班)。

1945年,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三分班)合并组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49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改建为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并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改建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

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升格为“上海音乐学院”并沿用至今。

2017年5月,上海音乐学院宣布成立民族乐队学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特点和学科规律的民族乐队发展模式。

2017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6月,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