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視角:深圳的時代大圈

Kopu導讀:眾人熟知的1979年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邊畫了個圈,從此深圳特區開啟了騰飛的步伐,深圳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人人嚮往的大都市。如今40年風雨過去了,奇蹟之後便是庸忙繁重與挑戰機遇,深圳的下一個圈又在何方。在時代變遷之快的現代社會中,深圳又會在下一個40年譜寫怎樣的華章,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kopu城市視角:深圳的時代大圈

回顧往昔,40年前的深圳一派祥和與落敗,隔岸香港的燈火輝煌、高樓林立與貧困的漁村形成鮮明的對照。自此,對標香港就成為這座小漁村的唯一目標,而進步更替的種子從此便發了芽。

Kopu解讀:深圳的時間簡史

見證了深圳起伏與榮耀時刻的非中英街和華強北莫屬了,細數深圳過往的40年風華,不難看出時代賦予深圳的變達內涵與重生意義。

彼時的深圳土地上,華為還在中英街上代銷香港交換機,萬科也只是賣投影機和錄像機,中興還在加工電風扇和電話機。可以這麼說,中英街土地上孕育了第一批電子科技公司的萌芽基因。

有了發芽的科技種子,深圳華強北的華強電子世界便是這灌溉的甘霖雨露,騰訊紮根於此,勢將顛覆中國大地。誰也沒曾料想道,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徹底將華強北和騰訊送上雲端,前者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後者成為家喻戶曉的互聯網公司,左手電子,右手互聯網,深圳此刻才真正擁抱了整個時代。

kopu城市視角:深圳的時代大圈

從羅湖口岸發跡的深圳,到華強北,再到前海開發區,深圳踏上了騰飛的崛起之路。對標香港的深圳,也收穫來自香港、瑞士、日本資金的助力,蛇口工業園區的資金相繼湧入,同時也帶來最新的工業技術和崗位需求,資金、技術為深圳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深圳發展的得力推手。"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一句口耳相傳的俗語也代表了深圳崛起時代的見證。中英街的黃金,華強北的鋪位,成為那個時代最炙手可熱的名詞。

Kopu解讀:時代變遷下,焦慮機遇叢生

時代變革之際,尋求轉型求真的也不只是生意頹敗的中英街和華強北。面對時代變遷帶來的客流銳減,與往日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狀況下,與時下趨勢相呼應的"人工智能"、"新零售"、"區塊鏈"也成為華強北的主力軍。其實不管是智能家居,還是區塊鏈,華強北的身上,有著深圳崛起的原動力。緊抓時勢,自我革命,沒有一座城市可以單純依靠政策繁榮,也沒有一座城市可以靠吃老本領先。

深圳的時代變遷,不只表現在傳統商業。放眼互聯網,更加是機會與挑戰並存。

騰訊王國,從事業群到業務系統制,從QQ到微信,內部創新始終是騰訊的主旋律。與騰訊有相似創業氛圍的大多數深圳企業家一樣,把握時機、緊跟局勢,加上良好的政商關係,深圳是當仁不讓的孕育財富和自由的豐沃土壤——金融大數據平臺、智慧出行、區塊鏈發票等等,深圳企業將時代與深圳有機結合,城市才能換髮無限潛力。從製造到支付全覆蓋的產業鏈閉環,更接近香港等國際市場、資本的地理位置,讓深圳時至今日都是互聯網人才就業、創業的首選之地。人才、技術、連接,正是深圳崛起的三大動力。

kopu城市視角:深圳的時代大圈

當然,機遇變革之前,挑戰也是一直存在的。

雖然互聯網潮流掀起後,深圳以其集群效應,吸引了一批科技企業,但大多是硬件企業,軟件領域幾乎是騰訊一枝獨秀。超級獨角獸如滴滴、美團、今日頭條者,則無一位於深圳。

不僅如此,新的時代也帶來深圳新的焦慮,逃離深圳也同樣是深圳重病。深圳,是一個沒有外地人的地方,也是一個沒有本地人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在過去40年建立,因為新,沒有過去的沉重,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態總是更加輕盈和開放。這條發源於1978年的小溪流起於微末,途中以兼容幷蓄之勢,匯入了貿易、製造、電子、互聯網等多條支流,終於在40年後盛怒於南海之口,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kopu城市視角:深圳的時代大圈

風口更迭,世事流轉,深圳一直在迎接屬於自己的新時代。那麼,深圳的下一個圈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