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讀2018年總第9期《羅塘》雜誌

丁桂興

最近,我收到了新一期的《羅塘》雜誌,是2018年總第9期的文學叢刊,從江蘇的姜堰區寄到了南方的深圳市,越過萬水千山。

《羅塘》雜誌是江蘇文學內刊聯盟雜誌之一,姜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姜堰區作家協會編輯出版。主編黃立群、副主編曹學林、編輯部主任朱樹元。共有64篇文章,欄目分為長篇推薦、名家訪談、特稿、聯盟選粹、堰上雲、三水韻、曲江濤、溱湖風、天目情。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我記得20多年前,當時的姜堰市文聯出版有《羅塘天地》的報紙,我曾在上面發表過幾篇文章,主編好象是丁超主席,後來我經王慶農老師推薦加入文聯成了一名會員。由於我之後的投稿多發在外地報刊,文聯的報紙也離我遠去。之後,姜堰文聯出版了《羅塘》雜誌,我也曾在上面發表過文章。近年來,感覺到地方文聯辦的雜誌越來越好。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羅塘》雜誌目前每年出版一期,主辦者介紹說,出版期數雖少,力爭出精品文章。這一期的《羅塘》雜誌我感覺到與以往不同,有這樣的幾種特色:

這一期的雜誌裡推出了本土作家曹學林的長篇小說《船之魅》。在“長篇推薦”的欄目裡,有長篇小說《船之魅》的節選,魯迅文學獎評委之一汪政老師為《船之魅》寫的序,姜廣平、龐餘亮撰寫的書評以及曹學林《船之魅》後記。曹學林是裡下河作家群裡的知名作家,小說以蘇中溱湖為背景,展現了裡下河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是一部不可多得文化小說。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欄目的名稱具有姜堰區地方文化的特色。就雜誌名“羅塘”而言,姜堰鎮的地名早在北宋時地方文獻裡就有記載,後來又有“羅塘古鎮”雅號。欄目如堰上雲、三水韻、曲江濤、溱湖風、天目情,堰就是姜堰,有人稱姜家堰,古時的文人墨客來姜堰時,常“舟系堰上”在此結社吟詩;姜堰又稱“三水”,因水而生的古鎮,長江、淮河、黃海三水曾在此交匯聚集,故稱“三水”;曲江樓在姜堰區的南大街,位於古運鹽河的拐彎處。1940年夏秋,新四軍東進抗日的指揮部就設在曲江樓,總指揮陳毅曾下榻該樓上,指揮著名的“黃橋決戰”;溱湖是圍繞在姜堰北面溱潼鎮的一大片湖泊,風景優美的國家5A級溱湖旅遊度假區就在那裡;天目山遺址在姜堰區北郊,曾出土過商周遺物,宋代文天祥曾在此留下“羈臣家萬里,天目鑑孤忠”的詩句。所有的這些,表明了雜誌以地方文化內涵為底蘊,傳承千年文脈,為蘇中大地的古今鋪就川流不息的水韻文化。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聯盟選粹”欄目裡的幾篇文章彰顯了地域文化的水乳交融。徐同華的《揚州如父》選自海陵《花叢》雜誌,盧群的《牽秀》選自大豐《鹿鄉文藝》,周衛彬的《野地美學或懷鄉的類型》選自泰州《稻河》雜誌,袁天勝的《一九七九年的夜飯》選自興化《楚風》雜誌。不同類型的文章,同一地域的文化,給讀者開拓了閱讀的視野,裡下河的民俗風情一覽無餘,作者的寫作風格也展露了自身的地方文化素養。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新老作者共聚一堂。與以往出版的《羅塘》雜誌不同,本期雜誌上露面的作者,有文壇宿將,也有地方新人,更有來自泰州市各個地方的作者。老作家的文筆不減當年,新作家的才華不遜前輩,他們共同繪就了新時代的姜堰文化,延續了流傳千年的文風。

羅塘古韻 蘇中文脈

《羅塘》雜誌不僅樣刊寄發及時,我收到雜誌不久後,很快收到了稿費80元,雖然我的一篇小文不足千字,但是編輯部對每一位作者都相當重視,這在地方文聯或作協主辦的刊物中也不多見。稿費雖然微薄,準時發到作者手上,難能可貴。因為不少地方財政經費緊張,有不少地方雜誌無稿費,甚至連樣刊都沒有,反映了地方雜誌生存的窘境。《羅塘》雜誌如同蘇中沃土中的一朵野花,獨自綻放出不同尋常的芬芳,但願《羅塘》雜誌一如既往地邁步向前,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文化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