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肿瘤免疫治疗获奖,但遗憾的是,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突出原创性贡献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被遗漏。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当地时间10月1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最终获得了这一奖项。尽管两人的获奖实至名归,但华人科学家陈列平与诺奖的擦肩而过,同样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

《科技日报》:在诺奖揭晓一个小时后,一位学者发着这样的感慨,“很难过咱们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陈列平教授没有获奖。”“陈列平的贡献是在肿瘤细胞和T细胞上。” 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毛冠平博士表示,他首先意识到这个发现能够用来对付“癌症”。

今日头条:这一位60多岁的老人,还仍然坚守在医疗一线,为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实验室里朝夕不倦。无论他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都是人类的英雄,他都应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尊重。虽然这次没有获奖,但我们也要跟你说一声:陈列平,你是华人英雄,好样的!

中国经济网: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从当初的假设到取得如今的成功,陈列平经历了超过20年的“孤独”研究生涯,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的实验室相信这个研究方向富有前景。

第一财经:一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在上海的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诺贝尔将可能有他们的圈子,不是圈内人很难入他们的‘法眼’。”另一位中科院神经所在北京的研究员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说明华人科学家还是很受忽略,因为话语权的关系。”

福建医科大学学长陈列平教授与诺奖擦肩而过,让我们倍感遗憾,但是他在肿瘤免疫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否认的。他对免疫学基础研究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为癌症治疗所作出的贡献,都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同时我们也衷心感谢陈列平教授在肿瘤免疫领域三十年的艰苦耕耘。陈列平教授就是福医大的骄傲,福医人心中的诺奖,已属于陈教授。

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被遗漏的名字:陈列平

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陈列平出生于1957年,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科学的土壤可谓一片贫瘠。

虽然举步维艰,但陈列平一直抱有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直坚持自学的他,立即从插队的农村考进了福建医科大学,后来陈列平回忆说:“从小一直想当个数学老师,对于高考考入医学院,纯属是一个意外”。

而就是这个意外,成就了一位“医学界的天才”。

陈教授在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协和医院工作一年后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随后赴美开启了他的科研生涯。他的前半生波折而又精彩,无数次在站在人生的转弯口,而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也是最想做的事。而在他热爱的这件事上,他做得十分精彩。

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陈教授关于PD-1和PD-L1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直接推进了划时代抗癌药物的研发进程,掀开了肿瘤免疫治疗划时代的新篇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列平的实验室就揭示了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抑制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并鉴定了多个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的分子,将它们命名为B7-H1、B7-H2、B7-H3、B7-H4等,并证实了改变免疫调控分子的表达水平能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开创了用免疫调控分子治疗癌症的先河。

1999 年到 2002 年间,陈列平和他的团队率先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特别是肿瘤细胞上存在一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分子,将其命名为 B7-H1(现在又称 PD-L1),并证明此分子的过度表达选择性地抑制了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率先提出抗B7-H1抗体可增强T细胞的杀伤作用。他的实验室还和其他实验室共同发现 B7-H1 (PD-L1) 通过结合 PD-1 对T细胞的激活和杀伤起抑制作用。

根据这些发现,陈列平及其团队首先发明用单克隆抗体阻断 PD-1/PD-L1 的结合,发现其在小鼠模型中可抑制肿瘤生长,这为抗 PD-1/PD-L1 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这些发现的鼓舞,2006 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发起并帮助组织了第一个抗体治疗的临床实验,由此掀开了肿瘤免疫治疗一个划时代的篇章。现在,PD-1/PD-L1 抗体被誉为“广谱抗肿瘤神药”。

陈列平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率先克隆了B7-H1(PD-L1)并提出PD-L1和PD-1结合后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2002年,他们又证实PD-L1是在肿瘤细胞上特异性高表达。由于target(靶标)明确,他带领研究团队率先将PDL1的治疗性抗体应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陈列平为肿瘤免疫治疗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才是真正的领袖。

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从福医走出来的世界知名科学家

2017年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陈列平教授。陈列平教授成为继遗传学家简悦威、药学家屠呦呦之后,第3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

而在获得沃伦·阿尔珀特奖之前,陈列平近年来已摘得多项大奖:

2014年,获得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国际免疫学威廉·科利奖;

2015年,获得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终生成就奖;

2016年,获得美国免疫学会斯坦曼奖、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卓越创新领袖奖;

2017年,获得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贝时璋奖等众多奖项。

自豪与惋惜|诺贝尔医学奖公布,一位福医学长与它擦肩而过

即使身在耶鲁,陈列平也始终心系母校,2013年,陈列平着手组建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他是真心想为母校能做点事,所以他想组建这样的一个研究团队。”福建医科大学免疫研究所副所长、陈列平的学生张秋玉说,我觉得陈老师真的就是一个潜心做学问、热爱研究、热爱做科研的学者,他对自己的做工作十分坚定;因为在科研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很多的困难,他一直都是很坚持。科学研究最难的就是你需要时间去探索和等待,陈老师对自己做的工作的这种坚持和恒心,我觉得这个也是他的性格方面非常好的方面,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学者去学习。

福建医科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