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1933年5月7日凌晨,張敬堯像往常一樣早早起身。正當他洗臉時,白世維出現在洗臉間的門口。張敬堯發覺動靜,猛扭轉頭,白世維看清了此人即張敬堯,飛速地抬手連開三槍,子彈準確地射進了張的腦袋,張立即倒地斃命。”

這段文字是記錄張敬堯遇刺場景最為普遍的說法。然而,我查閱當年《中華畫報》《天津商報畫刊》和《世界日報》的相關記載,卻與之不盡相同。讀了這三種報刊的文字,讀者或許對此案會有一些新的認識。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張敬堯,字勳臣,安徽省霍邱縣人。1896年投身行伍,後入北洋新軍隨營學堂。1906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後在北洋軍中任職。1918年至1920年任湖南省督軍,因貪婪成性,遭到當地軍閥、土豪的反對被迫辭職。

1932年與板垣徵四郎勾結,參加偽滿州國,擬任偽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密謀在天津實施暴動,以策應關東軍進佔平津,但因事情敗露而隱姓埋名潛入北平。

1933年5月8日,《世界日報》刊發《六國飯店兇殺案情節複雜奇秘》新聞: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三十號房住客常開(世)谷,昨日正午12時餘,突被一青年人,用手槍刺殺,常某當時身中兩槍……被刺之常某,拒認被刺,竟稱觸電受傷。後被送德國醫院十六號房。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5月11日《天津商報畫刊》發表的署名“KK”《死矣張敬堯》一文,認為刺殺者為抗日鋤奸團,併為之拍手稱快:

北平六國飯店兇殺案,已證明死者為漢奸張敬堯。此真最痛快之事!張敬堯之秘密賣國行動,外間均不甚注意,報紙亦從未見隻字登載。而鋤奸團竟能洞燭其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斬草除根,實不在抗日諸將士之下。

張敬堯住在六國飯店時,曾化名為常世古(與“世谷”有出入)。張、常二字的英文拼法為同音,“敬堯”與“思古”的詞義亦相近,此種化名恰如小說中隱射之姓名,殊為可笑。

張敬堯已被日寇收買,委任為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既然稱第二,則必有第一集團軍司令,或許還會有第三集團軍司令,深望抗日鋤奸團再接再厲,一一手刃之,以作一網打盡之計。這樣,則所謂華北偽國之詭謀,斷乎不能實現。豈不更大快人心哉!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5月13日《天津商報畫刊》署名“嫉惡”的《漢奸雜話》一文,披露了張敬堯死後入殮的細節。

張敬堯包藏禍心,圖謀不軌,受了日本的賄賂,被任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這種漢奸真是罪該萬死。幸虧鋤奸團一槍結果了他的狗命,否則華北偽國難保不會成功,溥儀也難保不再到關內來做傀儡,影響於中國的前途,實在太大了。張敬堯死後入殮,穿著前清的朝服補褂,戴著大紅頂子。

5月24日《中華畫報》中的《張敬堯被刺活劇》一文,則更為詳盡地記錄了刺殺原因、過程、喪命和身後事,與《世界日報》所載大體吻合。前鄂贛督軍張敬堯潛在華北,圖謀不軌,於1933年5月7日在北平六國飯店被愛國團體刺殺,翌晚斃命。平津各報言之詳矣,茲再補記其所未及者,以為此案尾聲。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張敬堯被刺前,原居天津租界,後因被人偵知有異動,且連接恐嚇警告函數封,乃潛往北平,化名常世谷。張敬堯抵達北平後活動甚力,他的主要任務是以“創一新局面”為口號,“以巨金賄買某失意派之政客,及曾在華北得勢之某系之爪牙擁戴其首腦英雄”。

所以張敬堯到達北平後未及數日,活動費已出手700萬之巨,遂成鋤奸團刺殺目標。張敬堯被刺前,剛在臥室點燃一支香菸,銜之正欲外出,忽有一著灰布大衣客推門而入,張敬堯正向其頷首問姓氏,來人便出槍連施兩響,張大叫兩聲“嘿!嘿”後,隨即倒臥於血泊之中。

迨刺客逸去,有人聞聲而入急忙施救,張敬堯則故意不介意說:“觸了電了!”後經人舁至德國醫院,由克禮大夫注射強心劑二針,神志甚清。有人詢其當場情景如何,張敬堯仍堅持說是“觸了電了”,並非常希望速死。其諱言被刺如此,當可證其行動詭秘不正也。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張敬堯被刺斃命之致命傷系在腰部,子彈穿透了胃臟,造成大出血。中彈三小時後,他的下身即已失去知覺。及至不治身死後,他的雙目仍微睜。入殮時,其家屬以死人目張不祥,乃由其妻妾用手按下其眼皮,但終未合縫。

張敬堯死後,主持後事者為其外甥常某和張敬堯的女兒張寄霞。此女年23歲,相貌平平,儀式中她成為張宅的對外發言人。9日晨,北平各報多名記者前往採訪,詢問她此案經過、真相。

但她卻閃爍其詞,避而不談,只是不停地辯白其父生前好佛,且曾任督軍,絕非漢奸。言語首不連尾,語無倫次,不知所云。這時,又有一名金髮碧眼的西方記者前來採訪,張寄霞就像覓到救星、知音般,與其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來。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答畢,竟與洋記者伏地叩首稱謝,請其代為緝兇,以報父仇。一時間,圍觀者對其如此不成體統的反常行為深感詫異,群相訕笑以去。安葬了張敬堯後,張寄霞覆在報端登載啟事,代已死之張敬堯聲辯,力求挽洗其漢奸之惡名,並呈請當局依法懲兇。

其文曰:“竊先父敬堯,年來息影津門,潛心佛學,與人無忤,與世無爭。因於上月在連接恐嚇信兩封,先父為息事寧人起見,經家人等勸,至北平暫住。至於更易姓名,亦完全為避人耳目之故。

不意於本月七日仍遭人暗殺於六國飯店內,全家老幼痛不欲生。荷蒙鈞座秦鏡高懸,恩賜辦理喪事,深仁厚德,感激靡涯伏懇。鈞恩飭令緝兇歸案,以塞悠悠之口。是則死者感恩,生者戴德,銜環結草,永矢弗忘。”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有史料記載,刺殺張敬堯的行動是由時任國民黨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策劃,特務處副處長兼華北特區區長鄭介民、華北特區北平站特務王天木具體實施,開槍者為北平站行動員白世維。國民黨方面當時不能公佈真相,遂對外放風說是抗日鋤奸團所為。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給大家看看,這就是傳說當中的六國飯店。六國飯店修建於1905年,位於北京市東交民巷核心區,是一座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的飯店。該飯店見證過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袁世凱暗殺武昌起義功臣張振武、張作霖暗殺邵飄萍、胡蝶與張學良緋聞等歷史事件。

解放後,昔日聞名於海內外的“六國飯店”被改建為華風賓館(原外交部招待所),現為涉外三星級賓館。反正也不貴,現在去住一晚,不到五百塊錢。

最後咱們再說說張作霖為什麼要暗殺邵飄萍吧。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著名報人邵飄萍與張作霖素未謀面,但張作霖卻肯出大洋三十萬收買他,後又將其殺害。張作霖為什麼要殺一個手無寸鐵的文人,只是因為捱了罵嗎?當北京報界代表幾十人求張學良出面營救邵飄萍,張學良為什麼所問非所答,扯到了郭松齡反奉?

要弄清這些問題,還得從邵飄萍的經歷說起。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邵飄萍(1886—1926),男,漢族,浙江東陽人,革命志士,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

1926年因發表文章揭露張作霖統治的種種黑暗,而被張作霖殺害。有“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之稱。邵飄萍和張作霖結樑子,主要是因為兩件事。1918年,段祺瑞從日本進口了一批軍火,在秦皇島卸貨。

張作霖得到這個消息後,派張景惠帶領部隊把這批軍火半道給劫了,不聲不響地運往奉天,並在此基礎上擴充了六個旅的軍隊。邵飄萍聽說此事後,特寫了一篇報道,標題是《張作霖自由行動》。

原文如下:“奉天督軍張作霖,初以馬賊身份投劍來歸,遂升擢而為師長,更驅逐昔為奉天督軍現為陸軍總長之段芝貴,取而代之。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張作霖三個字乃漸成中外矚目之一奇特名詞。至於今所謂‘大東三省主義,所謂奉天會議,所謂未來之副總統,所謂第二張勳,’時時見之於報紙,雖虛實參半,褒貶不同,委之馬賊出身之張作霖亦足以自豪也矣。

此當中原多故,西北雲擾之時,張督軍忽遣一旅之師,截留政府所購槍械二萬餘支,陳兵灤州,觀光津沽。當局莫知其命意,商民一夕而數驚。”這事當時鬧得滿城風雨,輿論界紛紛指責張作霖。

但張作霖依舊我行我素,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有槍便是草頭王,你中央政府能奈我何?這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也因為這一篇文章,讓張作霖知道了北京還有邵飄萍這一號人物。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第二件事就是郭松齡倒奉事件中,邵飄萍支持郭松齡。郭松齡反奉是得到馮玉祥支持的。當時郭松齡的部隊駐紮在天津,馮玉祥的部隊駐紮在北京。兩地之間需要一個聯繫人,這個人就是邵飄萍!

邵飄萍早年和馮玉祥的關係很好,《京報》上常有讚揚馮玉祥的文章。馮玉祥就把與郭松齡聯繫的重任交給了邵飄萍。邵是社會名流,目標太大,很引人矚目,於是就讓他的如夫人祝秀文往來北京、天津之間,暗中聯絡。

當確定他們將要聯手後,邵飄萍在《京報》極力讚揚國民革命軍,為郭松齡的起事大造輿論。他不僅在報紙上稱讚郭松齡為“人民救星”,罵張作霖為“馬賊”“人民公敵”,而且在與郭松齡的私下交往中,“主動宣傳國民革命的形勢,大擺張作霖引狼入室的罪行,促使郭及早下決心,與割肉飼虎的張作霖決裂”。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郭松齡起兵後,邵飄萍不斷地發表報道、時評,讚頌郭松齡,力數張作霖的罪狀,甚至撰文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而郭松齡也表示:只要張作霖讓賢,他願意通電罷兵。所以,槍炮尚未動,在口水戰中,張作霖先就敗下陣來。

張作霖深知輿論對人心向背的作用。照邵飄萍這樣罵下去,即使不被郭松齡趕下臺,自己的統治基礎及在全國的口碑也得毀了。財大氣粗的張作霖為了讓邵飄萍馬上閉嘴,令人匯款30萬元相贈。

在張作霖的眼中,有兩樣東西是無往不利,戰無不勝的,那就是金錢和槍炮。他從一區區保險隊隊長躍升為東北王,很多情況下都是金錢開道。而張老帥這人也確實豪爽,一甩手就給邵飄萍30萬元。要知道,當時辦一份報紙只要200元就足夠了。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30萬對邵飄萍來說意味著什麼,張作霖知道,邵飄萍更清楚。張作霖心想:北京的報紙,還不是有奶便是娘,收了錢後的《京報》還不是向著我說話?張大帥卻不知道,自己隨便一甩手的30萬,創下了舊中國最貴的輿論收買價。

可是令張作霖感到意外的是,金錢這個法寶在邵飄萍身上不靈了!邵收到錢後立即退回,並繼續在報上抨擊張作霖。他說:“張作霖出三十萬元買我,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張作霖聽說邵飄萍把錢退了回來,並且還在報紙上罵,恨得咬牙切齒。

心想定要將他儘早剷除。

民國奇案:軍閥漢奸命喪六國飯店


逮捕邵飄萍,按張學良的說法是“宣傳赤化”,但事實上,當時北京的報紙普遍刊登俄國十月革命的消息,並不是只有《京報》一家,所謂“赤化”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代表們其實也心知肚明,於是繼續懇求道:“這次邵飄萍是有不對的地方,但是軍團長一貫尊重輿論,而且和北京報人夙有情誼。懇請軍團長能夠幫幫忙,即使不能釋放,判個永遠監禁也行,只要能保全性命即可。”

張學良說:“從我個人本意來說,我是非常願意盡一點綿薄之力。但這件事確實無能為力。”1926年4月26日,北京警察廳宣佈邵飄萍的罪行為:“京報社長邵振青(邵飄萍字),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以照炯戒,此令。”

當日下午,邵飄萍被押赴天橋東刑場。臨刑前,邵飄萍向監刑官拱手說:“諸位免送!”然後面向天空,哈哈大笑,從容就義,年僅40歲。

這軍閥割據的時代,孰是孰非,恩怨情仇,又有誰能說得清呢。但凡能混出點頭面的人,我覺得都非等閒之輩,還是有指的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