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跟中國曆代王朝一樣,經歷了崛起、強盛、衰敗的歷史循環。而清朝衰亡的時期正是世界格局大變動的時期,不僅有農民起義,還有西方列強在外虎視眈眈。

正所謂落後就要捱打,在鴉片戰爭後,清朝與列強作戰屢戰屢敗,曾經大清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被迫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慘不忍睹。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在清朝滅亡後,國民政府接過了權力的接力棒,組建了新的政權。雖然新的政權建立了,但是剛剛建立的政權為了贏得各國的支持,與世界各國搞好關係,就不得不承認清政府之前與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只是,這些不平等條約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壓力真的太大了。就比如說眾所周知的辛丑賠款,一賠幾十年,從北洋政府賠到南京國民政府,都是“打掉牙齒和血吞”,有苦難言。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承認是一回事,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才是問題的關鍵。那麼,面對著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有沒有努力爭取廢除過呢?他們是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的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比如說前文所提到的《辛丑條約》,

從1909年,美國庚款返還開始,帶動了一系列國家加入這項行動。

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站隊正確,戰後停止了向戰敗的德、奧的賠付。

俄國革命後,蘇俄也在1920年宣佈放棄。

在1937年9月,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宣佈停止了對日庚款的賠付。1938年,向美英等國的賠付也宣告停止。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國民政府向德日意三國宣戰,並宣佈廢止了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關係的所有條約。

1943年至1946年間, 中國與美、英、荷、比、法等國才協商正式廢除了《辛丑條約》。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再比如,北洋政府時期,在一戰期間曾經與德國達成收回青島的秘密協議,只可惜後來被日本橫插一刀,直到1922年,才成功從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島主權。

1919年,北洋政府就威海衛問題與英國談判,英國雖然同意中國收回威海衛,但要求追加“特殊利益”條款,被北約政府果斷拒絕。一直到1930年,國民政府才正式回收威海衛。

在北洋政府執政期間,收回了德國、奧匈帝國在天津等地的租界,1924年,蘇俄也把前俄國租界奉還北洋政府。在北伐途中,國民政府也順手從因果手中強行收回了漢口、九江、鎮江租界。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而針對香港問題,在國民政府成立的第三年,就與英國展開了關於香港迴歸問題的談判。經過漫長的拉鋸,在1942年,英國看到國民政府態度強硬,便拋出“戰後再議”的論調,想用拖延戰術。

在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曾經想派張發奎前往香港受降,想造成既定事實,收回香港,只是卻被英軍搶先一步。後來由於內部戰事,收回香港一事就一直擱淺。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爛攤子”,國民政府是如何收拾的?

而對於關稅自主權,在1928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了關稅條約,之後的兩年內,與其他各國的關稅條約也基本簽訂完畢,1933年,國民政府正式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領事裁判權方面,1921年,北洋政府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了回收的請求。在1926年,廢除了上海公共租界的會審公廨制度,改組為北洋政府下屬的地方法院。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和時間消化,清朝政府留下的這個“爛攤子”,雖然依然有些沒有收拾乾淨,但是大多數得到了解決。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喜歡請點關注,往期內容更精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