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方舟”裡的“擺渡人”

“生命方舟”裡的“擺渡人”

救護車從江漢方艙醫院駛出。李雲鵬按照走習慣了的路線,向協和醫院西區方向開去。他按下了救護車頂上的警燈,提醒人們,車輛在執行任務,卻沒有按下警報器。這座城市需要安靜,救護車的警報聲,總會給人造成壓力。

“生命方舟”里的“摆渡人”

救護車行駛得異常平穩,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車速。李雲鵬知道,駕駛室物理隔離層後面,那些新冠肺炎患者此時心裡一定很著急。病毒正在侵蝕他們的生命,求生的本能,讓他們都渴望早一點得到有效的救治。

這些患者神情各異,有些人看上去很冷漠,好像什麼都不關心的樣子,感覺在放棄希望。有些人看上去很焦躁,好像絕望到了極點,對醫護人員的安撫無動於衷,稍有不順,就會情緒激動。李雲鵬遇到過這樣的患者,也理解他們的煩躁。生死未卜,任誰也難以從容。

車上的醫護人員心裡也不平靜,職責告訴他們,要想方設法治好他們的病,而早一點治療,他們的希望就會多一些。因此,每一次轉運患者,大家都覺得是在和時間賽跑。

“生命方舟”里的“摆渡人”

李雲鵬是內蒙古婦幼保健醫院的一名司機,現在,他駕駛的是負壓救護車,行駛在武漢市的醫院和醫院之間。這種車輛,最大的特點是負壓,也就是車內氣壓低於外界氣壓,空氣在自由流動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而車內的空氣再排出去的時候,已經進行過無害化處理。這是防控傳染病的特種車輛。

李雲鵬雖然在駕駛室,但是距離患者如此之近,能夠保持淡定,還是經歷過一個適應過程的。他告訴辜生威,第一次出車時,儘管全副武裝,他還是緊張了。辜生威說:“我也緊張,隔離服外面,就是病毒,足以致命,緊張很正常。”

“生命方舟”里的“摆渡人”
“生命方舟”里的“摆渡人”

從家裡出來的時候,他告訴兒子,自己去參加一場“戰爭”,而且一定會打贏,一定會平安回來。兒子7歲,意識不到“戰場”上的兇險,只是為爸爸能主動請纓上前線的勇敢而感到自豪。

李雲鵬能“騙”過兒子,卻騙不了老人。李雲鵬便亮出了4個理由:我是退伍軍人,是共產黨員,是司機,17年前我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有經驗。現在武漢疫區的患者需要幫助,您說我該不該去?老人沒話說了,道理他們都懂。

李雲鵬料到了此行的困難,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他沒有想到情況還要糟糕一些。他和同事——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兒內科男護士陳佳樂,剛到武漢幾天後,生活物資出現了危機。這時候,江漢方艙醫院的5名戰友支援了他們N95口罩和一些吃的東西,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這些物資,在平時是很平常的東西,但在“戰場”上卻無比珍貴。

“生命方舟”里的“摆渡人”

正是這些互相鼓勵、互相支持,讓每個人在“戰鬥”中充滿了必勝力量。從2月9日到3月9日,李雲鵬和同時到達的10名司機,已經在武漢工作1個月了。

這次執行任務的路線有些長。走出三分之二里程的時候,因為在防護服裡的時間有些長,他出現心慌、睏倦等情況,他知道自己血氧低了。看到他的異狀,同車的醫生辜生威說:“你休息一下吧”。李雲鵬說:“時間不等人,我能堅持!”

辜生威一直是李雲鵬的搭檔,共同的“戰鬥”,讓他們成了好朋友。他怕李雲鵬出危險,危及到一車患者,就找話題和他聊天,問他最想到湖北的什麼地方去。李雲鵬說想去湖北省博物院,想看看曾侯乙的編鐘和越王勾踐的寶劍。

這樣的閒聊,讓時間變得快了起來,說著話,便到了目的地。下車時,車上的幾名輕症患者,一直說著感謝的話,因為方言的關係,他只聽懂了“謝謝”兩個字,他對那些人說:“我是內蒙古紅十字會救援隊的隊員,祝你們早日康復,早日出院!”

返程便輕鬆了許多,李雲鵬和辜生威愉快地聊著在武漢的這些日子。

2月24日,李雲鵬換了裝備,看上去英姿颯爽。接著便接到通知:執行轉運重症患者的任務。患者被抬上救護車,其中有3名患者60多歲。病毒的侵害,讓他們看上去孱弱不堪。李雲鵬無聲地駕駛著救護車,他不知道這3個老人是否能活下來,一路上都在為他們擔心著。

第二天上午8點,李雲鵬接到通知,說有重要的轉運任務。這一天的患者很特殊,一共42名,是當地醫院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屬於輕症患者。他心裡無比難過,有物傷其類的感覺。

他們上車時,在用武漢方言交流,說話的語速很快,人也很有活力。他們是在救治患者的時候被感染的。李雲鵬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是他能看到他們的神情裡沒有恐懼,沒有擔憂,都是一副無畏的樣子。

李雲鵬還是第一次見到笑對病毒的患者。得知李雲鵬來自內蒙古,他們還豎起大拇指,向他表示感謝。莫名的悲傷情緒籠罩在李雲鵬的心頭,這也是他的戰友啊!他們在“戰鬥”中負傷了,他在送他們去療傷。

這一天,李雲鵬陷入了一種悲傷、悲壯的情緒當中,渾然不覺得累,似乎累一點,多為他們做些事情,心裡會更舒服些。當晚,車隊裡的4名黨員召開了支部會議,李雲鵬被選為支部書記。

講完這一天的經歷和感受,他對另外3名黨員說:半個多月的轉運工作,讓我對共產黨員這4個字認識更加深刻了,在這個非常時刻,我們這些黨員就應該衝鋒在前,擔起擔子,作出貢獻……

他不敢懈怠,在內蒙古,朋友、家人在等他凱旋,在武漢,還有那麼多患者在等待救治。在荊門,他的院長趙宏斌也在一線“戰鬥”著。他更不願意辜負後方52名愛心人士為他們捐贈防護服的心。

END

▍記者:劉春

▍初審:宋小美、桃子、安琦兒、小桃桃

▍監審:阿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