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记得《华尔街日报》曾写过这样一段场景,来描述你生活在孙正义阴影下的一天


早晨,你乘坐 Uber 到达了 WeWork 办公室,坐在工位上打开了 Wag App,预约到一个遛狗员负责你家的狗主子;随后,打开 Slack 与同事沟通项目细节;中午,DoorDash外卖小哥送来了午餐。


这是孙正义一场科技豪赌——手握千亿美元风投资金池,在全球疯狂撒钱,押注下一个阿里。


巅峰时期,上面这几家公司的总估值突破了 2000 亿美金,除了“梦幻”,没有哪个词能配得上软银帝国的独角兽阵容。


但赌注总要承担风险。这些明星创业公司的泡泡在 2019 年集体爆裂:Uber 估值遭腰斩,Slack 股票节节败退,DoorDash 丑闻缠身,WeWork 更是成了一个收拾不清的烂摊子。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现在,硕果仅存的 Wag 也被卷入漩涡。根据科技媒体 Recode 消息,由于业务难有起色,估值 6.5 亿的 Wag 正在寻找买家,不排除降价出售的可能性。


资本加持下的创业魔法正在失速,天使还是魔鬼,孙正义的面目也变得模糊



“共享遛狗”Wag陷入停滞


Wag 成立于 2014 年,当时正值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的时期,受到共享出行的启发,这项“共享遛狗”的生意诞生了。


和 Uber 一样,Wag 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工作忙碌的客户可以在线发布遛狗需求,Wag 匹配经过审核的遛狗者。用户可以向 Wag 申请一个密码箱,遛狗者只需输入一个密码就能进入顾客家中,App 则允许主人追踪狗狗的路线、运动时间、大小便的情况。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抽成是 Wag 的主要盈利方式,遛狗半小时的费用大约 20 美元起,平台从中抽 4 成。


站在共享的风口上,Wag 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在软银的融资前,Wag 已经拿到了 6800 万美元的融资,得到众多明星的背书,业务覆盖了美国 100 多个城市。


在当时的融资声明中,软银对它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宠物服务行业的领导者”。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共享经济行业有一套成熟的增长模型:从本地市场切入,理解市场需求的同事打磨服务,然后将模式复制粘贴到临近市场和海外市场,实现快速的扩张。Uber、WeWork、ofo…都是这样的例子。


寻求软银投资时,Wag 说,它们在进入新市场两到三个月后,便能实现盈利。


然而,拿到扩张需要的资本后,Wag 交出的成绩单却一直相当糟糕:扩张停滞、用户数和营收持续下跌,多轮裁员后,它将行业老大的地位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 Rover。


一些是共享经济行业面临的共同痛点,比如“非雇员制”模式下,员工背景混乱、缺乏培训、很难保证高质量服务。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还有生意本身的特殊性——狗狗行为的不可预测让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飙升,仅过去一年,就至少有 5 只狗狗在 Wag 服务中死亡,Wag 的口碑也因此跌倒了谷底。


但除此之外,软银的投资决策也是造成 Wag 困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正义式”困境如何摧毁明星公司?

软银对 Wag 的投资,是典型的“孙正义式”投资,处处都透露着孙正义的个人风格:强势、控制欲和野心


体现在经营管理层面,这三点对应的是:超过企业估值的融资、频繁的高管变动,和疯狂的扩张上市压力


寻求软银融资时,Wag 起初只想要 1 亿美元,但软银硬塞了 3 亿。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Wag 团队和已有投资人不想接受这笔钱,他们认为这对一家估值还不到 10 亿的公司来说,一笔高达 3 亿的融资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得让出 3 倍股权给软银,失去更多的控制权。


但这笔交易最终还是成交了,孙正义拿走 45% 的股权,将 Wag 的估值推高到了 6.5 亿美元——如果 Wag 不接,孙正义会转头把这笔钱砸给它的竞争对手。


这是孙正义惯用的套路,他曾经用同样的方法逼程维妥协,收下了一笔 50 亿美元的融资,创下了科技公司的融资记录,尽管当时滴滴的账上还有 100 亿美元。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这就是孙正义追求的刺激——比起几个巨头挤在一个赛道争市场的拉锯战,他更喜欢闪电式的胜利,一笔钱砸下去,巨头疯狂扩张,小玩家被清场,留下的赢家通吃市场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经常会开出一些超出理智的支票:他给 WeWork 的注资计划一度高达 160 亿美元,尽管内部反对声不断,认为 WeWork 的技术壁垒太薄弱,但根本无法动摇孙正义的决定,最终还是金主沙特出面,才让他将投资额削减至 20 亿美元。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在不好挣钱的共享经济行业内,市场占有率往往就意味着估值,软银不仅鼓励企业烧钱换市场,还常常嫌对方钱花得太慢


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的产品、技术、运营效率根本赶不上扩张的速度,漂亮的增长数据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等到资本红利消失,问题一股脑爆发,公司才发现自己应对乏术,甚至根本没有想到盈利方式、业务的可持续性。


而此时再寻找新投资变得极困难——软银巨额的投资,已经公司的估值推高到了其他投资者不愿接盘的水平


再加上软银倾向于在企业的发展后期介入,给高估值、高市场份额的企业“助一臂之力”,面对快要吹破的估值“泡泡”,上市 IPO 就成了这些明星公司仅存的选项。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事实上,为了获取最高收益后套现走人,软银也的确一直在尝试推动所投独角兽们的 IPO 进程:Uber 在软银的压力下上市了,Slack 也是。


但二级市场不买孙正义的账,对所谓的商业模式、估值光环也并不感冒,只有实打实的营收和盈利才能硬道理。


而经营现金流长期亏损,这让软银催肥的独角兽们经不起上市的折腾:Uber 上市时,软银损失了 6 亿美元;Slack 上市 5 个月,股价已被腰斩;上市失败的 WeWork 的估值从 470 亿美元缩水到六分之一,让软银不得不考虑全盘接手 WeWork。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孙正义和他的Wag们还有“下半场”吗?


这种“孙正义式困境”不仅笼罩着昔日的明星独角兽们,软银本身也深陷这个泥沼。截至今年 3 月,成立不到两年的愿景基金就撒了 700 亿美元,也背负上了惊人的千亿美金债务。


虽然财报上写的回报率高达 62%,但挣到的钱也大部分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虚拟收益”。


投资基金所剩无几,二期基金的募集却也面临重重困难。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巨额亏损面前,越来越多机构对孙正义的投资风格产生了怀疑,有人调侃称,孙正义是从“慈善界”跨界做投资的代表。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是软银背后的最大金主,在一期愿景基金中占资 450 亿美元,也被认为是二期愿景基金的主要来源。


但现在看起来,这对度过“蜜月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产生了不少裂痕。


一方面,沙特方面质疑孙正义在高价时将软银所持股份转让给愿景基金,损害了沙特的利益;另一方面,去年的“卡舒吉案件”后,孙正义也为避嫌,而有意疏远着与沙特的关系。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这些都为孙正义和愿景基金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软银甚至开始向员工借贷,来募集资金池。


愿景基金一期中,有 150 万美元是保留给现有投资公司进行后续投资,也就是给 WeWork、Wag 和 DoorDash 们的“续命钱”,保证能将这些公司“养”到上市,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接盘 WeWork 花了 50 亿,如果新基金募集受阻,WeWork 和 Wag 们的下半场该怎么打?孙正义的传奇还能走多远?


陷于“孙正义困境”的明星公司,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资本有多大的助推力,它就有多大的破坏力。

又栽一家!明星创业困于“孙正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