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失手將女兒打死,作業就這麼成了奪命符

近日,湖南懷化男子失手打死女兒案宣判結果出爐,男子獲刑3年半。

這起案件發生於2017年9月17日,起因是女兒娟娟不肯寫作業,謝某就生氣的動手打了女兒,他先是用竹條對女兒進行了抽打,並扇了女兒兩耳光。

隨後,他朝女兒的右腿踢了一腳,娟娟當即被踢倒在地上。

這時,倒在地上的娟娟突然出現翻白眼症狀,並且四肢僵硬,不能言語。

謝某慌忙抱起女兒趕往醫院,但最終,女兒還是因搶救無效死亡,死因是被鈍性物體打擊或撞擊頭部,造成重症閉合性顱腦損傷,廣泛蛛網膜下腔出血,枕頂部硬膜下出血。

很多人說一條人命只判了3年半,太少了。事實上,對於一位父親來說,這跟判了無期徒刑並無兩樣。

謝某督促女兒寫作業,肯定是處於對孩子的愛與期望。這一意外對他來說和遭雷劈一樣。

這起案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在於,父母們長期被迫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情緒需要迫切發洩。

父親失手將女兒打死,作業就這麼成了奪命符

1.

作業怎麼就成了奪命符

近幾年來,作業引發的血案其實並不少見。

2014年,太原市陽曲縣也曾發生過一起類似的案件,媽媽曹某看到女兒始終不能專心寫作業,怒火攻心,抓住女兒的頭接連往牆上撞,10歲的小女孩就這樣斷送了性命,高腫的頭,青紫的臉、嘴,花兒一樣的女孩以這樣的令人心痛的姿態離開了人世。

網絡上曾經有帖子講某家長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的突發心梗而被緊急送醫,還有的家長被氣的內分泌失調了,血壓升高了。

不是孩子被慘烈毆打,就是家長被氣病,孩子的作業原本是孩子成長的階梯,怎麼就成了親子雙方的奪命符了呢?

“自己的孩子,誰會無緣無故下手打啊,打完後我也很心疼的。我們一輩子受夠了沒文化的苦,每天辛辛苦苦的掙錢,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比我們有出息,可孩子卻不好好唸書,我們能不生氣嗎!”一位因棍棒教育孩子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父親這樣說。

這位父親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生活中,常見的虎狼父母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有些家長在自己童年時,曾被父輩毆打責罵,深受“不打不成材”觀念的影響,認為打罵孩子,孩子才能有出息。

二、有些家長的人生並不如意,他們對現狀不滿或者滿肚子的理想抱負壓在心裡,無處釋放,就一股腦兒的加諸孩子身上,寄希望孩子能替自己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

三、有些家長好勝心強,事事跟旁人比個高下,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落下,總是以極高標準要求孩子。

這幾種家長太想要孩子學有所成了,因此,他們容不得孩子對作業有絲毫的懈怠。

父親失手將女兒打死,作業就這麼成了奪命符

2、

作業真的那麼重要嗎?

網上有一個段子:作業寫了又不一定會,會了又不一定會考,考了又不一定能畢業,畢了業又不一定能找的到工作,找了工作又不一定能找得到老婆,娶了老婆又不一定會生孩子,生了孩子又不一定是自己的。

對孩子來說,人生路還長著呢,充滿著未知和變數,一次兩次、一年半年作業上的成敗,分數上的高低,真的並不重要。

換一個角度,作業,只是一種鞏固知識的手段,也是一種讓老師知道,孩子回家後是否有去學習的一個方法。

孩子作業不認真,並不代表著孩子知識掌握得不牢固,也不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差。作為家長的我們,又何必一棍子把孩子拍到地底下,認為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十惡不赦了呢?

父親失手將女兒打死,作業就這麼成了奪命符

3.

打罵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曾經有新聞報道,在一個零下四攝氏度的晚上,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瑟瑟寒風中來回徘徊,好心人要送他回家,他卻果斷拒絕。警察介入後,小男孩才說出了自己不肯回家的原因:作業沒寫好,回家肯定會遭到爸媽毆打。

小男孩如是向警察描述自己被打的經歷:“爸爸打我的時候,有時候用粗棍子,有時候用竹板,還有一次,用晾衣服的長竹竿打我。”

語氣顫抖,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孩子的表情讓警察都揪心。

孩子寧肯挨餓受凍也不肯回家,原因竟在於作業。作業讓他們不敢去面對自己心中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

經常被父母打,孩子會怎樣?

有專家指出,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和逆反心理,導致親子關係緊張、溝通遇阻等惡性循環。同時,孩子會在潛意識裡模仿暴力行為,長期壓抑會導致暴力傾向,造成孩子說謊、報復等人格畸形,並對比自己弱小的人採取同樣的暴力行為。

督促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暴力舉動只會讓孩子的心理發展走向畸形。

父親失手將女兒打死,作業就這麼成了奪命符

4.

愛孩子就要引導孩子獨立

很多家長打罵孩子,是因為愛孩子,希望在自己的引導下孩子有很好的人生道路。

心靈雞湯教母、女作家畢淑敏就寫過一篇《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文章寫出了很多棍棒教育家長的心聲: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賦於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後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你之後,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願自罰,那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嚥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於是人們便發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定律。我願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數量,不致於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

打是愛,是父母的天賦人權,但打孩子,真的真的不提倡。

新時代的父母要懂得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孩子是個獨立個體,他們是有自己獨立人格的。

什麼意思?

第一,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我們不能任意對待他們。

第二,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我們的任務是盡到撫養義務,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不受傷害。

第三,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要將孩子的人生交還到孩子手中,讓他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自然界,孩子長大了,父母就會強迫孩子去過獨立生活,有不少子鳥或子獸都難以割捨自己的母親,但此時不少母鳥或母獸會以粗暴的舉止讓她的子女識趣地離開。比如,當狼崽能夠自己行走的時候,母狼就把它們趕出安樂窩,讓它們自己去覓食。在苛刻的環境中,他們可能會凍死,餓死,被獅子、老虎、獵豹吃掉,可狼知道,只有經歷苦境、險境、逆境的磨鍊,狼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

家長也應該有這樣的覺悟,適當放手,孩子的生命力才能真正釋放。從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開始吧,儘管一開始這很難!

文/燕小嘜CEO、病毒營銷陳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