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曾侯乙墓驚世人,究竟是曾國還是隨國?

我們把目光轉向40年前:1978年,震驚於世的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編鐘的發現讓人們瞭解到,早在2000多年以前,在湖北腹地隨州擂鼓墩這個地方有一位曾國王侯名乙、熱愛音樂的“曾侯”生活於此。

隨州:曾侯乙墓驚世人,究竟是曾國還是隨國?

曾侯乙編鐘

隨國:在曾侯乙墓與其地望的地方有一個隨國,史上雖多有描述,卻從未見刻有“隨”的銘文青銅器出土。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曾國與隨國的這種特殊現象,被史學界稱之為“曾隨之謎”。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

曾國:在當地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考古發現則都是“曾”,從商代的甲骨卜辭到西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銘文中都有“曾國”。出土文物《曾侯返之尊盤》

隨州:曾侯乙墓驚世人,究竟是曾國還是隨國?

內鑄銘文:“曾侯乙舴疇用終”——終,就是“永寶用享”的意思,既然傳給子孫而銘“曾侯”,可見“曾”才是國名。

隨州:曾侯乙墓驚世人,究竟是曾國還是隨國?

曾隨很近

兩個相鄰這麼近的“曾”“隨”竟然沒有交集,是不是研究的方向錯了,這也讓很多學者考古專家疑惑,但是,《左傳》中記載的“吳楚之戰”,有“實與隨人言”、“王(楚昭王)之奔隨也”、“王之在隨也”等。文獻中的“隨”與楚國的地理位置符合考古發現的楚、曾的地理位置。這又作何解釋?難不成是雙黃蛋?不同時代的叫法,穿越了?

把《封神演義》看完的朋友應該知道,西周初,武王立國,封南宮适於隨國,地點在湖北隨州。從歷次考古發現來看:西周早期的有隨州葉家山西周墓,戰國時期的有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可以認定的確是一脈相承。 同一墓葬中”曾“與”隨“並用,可以確定,曾國即隨國。這種一國兩種名稱在春秋時期也不是孤例。

隨州:曾侯乙墓驚世人,究竟是曾國還是隨國?

隨州博物館


比如說:杞國都於淳于,而被稱淳于國、韓國都於新鄭,又被稱鄭國、魏國都於大梁,而被稱梁國。所以我們可以的出結論:隨國都於曾,而被稱為曾國。

說白了就是西紅柿和番茄,馬鈴薯和土豆。兩個老外打電話,你去哪裡了?我在北京!另一個就知道了--他在中國!一模一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