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分封不均的後果,讓此人心生怨念,導致奉軍的將才全軍覆沒

民國時代,軍閥混戰,有強大兵力的人自然是高枕無憂。尤其是三個軍閥最出名,依次是張作霖的奉軍,段祺瑞的皖軍,馮國璋的直軍。這三個軍閥背後的明爭暗鬥也不少,後來張作霖將吳佩孚打敗,趁機佔據了北京,不僅此地,一些主要的城市都是他的奉軍在駐守,老百姓能看到的都是軍隊的大皮鞋,一時間風頭無兩。在軍隊的將才中間,同樣人才濟濟。只不過後來因為這些被看重的將才中間,有一個人造反,讓直奉軍遭受了接近覆滅的危機。

他們分封不均的後果,讓此人心生怨念,導致奉軍的將才全軍覆沒

張作霖身邊一直重用的是跟隨自己的兄弟們,一群老將。在第一次和直軍交手的過程中,被打的一敗塗地。後來張學良和郭松林帶領隊伍沉著應戰,保護了一大批的主力軍隊安全從戰場上退了下來,張作霖也意識到了,這些老將們已經不適合在接下來的人物中擔任重要將領。必須培養一批新的將才。郭松齡,姜登選,楊宇霆,李景林,每一位都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他們分封不均的後果,讓此人心生怨念,導致奉軍的將才全軍覆沒

最出色的莫過於郭松齡了,本來是一個革命黨,被張作霖抓獲,看重的他的才能,才沒有殺他。讓他當了一名教官,正好結識了張學良,二人經常交流,成為了鐵哥們。張學良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讓郭松齡在軍中也得到了重視。郭松齡不僅在剿匪的過程中表現出色,在直奉軍大戰中同樣居功至偉,張學良對他的評價非常高,二人的情誼深厚,他們的妻子也成了好朋友。

他們分封不均的後果,讓此人心生怨念,導致奉軍的將才全軍覆沒

當然,打贏了勝戰,就要開始分封戰果。打下了那麼大的地盤,給了李景林河北地區,張宗昌得到了山東地區,楊宇霆則是江蘇,連一個不如郭松齡的姜登遠都分到了安徽。張作霖給了他一直精銳部隊,讓他自己負責。郭松齡認為自己受到了羞辱,心中的一口氣始終憋著。張作霖當然沒那麼偏心,他本想著自己冷落郭松齡,讓兒子以後重用他,一定會對兒子忠心耿耿心存感激。但是郭松齡怎麼能想明白,於是隔閡越來越深。

他們分封不均的後果,讓此人心生怨念,導致奉軍的將才全軍覆沒

郭松齡將軍隊完完全全轉化成自己的隊伍,聯合李景林開始起兵造反。郭松齡殺了一向與自己不對盤的姜登選,這一次的內訌鬧的極大,雖然最後失敗了,郭松齡被張作霖槍殺,李景林也被忌憚再不得重用,由於楊宇霆在一旁慫恿張作霖殺了郭松齡,又被張學良恨上了,此後也死在張學良的槍下。就這樣,這一批最能頂起奉軍得將才,全軍覆沒,張學良接替父親的位置後,身邊沒有可用的將帥人才。如果這些人還在,日本人可能根本捍衛不動張學良的東北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