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的愛徒人稱郭三本,第一本參的何人?爲何讓康熙一直後悔

《一代名相陳廷敬》以郭琇的出場為開端,一出場便給人以無懼生死的諫官形象。歷史上的郭琇也確實是一位為國為民、彈劾權臣、忠義耿直的鐵面御史。以三次彈劾而名動天下,人稱郭三本,後兩次的彈劾著實乃不畏強權,利國利民的壯舉。然而第一次的彈劾確是爭議不斷,陳廷敬的愛徒人稱郭三本,第一本參的何人?為何讓康熙一直後悔。

陳廷敬的愛徒人稱郭三本,第一本參的何人?為何讓康熙一直後悔

郭琇


第一本參的是河道總督靳輔,向朝廷上了《參河臣疏》,靳輔被罷官,郭琇升任僉都御史。那為何康熙會一直後悔呢?

康熙十六年(1677年)開始,靳輔調為河道總督。靳輔治河十餘年,期間因為方案不同進行過幾次激烈的辯論,最終康熙帝都站在了靳輔這邊,使他的治河方法得以繼續。然而時間太長又見效甚微,御史郭琇提出了異議《參河臣疏》這是他名震天下的第一疏。郭琇上疏參靳輔治河多年,效果甚微,浪費錢糧,而且用人不當,再加上其他御史的一同上奏,康熙罷免了靳輔。

陳廷敬的愛徒人稱郭三本,第一本參的何人?為何讓康熙一直後悔

靳輔


靳輔被革職後不僅,臣下報告黃河中河已開通,這說明靳輔的方法是對的。有報告說漕運河道阻塞,新任官員解決不了問題,希望靳輔可以出面解決。此時,康熙意識到罷免靳輔是冤案了,他陷入了左右為難之境,他開始後悔了。他派人前去告知新任官員王新命:治河按照靳輔所定章程,不必更改。肯定了靳輔的成績,事實證明靳輔治理後的黃河危害明顯減小,此後數年都沒有發生過大的危害。

陳廷敬的愛徒人稱郭三本,第一本參的何人?為何讓康熙一直後悔

靳輔


也許正如靳輔當時為自己辯解的郭琇此次上疏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許郭琇只是不懂河工,眼看錢財投入,不見回報心急而上疏。但是不管何種原因,他的此次上疏確實給黃河的治理帶來了危害,成了康熙的後悔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