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上皇帝後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漢高祖劉邦,是我國漢朝的開國皇帝,更是中國歷史上接觸的政治家和指揮家,對於漢族的發展和中國的同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不過劉邦雖然如此,不過在歷史上是一名頗有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是白帝子,落生凡間就是為了拯救飽受苦難的百姓,也有人說劉邦並非如此,而是一個小人。

今天大熬哥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劉邦這個人!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根據史料記載,劉邦雖然是普通農民出身,不過確實家裡比較受寵的一個孩子,一共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由於父母的寵溺,劉邦性格從小就放蕩不羈,大大咧咧,雖然出身寒門,不過卻是一個富二代的作風!

劉邦不喜歡學習,上學的時候經常逃課;更不願意去務農,所以家裡的農活他基本上是不上手的,面對這樣的兒子,劉邦父親又氣又恨,曾經對劉邦說:他這樣如此,將來肯定沒出息!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不過劉邦卻是一個喜歡交友的人,經常和一群好朋友混在一塊。不過那個年代窮啊,雖然朋友多,不過經常沒地方吃飯,豪爽的劉邦就把朋友帶到自己嫂子家去吃飯!

按照現代人的想法來看,小叔子來家裡吃頓飯不算啥,不過你不能經常來啊,經常來也就算了還帶一群朋友一起來,這就算放到如今,恐怕也是讓人厭煩的。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並且劉邦的大哥早亡,嫂子一人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而劉邦不但沒有幫助孤兒寡母,反而經常帶著朋友去蹭飯,這樣劉邦的嫂子非常無奈,甚至成為了一場噩夢!畢竟那個年代能餓死人,有口吃的不容易!

為了不讓劉邦帶朋友來家裡蹭飯,嫂子想出了一個辦法。當一天劉邦嚮往常一樣來蹭飯的時候,嫂子便趕忙跑到廚房,使勁的刷鍋。劉邦聽到刷鍋聲音後就明白了,原來嫂子已經吃完飯了,於是便打算帶著朋友離開,可是好巧不巧的,劉邦正好看到了桌子上擺好的飯菜!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此時劉邦才明白,原來嫂子是不願意自己來這裡吃飯,從此劉邦就記恨上了這個嫂子!

多年以後,劉邦起義並大殺四方,當上了皇帝,可是嫂子不讓他蹭飯這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其他的親戚都封管進爵,唯獨自己這個嫂子和侄子他不聞不問。

不但如此而且他給嫂子安排了一個伙伕,每天不給別的食物,只准給嫂子喝肉粥,連續喝了40多天,嫂子實在受不了,不得不向劉邦連連求饒,主動承認當年的錯誤。

後來還是劉邦父親看不下去了,向劉邦求情,最終劉邦才勉為其難的封他這個侄子劉信為“羹頡侯"(而羹頡的含義是飯沒有了)這是一個諷刺的封號,由此可見劉邦有多記恨他的嫂子,就連自己的侄子也難以倖免!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他不但記恨不讓自己蹭飯的嫂子,其實對自己的父親心理也有記恨,只因為父親曾經說過“他沒出息”這句話,所以在劉邦當上皇帝后,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又問父親:”你說我和幹農活的兄弟相比,可有出息“?劉邦父親聽到這個問題後,心理知道劉邦是在記恨,可是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哈哈大笑。

劉邦當上皇帝后 依然記恨 嫂子和父親當年做的事

由此可見,劉邦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記仇的人,就算自己當上皇帝了,但是他依然對於父親和嫂子二個人耿耿於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