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 Vs 俞丽拿

2018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凤凰艺术”在此首先祝全世界的少年儿童们节日快乐!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技能,这正应了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的那句话:“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可见美育在育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音乐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应列入年轻人的教育之中”。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专访俞丽拿、李坚视频

挪威艺术哲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具有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艺术创造力量。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播放莫扎特或巴洛克音乐给胎儿听,大部分的胎儿都有安静、稳定、轻松的反应;相反,如果改放巴赫、勃拉姆斯或贝多芬等的交响曲,胎儿的心跳次数及踢妈妈肚子的次数就会增加。未出生的胎儿,在母体中就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感受力,这点已成为大众共识。

随着心智的成长,儿童的审美体验与智力发展也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例如,孩子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能发展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而这一能力的发展,也会更好地促进其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绘画对于孩子的视觉、空间知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其更好地审美感知和提高绘画能力……

可见,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但成功的艺术家毕竟少数,所以儿童艺术教育对家长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月27日晚,中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坚教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钢琴独奏音乐会现场

当晚,李坚为中外观众深度诠释了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贝多芬等作品曲目,在一次次热烈呼唤中,李坚三度返场,加演ManuelM.Ponce的“Intermezzo”和Moszkowski的“火花”以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钢琴独奏音乐会现场

从《莫扎特 回旋曲 K.511》《舒伯特 即兴曲 D.899》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李坚此次全国巡回演奏会的曲目既带领观众在古典大师的音乐世界里自由飞翔,却也有意识地放弃了一些以简单炫技著称的曲目。李坚表示,这些看似“不太高冷”的曲目,恰恰给了现阶段的自己很大空间,去尝试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赋予它们新意。

关于艺术家李坚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国际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坚

李坚出身于音乐世家。母亲俞丽拿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首演者,同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教授;父亲李国良是上海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演奏家。早年得益于父母在音乐上的熏陶、上海音乐学院洪腾老师的钢琴技巧训练和已故的严庆祥老师的和声启蒙,李坚和钢琴缘定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和钢琴老师洪腾(中)

1981年,年仅16岁的李坚作为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在巴黎的玛格丽特·隆一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并荣获大奖。

1985年又以全额奖学金到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他的恩师,贝多芬之第四代传子霍素夫斯基这样评价这位年轻的才子:“我可以预见他正在走向一个钢琴家的光辉前程。”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1987年,李坚以独奏家的身份与中国中央乐团合作在美国30个城市巡演。1989年李坚成为首位应邀赴台湾地区演奏的大陆音乐家,他的出现引起轰动,成为当地各大报刊及媒体的头条新闻。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和母亲(右一)父亲(左二)在台湾的首演,汪道涵等出席

多年来,李坚一直辗转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的音乐舞台。除了钢琴独奏、协奏、室内乐合奏、指挥乐队,他还钟情于钢琴教育—继1995年起在美国的母校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五年,又在2009年回到故乡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担任教授及系主任。

李坚的艺术启蒙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俞丽拿与儿子李坚

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李坚小时候也坐不住,6岁开始,俞丽拿就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同时跟随上海音乐学院洪腾学习钢琴。当时因为课业的原因,没有时间同时学习两种乐器,钢琴老师建议李坚学钢琴,“妈妈不好意思拒绝老师的建议,就让我自己选择。而我选择了钢琴,只有一个原因——学钢琴时可以坐着。”就这样,李坚踏上了钢琴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李坚和母亲俞丽拿

而俞丽拿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上也很理智,当时她并非刻意让李坚走音乐之路,主要目的是学习两门乐器所占据的时间,可以防止李坚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学坏。“我比较lucky,因为李坚在音乐上确实有天分。”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国际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坚

俞丽拿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准确找到自己的孩子的闪光点才是父母教育的成功。”对于那些刻意要培养孩子成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父母,俞丽拿建议,如果孩子在音乐上没有闪光点的话,在音乐上发展不仅仅苦了孩子,更苦了自己。

在音乐上有闪光点以后,俞丽拿觉得要想在音乐上有所发展还需要努力。“努力,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光有天分,是不行的。”在这一点上,李坚和妈妈有着同样的看法:在学习钢琴的前十年应该打好基础,技巧是很重要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大量的练习。

但李坚对刻苦有着自己的理解。刻苦并不意味着每天拼命的练习,没有任何的兴趣和快乐。李坚表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应该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从李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上,天分和努力这两点是核心。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创造环境和自由的空间,就像老母鸡孵蛋一样,在合适的温度和自由的空间下,让小鸡自己破壳而出,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

对话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李坚

(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凤凰艺术”专访李坚

Q:您觉得一个好的音乐家他是由哪些组成部分?比如说天赋,比如说勤奋,或者比如说一颗善良又敏感的心,或者说是思想。

李坚:

我记得几年前,我在卡内基大厅听马友友拉巴哈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曲子,他一个人从下午一直到晚上,分两场,因为是6首嘛,每首都要半个小时,非常不容易,一个人在台上,下面坐了几千个人。在他拉第5首之前,他说我坐在台上有点孤独,因为台上就他一个人,已经坐在那好几个小时了。拉完第5首的时候,他说,因为马上就要爆发中东第一次海湾战争了,所以他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和平。

琴声只是一个媒介,他能通过琴声来传达他们的思想,这是区别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跟一个音乐匠的区别。

Q:那您怎么评价自己的音乐风格?

李坚:

我觉得最近我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到了这个年龄,基本上我什么都不顾了,在音乐上面没有人可以限制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顶多票卖得不好。但是以前一直因为受了很多专业的训练,小时候老师说这个说那个,说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做,所以脑子里面很多条条框框的。

但是在艺术表现上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都是一个相对的。我也经常跟学生说,在演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做,但是有的事不必要做,而不是说不许这么做,这从想法上面是有区别的,就是你可以这么走,但是你不用走到底,你稍微回来一点,因为这样就够了。

用这样的方法跟他们说,他们脑子里面就不是一直在执行老师的命令。如果是一直在执行老师的命运的话,他就没有自我,他就不可能发展的很好。我们希望每个钢琴学生到最后都是有自己的一条路可以走。

对话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俞丽拿

(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

“凤凰艺术”专访俞丽拿

Q:现在很多孩子学琴,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俞丽拿:

现在中国有很多的孩子都在学琴,这就是表达了一种经济发展以后对文化上的需求。音乐的普及让更多的人理解音乐、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这就是我们的观众。

21世纪的孩子们,他们不仅要懂得专业方面的东西,同时他要有更多文化艺术修养的话,就需要学习各种乐器、音乐、美术等等。音乐的面也很广,除了钢琴,也有弦乐器,西洋的弦乐器,有中国的弦乐器,二胡、琵琶等等,就是说都有很大的面让你去接触。

常常有人说你到了国外去,你不一定是用语言来交流,你是用艺术来交流,用音乐来交流,那他就有了交流的工具,那这样的话就更能做好一个国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