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圖》中的這七個人都在幹什麼?

《高逸圖》所表現的主題是魏晉時期非常流行的“竹林七賢”故事 ,雖然畫面上只保留了四個人物,但根據其形象和配圖的程式,仍可以確認這件作品應該是“竹林七賢圖”的殘本。

早在東晉時代,竹林七賢飄然物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就得到了士人階層的推崇,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多有描繪。據《歷代名畫記》的記載,東晉至南朝時期曾有過相關作品的畫家有戴逵、史道碩、顧愷之、陸探微、毛惠遠等,可惜並無實物流傳。

1960年,南京西善橋南朝墓葬出土了一幅大型磚刻壁畫,該畫分為兩段,各長2.4米,高0.8米、距底0.5米,分別位於墓室兩壁。畫面以銀杏、梧桐、喬柳、松柏等樹木為間隔依次繪畫席地而坐的人物8名,旁有榜題。南壁自外而內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北壁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除榮啟期外餘者正是竹林七賢人物,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竹林七賢題材繪畫。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南北朝 竹林七賢畫像磚拓片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共由200餘塊磚拼砌而成,其製作過程是先在整幅絹上畫好藍本,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磚坯上,再在每塊磚的背面刻行次號碼,待磚燒好後依次拼對而成的,故而能較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的繪畫風格。

《高逸圖》的人物形象及構圖形式與西善橋東晉墓磚刻《竹林七賢圖》大致相同,兩者的圖像程式先後繼承關係非常明確,因此,從磚刻《竹林七賢圖》上的榜題,也可以推導出《高逸圖》中所繪人物的身份。

如《高逸圖》右起第二位人物手持一杆長柄如意,正襟危坐,雙目凝神,若有所思,與南京西善橋東晉墓磚刻《竹林七賢圖》中用手玩弄如意的王戎形象頗為相似 ,與庚信《樂府·對酒歌》中“山簡接籬倒,王戎如意舞”的描述也非常吻合,其身份可確認為七賢中的王戎無疑。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高逸圖王戎與壁畫王戎形象對比

七賢中的劉伶以好酒聞名,曾作《酒德頌》,公然稱讚飲酒的好處。他嗜酒成癮,常攜酒乘車出外,“使人荷鍤而隨之”,說如果醉死便就地掩埋。《高逸圖》中的第三個人物身前堆滿酒具,手捧一盞,正扭轉身子向童兒手中的唾壺垂唾,與磚刻《竹林七賢圖》中手執耳杯,專注美酒的劉伶形象異曲同工,應該也是同一人物。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高逸圖劉伶與壁畫劉伶形象對比

而《高逸圖》中的其他兩位人物,雖然其形象與磚刻壁畫中的人物不容易準確對應,但有賴於清代發現的洛陽存古閣藏石刻《竹林七賢圖》的圖像,也有痕跡可循。石刻本《竹林七賢圖》為上文下圖的構成樣式,上部刻有“晉河內竹林七賢圖並傳”一文,現存山濤、向秀、阮籍、阮咸四人史傳,其餘三人散失。這個版本雖然年代較磚刻為晚,但可貴的是其中圖像的鐫刻順序與行文記載順序一致,其人物形象在動作細節、環境陳設、器物形制方面與《高逸圖》更為近似。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洛陽存古閣石刻竹林七賢圖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洛陽存古閣石刻竹林七賢圖示意

對照《高逸圖》和石刻本,可知兩者右起第一位人物是七賢中的山濤。兩者不但面容沉穩,體態豐腴,半露上身,抱膝而坐,做沉思之狀的形象相類,身邊酒器的陳設位置也都一致。而《高逸圖》中第四位士大夫形象與石刻本《竹林七賢圖》左上角處的人物形象相同,面露微笑,手持麈尾,依靠花枕而坐,面前擺放著兩盤仙桃蔬果,一位侍者雙手恭敬地捧著放置酒杯的盞託,立於一旁,可以推斷其人就是阮籍。

如今,《高逸圖》就濃縮於郵票中,當我們再次與中國名畫對視時,郵票也是身邊最直接的橋樑。

《高逸图》中的这七个人都在干什么?

想了解更多集郵資訊和稀缺票品,歡迎您通過以下方法關注我們:

1、在微信通訊錄右上角點擊“添加好友”—“查找公眾號”中輸入“jiyou18”和“jiyou200085”即可添加上海集郵微信“訂閱號”及“服務號”。

2、通過微信掃描

二維碼或者長按指紋添加:

訂閱號(每天推送集郵資訊)

服務號(票品購買,限時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