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打捞”WeWork

孙正义“打捞”WeWork

IPO折戟、估值断崖式下跌、亏损规模大、CEO潜在的巨额利益冲突、资金濒临枯竭、想裁员却发不出遣散费……这些关键词组成了共享办公空间独角兽WeWork的代名词。

11月6日,软银集团公布了十四年来首次季度运营亏损,对网约车服务商Uber和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两项投资接连受挫,导致日本软银亏损65亿美元,也让孙正义饱受争议。

孙正义为软银投资辩护,同时承认他错误地判断了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而自9月底WeWork首次公开发行失败以来,孙正义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WeWork商业模式受质疑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期,美国涌出了三大独角兽。除了共享出行Uber,共享住宿Airbnb,另一独角兽即为共享办公WeWork。WeWork的出现旨在颠覆人们办公的习惯。

孙正义“打捞”WeWork

2010年,亚当·诺依曼和米格尔·麦凯维手握1500万美元融资,在纽约创办了现在的WeWork,主要商业模式是:以市场价租赁和开发商业地产物业,然后以更高价格租给初创公司。

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发现,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个年仅9岁的公司快速壮大起来。目前它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有528个办公场所,且有超过50万人在WeWork空间里工作,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办公企业。

而这样一个属性为“二房东”的商业模式,成功吸引了孙正义的目光。在其一轮又一轮的注资之后,WeWork的估值飙升至470亿美元,成为美国当时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

然而,一纸招股书,直接将WeWork拉下高估值神坛,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商业模式以及管理层纷纷被投资者炮轰。

招股书公开资料可以看到,2016年到2018年WeWork的营收分别为4.36亿美元,8.8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WeWork的营业收入已达15.35亿美元。

孙正义“打捞”WeWork

然而,与多数共享经济公司类似,营收上的持续增长来源于背后门店不断扩张带来的亏损。从2016年到2018年期间,WeWork的净亏损额从4.29亿美元,持续扩大至19.27亿美元。到2019上半年,净亏损额则达到9.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2%。

这些数字意味着,2019年上半年,WeWork每获得1美元收入就要亏损约2美元。显而易见,WeWork的收入与亏损规模几乎呈同比例正向增长。

无论增长还是亏损,WeWork都是全球激进的公司。在高速扩张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WeWork的收入增长面临失速的风险。加之创始人亚当·诺依曼的自我交易、管理不善和古怪行为,WeWork的商业模式以及公司治理问题无处遁形。

此外,相较于Uber和Airbnb这两个同样拥有共享概念的平台,WeWork的共享是重资产,办公区的长期租约、配套服务等都需要WeWork持续不断的投入烧钱。而这种重资产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以说是无法承受之痛,从国内盛行的共享单车和长租公寓的困境可见一斑。

由此看来,投资者们对于WeWork的强烈质疑不无道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WeWork实现盈利遥遥无期。

折戟IPO软银接盘

面对资本市场对招股书中所阐述的商业模式以及糟糕的公司治理问题等等的质疑,WeWork无力回应,更是于今年9月正式开启了估值疯狂被下调的“灾难片”:9月6日,WeWork将大举下调其目标估值至200-300亿美元;9月6日,WeWork正在考虑IPO的估值至低于200亿美元;9月11日,消息人士称WeWork估值已经下跌至150亿美元……而后,WeWork的IPO遇冷,路演推迟,软银一再阻止IPO计划。

不得已,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只能在10月1日正式宣布撤回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暂缓上市。

10月22日,软银决定投资约100亿美元来接管现金流枯竭的WeWork,并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让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依曼放弃对WeWork的控制。对应WeWork的整体估值为75-80亿美元,相比年中的470亿美元估值只剩17%。至此,软银将持有前者约80%的股份,彻底掌控这家被迫退出IPO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孙正义“打捞”WeWork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软银将支付亚当·诺伊曼约17亿美元,以换取他同意辞去董事长职务并放弃投票权。随后,作为日本软银集团接管WeWork公司业务后实施的业务重振计划的一部分,WeWork计划裁员多达4000人,占到该公司约14000名全球员工的近30%。此外,为了应对资金压力,WeWork也在考虑出售几个外部收购而来的业务部门。

自2017年以来,软银通过旗下愿景基金和其它投资工具,累计对WeWork投入了106.5亿美元资金。加上本次投资,前后投资总额合计近200亿美元,但仅仅换来一家估值80亿美元的WeWork,这笔投资对于软银来说无疑是一大败笔。

为此,WeWork日后的盈利模式发展与改善,对于其自身在市场中的立足来说非常重要,对于软银亦是如此。

WeWork成孙正义败笔?

在刚刚过去的近两个月,软银投资的共享办公社区WeWork估值急速下坠,从今年8月递交招股书之前的470亿美元下跌至如今78亿美元,这项投资的失误,也使得软银持有的WeWork股份价值已经蒸发了3740亿日元(约34亿美元)。

包括WeWork估值下降带来的4977亿日元(约46亿美元)巨额减少,致使软银出现了创业以来规模最大的亏损。

孙正义“打捞”WeWork

“我在WeWork的问题上犯了一个错误。我不会找任何借口。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孙正义表示,他错看了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其实在WeWork冲击IPO时,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就饱受人品质疑。诺伊曼低息从公司贷款,购买物业,然后出租给自己公司。随后,他又被媒体曝出在飞机上吸食大麻、公司高管人员均为其亲属的消息。

而在9月,诺伊曼离职。但留给孙正义以及软银集团的却是名誉与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11月7日,孙正义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承认,他对WeWork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包括备受争议的前首席执行官诺依曼。孙正义说自己被诺依曼“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天性和WeWork时髦的办公室所吸引。

“老实说,诺依曼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孙正义说,“他有好的一面,我想我们高估了他好的一面,这一面我应该更清楚。他的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我视而不见,尤其是在公司治理方面。”

同时孙正义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扭转WeWork的困境将是“简单的”,他的团队已经制定了拯救这家陷入苦苦挣扎的公司的方案。他预计,WeWork可能在几年内产生10亿美元的年利润,而且在日本的业务已经开始赚钱。不过,孙正义承认,他高估了WeWork的价值。

*部分素材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