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幹部,基層不是用來「混」的!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當下,有千千萬萬的年輕幹部在基層摔打、歷練著,他們在一線矛盾多、困難多的地方磨礪自己,甚至多一些“熱鍋上螞蟻”般的體驗,才能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然而,現實中少數年輕幹部為了升遷打小算盤,只為補基層經歷才下基層,將基層工作當作“鍍金”良機。這樣的認識誤區,年輕幹部不該有,也不能有。

“鍍金”心態

辜負組織信任也浪費行政資源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身在基層一線,意味著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直面民生難題和群眾訴求。情況多變、問題複雜是基層工作的特點,這就要求年輕幹部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細緻、體恤民情的品質和情懷。事實上,越是情況複雜、問題叢生,越能錘鍊年輕幹部的意志品質、增長才幹。因此,如果沉下心去,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難題,年輕幹部就能在基層這一“富礦”中充分汲取養分,在一線的“大熔爐”裡百鍊成鋼。

正因為此,我們黨歷來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幹部,重點選拔和培養那些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力出眾的年輕幹部。因此,個別年輕幹部打起了小算盤:到基層“鍍金”、補齊基層工作經歷。對他們來說,下基層並非本意,獲得提拔才是最終目的。於是,出現了“混基層”的現象。

媒體報道,有的掛職年輕幹部雖然到了基層,但基本就待在辦公室,忙於寫材料、統計報表,成了“表哥”“表姐”,和群眾交流少,不瞭解基層真實情況。有的年輕幹部剛從大學畢業,自視甚高,存在優越感,甚至擺官架子,聽不得意見,往往眼高手低。有的急於求成、急於提拔,把基層當“跳板”,預設發展路線圖,工作中容易盲目決策,一旦一兩年“仕途”沒動靜就焦躁不安,甚至動起了“跑官”的歪腦筋。“年輕幹部到了基層,如果不安心工作,老想出顯績,追求‘轟動效應’,就難免心浮氣躁,或是‘用力過猛’,反而損害當地群眾利益。”重慶市委組織部一名幹部表示。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某個地州市郊區縣的行政部門,一位省廳的年輕科長下來掛職副局長。為迎接省廳幹部下基層鍛鍊,縣局專門舉行了歡迎會。在掛職即將滿兩年時,又為這位副局長舉行了歡送會。除了歡迎會和歡送會,平時在單位大院很少見到這位省廳下來的副局長。

這種“名到了、文件到了、就是人不到”的“混基層”現象雖屬個別現象,但現實中確有一些年輕幹部,人在基層心思卻在別的地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幹部有了‘鍍金’思想,就難以集中精力,甚至不把工作放在心上,得過且過,既辜負組織信任,也浪費了行政資源,在基層幹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幹部,基層不歡迎,組織上也容不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陳凱龍說。

端正態度

才能在基層站穩腳跟

西部一名受過多年基層歷練後成長起來的組工幹部說,“通過‘鍍金’走捷徑,會助長‘跑官’‘要官’的歪風邪氣;同時,年輕幹部若一心想著‘鍍金’,就會錯失基層鍛鍊良機,學不到真本領,勢必會給日後的從政之路帶來消極影響。”

基層,是幹事創業的大舞臺。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因此,年輕幹部到基層去掛職鍛鍊,首先就應擺正心態、端正態度,要帶著學習的初衷和目的,向幹部群眾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更不是“到此一遊”。

黨建專家指出,年輕幹部下基層後,需儘快適應環境,和群眾打成一片;同時,應加強調研,瞭解基層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有的政策之所以落不了地,就是幹部對基層情況不瞭解。好政策不是從抽屜裡冒出來的,年輕幹部只有多跟群眾交朋友,制定方針政策才會接地氣、受歡迎。

“有的掛職年輕幹部一到基層,情況都還沒熟悉,就開始提不合理要求,有的嫌住宿條件簡陋,有的嫌飯菜不合口味,有的到老鄉家裡怕髒,到一線工作怕苦。這樣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哪裡是來基層磨練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一名幹部坦言,年輕幹部要想在基層站穩腳跟、幹出業績,首先就得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牢記為民服務宗旨,撲下身子幹實事。

“不少年輕幹部到基層掛職前,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容易經驗不足,認識不到位,這就要求派出單位在幹部掛職前,強化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提升政治素養和政治定力。”陳凱龍說。

嚴管厚愛

引導年輕幹部在基層幹事創業

對於一些年輕幹部在基層“神龍見首不見尾”,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基層幹部向記者分析原因說:有的屬於年輕幹部自身不上心,不把在基層磨練當回事;然而,也有一些年輕幹部另有苦衷,比如,有的上級機關原打算將優秀年輕幹部下派到基層部門掛職,卻因其工作能力出眾而又留在原單位“不放人”,客觀上造成了“文件到了人未到”;有的年輕幹部到基層任職後,不久又被原單位以人手緊張為由抽調回來;還有長期在上級機關工作的年輕幹部,提拔前臨時被派往基層,“虛晃一槍”很快就回去了……

“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基層工作是組織行為,無論是‘不放人’,還是動輒召回,都讓幹部難以沉下心來在基層工作,甚至助長少數人的‘鍍金’心理,這是對年輕幹部的不負責任。”陳凱龍說。

賽場選馬,優勝劣汰。對於被派往基層工作的年輕幹部,組織要密切跟蹤,及時掌握其工作情況,做到“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如此,既防止少數年輕幹部“混基層”,也避免一些水平不夠、經驗不足、能力欠缺的年輕幹部在基層無所作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靖北認為,年輕幹部派出單位和掛職單位都要強化考核,通過雙向考核,加大對下派年輕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評價體系,“考核不能‘一刀切’,注重差異化,引導年輕幹部在基層幹事創業。”

火熱的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前往基層掛職鍛鍊的年輕幹部,各地要結合幹部專業特長和能力大小,從鍛鍊角度出發,為其安排合適的崗位和工作,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幹部,還要讓他們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練,要有完整週期。“要把掛職的年輕幹部和當地幹部一視同仁地對待,讓其承擔重任、經受歷練;同時,鼓勵年輕幹部直接到基層任職而非掛職,讓少數抱著‘鍍金’想法的年輕幹部沒有市場。”甘肅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般而言,年輕幹部工作時間尚短,經歷經驗相對欠缺,到基層工作面臨的問題多、挑戰大,在這種情況下,組織關懷尤不可少。黨建專家指出,對於到基層工作、鍛鍊的年輕幹部,組織除了在工作上指導外,還應幫助其解決生活難題,免除後顧之憂,讓他們甩開膀子,心無旁騖幹工作,在基層一線奉獻青春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