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里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提起魏晉名士風流,就會想到“竹林七賢”。這七位中年齡最大的是山濤,最小的是王戎,二人相差二十九歲。王戎加入“竹林七賢”隊伍時才十五歲,是比他年長二十歲的阮籍推薦來的。

小王“人小鬼大”。七歲時和小夥伴們在路邊玩,小夥伴們都去摘路邊樹上的李子,唯獨他不行動,並且預言:路邊過往人多,甜李子早被摘完了,肯定是苦的了。果然如他所云。

  • 出身名門的“大俗物”

這位小鬼王戎出自著名的琅玡王氏。琅玡王氏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門閥士族,人才濟濟。王戎的爺爺輩出了位“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同輩人中有位極人臣的王導、王敦,還有那位把錢稱為“阿堵物”的清談家王衍,下一輩堂侄裡出了“書聖”王羲之。可見這個家族繁花似錦、烈火烹油般的盛況。

不過縱觀王戎的一生,會發現他卻是個大俗之人。雖然名列“竹林七賢”,但卻並不像其他幾位那樣清新脫俗,反倒是“取容於世,旁委貨財”(房玄齡評語),世俗意味很濃重。

“竹林七賢”裡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_圖

不過青少年時期的王戎還是氣質不俗,風雅迷人的。他和竹林朋友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好不快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推薦人阮籍首先發現了王戎身上的“世俗”味道。有次竹林七賢開趴體,王戎姍姍來遲。阮籍就開他玩笑:“這個俗物又來敗壞大家興致了。”(“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戎回敬地好:“你們的興致要是我能敗壞的了得的,那這興致也就不值錢了。”

後來王戎當了大官,有次穿著官服,乘著公務車路過黃公酒壚。他對車上的人說:“我當年和嵇康叔叔、阮籍叔叔們在這家酒壚暢飲,在竹林下游樂,可惜兩位叔叔都已亡故,我也為時事所拘。如今看到這家酒壚雖然近在眼前,感覺中卻邈若山河般遙遠。”從這番感慨裡依稀可辨別當年那個丰姿俊朗、睿智過人的少年郎王戎。

“竹林七賢”裡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魏晉的 《七賢圖》_圖

  • 富甲京城,卻愛錢吝嗇

《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九條關於吝嗇鬼的八卦,王戎就獨佔四條,可見其摳門程度在當時已很出名。著名但是王戎賣李子的故事。注意了,王戎這一生真是和李子幹上了,聰明因為李子,摳門也是借李子這個道具。

他家有棵李子樹結的果實又大甜,一般人大概想的是自己吃或者送親朋,可王戎乾脆摘了李子拿出去售賣。王戎家真差錢兒嗎?要知道他本人位列公卿,拿著高薪,家底雄厚。更有意思的是,他怕買李子的人用李子核也複製了他家的好樹,於是不厭其煩地“鑽其核而後出售”,被世人傳為笑談。

還有更搞笑的事:王戎有個侄子要結婚,王戎不得不隨份子。這豈不得要了老王的命啊?!老王最後忍痛送了侄子一件單衣。侄子知道叔叔摳門,也沒說什麼。

“竹林七賢”裡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西晉王戎《華陵帖》_圖

誰知道老王過了幾天又登門了。侄子以為叔叔良心發現,覺得單衣太輕了,要補賀禮,連忙把叔叔迎進來,還很客氣地對老王說:“叔叔,咱們都是一家人,送單衣挺好的嘛,不必見外。”結果侄兒會錯了意,老王張口就是:“你能不能把那件單衣還我呀?”原來人家是跑來索要單衣的,真讓人無語。

王戎女兒當年出嫁時王戎借錢置辦了一筆嫁妝,體現了老王有錢不用,喜歡借貸的習慣,而且這筆債務轉移到小兩口頭上。婚後小兩口沒顧得上還貸,所以每當女兒女婿來他家,他就擺臉子給他倆看。小兩口這才反應過來,趕快把債還了,這下老王才笑逐顏開。

王戎就憑著“性好利”,置了不少園田物業,聚斂無度,所以成立京城土豪。他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老婆坐在搖椅裡扒拉算盤珠子數錢。

“竹林七賢”裡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王戎與山濤_圖

  • 功利心重,卻善於自保

王戎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做到三公,是竹林七賢裡官最大的。

他在擔任司徒服務齊王司馬冏的時候,正好趕上司馬家的另外兩個王聯手來討伐齊王。司馬冏問王戎怎麼辦。王戎慷慨激昂地一番陳詞,說什麼你老大舉義兵,安定了晉朝,擁立了惠帝,天下沒有第二個了。但是,您沒有封賞有功之人,失去了人心。如今遇到二位王爺的百萬雄兵,假若您能放棄權力,回齊王封地隱居,這才是自保的最好方法。

司馬冏還沒聽明白,手下的謀士一下子就急了,怒斥王戎胡說八道。在亂世裡,權力就是命根子,怎麼還能拱手讓人以求自保?如今的司馬冏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迎戰。

“竹林七賢”裡的小弟弟,也是出名的吝嗇鬼最世俗的一位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衝_圖

王戎也後悔剛才那番胡說八道了,冷汗直冒。他心想,別還沒等到二位王爺來討伐,自己今天就喪命了。於是他想出了個很奇葩的主意,說:“我要上廁所。”一溜煙就跑了。過了一會兒有人來報告,王戎掉茅坑裡了。當人們把滿身糞便的王戎從茅坑裡拽出來後問他。他說:“我吃的五石散藥性發作了。所以剛才胡說八道了,各位只當我什麼都沒說啊。”大家還真信他了。這次王戎把責任推到“五石散”上而化險為夷。

王戎的摳門,以及各種奇葩做法給後世人留下笑柄。但是,人無完人,他充分發揚了自己的“不足”,讓周圍的人不至於認為他“水至清”,在亂世中保全了性命。從這個角度說,正是因為王戎的這些“不足”構成了他的生存智慧。

《歷史堂》出品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世說新語》《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