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为什么值350亿美金?共同工作空间超越包租公的4个秘诀!

WeWork为什么值350亿美金?共同工作空间超越包租公的4个秘诀!

共同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最近又热了。在大陆,「WeWork」中国分公司融资5亿美元(约30亿人民币),成立才一年多的中国共享工作空间「梦想加」融资3亿人民币。在台湾,竞选连任的台北市长柯文哲都把竞选总部设在共享空间中。而「WeWork」总公司的估值,已冲到350亿美金!

但说到底,共享工作空间就是一份「包租公」的生意—跟隔壁阿姨出租房子,没有太大区别。为何投资人纷纷看好?到底,共享工作空间卖的到底是什么?

创新点:用数据把空间出租效率提升100倍,是共同工作空间真正赚钱的秘诀。

本文有4大重点:1. 把酒店模式,带进商办市场2. 立体3D建模,让空间设计比传统更加精准3.用社区数据,找出最好设点的位置4.善用机器学习,预测会议室使用量

1. 把酒店模式,带进商办市场

共同工作空间成功的关键,不在摆摆几张桌子。这个模式真正颠覆的地方,在于「将酒店模式带进商办市场」。

什么是酒店模式?就是跟房东签长约(或是自己的房子),自己当二房东,把房间用高价「短期」出租给房客。成功方程式很简单:承租单位越多、每单位面积租金越高,总营收越高。

租过房子的人,都会知道房东赚钱的手法:把一间公寓隔成好几间小房间,增加出租单位;做些装潢,来提高单位面积租金。WeWork 就是把这成功方程式做到极致。

WeWork 的标准规划是,平均每人的可分配到约1.4坪(50平方英尺),但在美国商办市场,平均每人分配的可是7坪(250平方英尺)。这样的坪效,让WeWork 营运毛利就可达30%至40%。

WeWork缩减空间,却不会令房客觉得拥挤。秘诀就在用新科技让空间运用更有效率。

WeWork为什么值350亿美金?共同工作空间超越包租公的4个秘诀!

2. 立体3D建模,让空间设计比传统更加精准

如WeWork 2015年并购了一间擅长建立建筑物3D立体模型的科技公司Case,可以把新签约的空间进行扫描、建立地图。Case的技术每小时可扫瞄完一层楼,让实体的装潢团队可了解实际的面积、窗棂、门大小、墙面厚度,甚至是管道系统,这些的细部测量,都让空间设计更加精准,让WeWork可以兼顾宽广的公共空间、充足的会议室、明亮采光,以及提高坪效。

利润,就是藏在这些细节里。这些细小的空间运用,背后都是大钱。特别在老旧建筑中,虽然会有建物图或空间配置图,但还是有可能跟实际状况差个一两寸,严重的可以导致桌子尺寸不合,影响到最后的营收表现。

Case的建筑物3D立体模型就提升了WeWork的空间使用率15%到20%,同时减少了10%的建筑成本。

WeWork为什么值350亿美金?共同工作空间超越包租公的4个秘诀!

3.用社区数据,找出最好设点的位置

WeWork与传统商办出租不同之处,还跟办公室地点、总数大大有关。「当WeWork在城市里开设越多点,会员的取消数目就会减少。」WeWork总裁Artie Minson说。原因是会员可以在任一地点工作,舍不得取消。

国际大创投最看重的指标,就是快速、精准地开设新的WeWork 办公室,让用户能否「指数型成长」。

在拿到巨额融资后,WeWork 每个月都增加1.4万到2.8万坪的新空间。扩点要如何又快、又好,传统做法靠房仲、WeWork 作法则是靠科技。

WeWork和一家专精于社区数据搜集的科技公司Factual合作,把不同地点依据咖啡店、购物便利性、餐厅、酒吧、酒店、健身房数量…等资料进行评分,挑选出最合适的地点。也因为透过数据分析、快速找出最合适的地点,如此高的营运效率让WeWork很快速就能签下新空间,并且招揽进驻用户。2017年到2018年,WeWork的空间地点成长了64% 。

WeWork为什么值350亿美金?共同工作空间超越包租公的4个秘诀!

4.善用机器学习,预测会议室使用量

据点的快速成长,不仅是大幅降低会员取消的风险,还带来另一大好处:数据。

随着不同据点开放、会员招募,WeWork 搜集了越来越多不同大小、类型、地点的办公室的客户数据,如会议室使用率。接着,他们就用机器学习去预测:在即将新开的办公空间中,这种空间大小、地点的会议室使用率为何?大约会有多少会员?

这个预测是决定装潢的关键因素,这会影响到要隔出多少间会议室,甚至是安装多少支电话。机器学习的预测,比人为的预测的精准度高出40%,让WeWork 能更有效地安排装潢与采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创造出额外利润。

共同工作空间吸引创投砸钱,因为工作型态的改变,以及WeWork等公司用数据颠覆传统包租公的作业模式。「大数据」这个词汇虽不像无如前几年般火热,但用数据颠覆既有做法,仍是传统行业翻身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