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征关税措施让多国“躺枪”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自9月24日起对华2000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然而,受影响的国家远远不止两个。由于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其他经济体也纷纷“躺枪”。

截至目前,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涉及欧盟、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15个经济体,涉及的人口占全世界的90%,所涉及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85%。各国都在密切关注和评估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

贸易战波及多国

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市场立即对此作出了反应,推高美元兑欧元、英镑和澳元等货币汇率。此外,新兴市场货币也承压,为美元提供了进一步支撑。IGSecurities资深外汇策略师石川淳一称:“市场眼下关注中国将如何回应这些关税举措。”

许多亚洲国家由于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首当其冲受到贸易战的波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台湾地区是亚洲曝险最高的经济体,其曝险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逾8%;其次是马来西亚(6%);之后是韩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4%~5%);再之后是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大约3%),以及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尼(2%左右)。

新加坡是一个独特的贸易依赖型国家,其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贸易对该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星展银行的一项分析显示,如果中美两国实行高达25%的贸易关税政策,新加坡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0.8%,明年或下降1.5%。

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同样未能幸免。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中最依赖中国的经济体。《澳华财经在线》报道称,澳大利亚无法摆脱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上周特朗普政府宣布再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焦虑。如果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对峙继续升级,澳大利亚经济的前景也岌岌可危。

德国《每日镜报》报道称,根据对在中国运营的欧洲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欧洲企业都认为“全球供应链遭到破坏”。而在贸易摩擦中,迄今为止最受伤的,既不是中企也不是美企,恰恰是在中国和美国的欧洲企业。以德国汽车产商戴姆勒为例,该公司在美国生产的SUV主要出口至中国市场,但如今必须支付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为此,戴姆勒公司不得不调低今年的盈利预期。

各国呼吁中美对话解决问题

目前,多国政府纷纷采取应急措施,以对冲中美贸易战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

加拿大央行7月11日决定实施加息,理由是关税提高导致物价上涨。该行9月5日宣布,维持现有基准利率1.5%水平不变。该行声明称,正在“密切关注”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其他贸易政策的发展,以及它们对通胀前景的影响。加拿大央行还认为,由于经济处于“满负荷”状态,未来有理由进一步加息。

日本决策官员则呼吁美国和中国尽早为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寻找解决方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决定“极其令人遗憾”。他表示,日本政府将仔细观察中美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如果全球供应链被破坏,日本企业的销售可能受到冲击。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指出,尽管必须解决全球贸易失衡问题,以避免再次发生金融危机,但美国和中国必须通过对话,而不是互征报复性关税来解决问题。“贸易量萎缩意味着中美的经济萎缩,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将会变大。”

捷克著名政论家克莱伊齐日前撰文称,美国在贸易领域奉行“美国第一”的理念,欧盟应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政策。事实证明,美国更多的只是关心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不断降低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无疑凸显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白舒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