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孔融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而他最被人熟知的便是讓梨的故事,在他還四五歲的時候家裡分梨,他因為自己年紀小就拿了小個的梨,受到了家中長輩的誇獎,也因為了宣講中國傳統美德的例子流傳了下來,甚至還有人就這個故事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說他這樣做並非是因為禮讓,而是因為他覺得小梨子好吃,或者怕哥哥打他,當然這都是人們的猜測,我們不可能猜出一個古人當時在想什麼,而且在中國歷史的正史上也沒有這則故事。他最早的出處是章懷太子在一本書上的註釋,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件事有沒有真實的發生,可從此人其他的事蹟來看此事是有發生的可能的。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因為根據史料分析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並且天性率真的人。雖然讓梨這件事因為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人無法考證,可史料中關於他的其他事情都是有記載,而且確定是真實發生的。其中有一件事發生在他十歲的時候,有日他去拜訪當時的一位名士,叫做李膺。這個人比較愛開玩笑,到了吃飯的時候,飯菜已經擺上了桌子,他卻笑著問孔融說:"年輕人,你想不想吃飯啊?"少年想也沒想就率真說想吃啊。聽了他的回答李膺卻說這不是為客的禮節,應該說不想吃。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可少年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李膺所做並非是主人的待客之道,既然飯菜都已經上桌,作為主人的他就應該照顧客人,熱情的邀請客人吃飯才對,而不是還要問一句你想不想吃。聽了他一番話的李膺覺得很羞愧,他覺得作為長輩還是當時的名士卻沒有眼前少年的見識,想要教他為客之道,反而是讓他受教了。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天性率真,性格豁達,並非像是迂腐之人。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件事更能說明他的真性情,他的重情重義。漢末有位官員叫做張儉,是孔融哥哥孔褒的好友。他因為得罪權貴被通緝。逃命至孔家想讓好友收留,可不巧好友出門辦事沒有在家,只有他弟弟在家,所以無奈之下他便想去往他地逃命,少年見他面有難色,一身狼狽,知道他遇到了難處,便說雖然家兄不在家,但是可以由他招待他,所以他便在孔家躲了起來。但是他的行蹤被官府發現了,派兵來捉拿他,孔融趁機將他放走逃命。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官府沒有追到人就抓了孔家兩兄弟說他們窩藏逃犯要治罪於兩人,但是卻不知道這罪責應該由誰來承擔。面對牢獄之災,孔融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對辦案的官員說人是他收留的,也是他放走的,所以應該抓他。可哥哥卻站出來說張儉是他的朋友,人是來投奔他的,所以應該是他的錯。兩兄弟都說自己有罪官員也無法判決,就問他們的母親,可他們母親卻說,是她沒有教好孩子,所以若是論罪的話就把她帶走吧。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辦案的官員沒有想到孔家人都把罪名把自己身上攬,這下他更不知如何辦理,所以奏報了朝廷,最後上面的判決是治罪孔褒。面對危險,孔家人都是先想到保護其他人,而想要犧牲自己的性命,而且還是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好友而攤上的禍事。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力,而他性格的養成也是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之下形成的。所以他能在很小的時候便懂得禮讓,敬愛哥哥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說孔融當時能謙讓的拿走小梨子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孔融讓梨是否真實發生?正史沒有記載,但兩件事說明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