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長沙的區名都這麼好聽?

訪遍全國,發現還是長沙的區名好聽,浸潤著長沙厚重的歷史文化。其實,在笑看帝都“不崇文、不宣武,只剩東西”的時候,我們回想回想,其實長沙的區名也曾經“簡單粗暴”過。

解放初期,長沙設有八區,和現在的六區比起來,數量雖多,卻都面積小得可憐。當時的區名有內外之分,內城設有:城東區、城南區、城西區、城北區,外郊設有:金盆區、會春區、文藝區、嶽麓區。後來,長沙為方便統一管理,外郊統一設立郊區辦事處,統管郊區事務。幾經區劃調整後,長沙的區名都去掉“城”字,變成了大家所熟悉的“東、南、西、北、郊”五區。

改革開放以來,長沙的城市版圖不斷擴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過去東南西北四區面積小,郊區則像一個圈包裹著城市,已經阻礙城市的發展了。1996年,長沙決定在以城帶鄉、扇形分割的方式調整城市行政區劃,郊區大部分鄉鎮劃給臨近區,西區徹底退出河東,這也就形成了現在的區劃面貌。當然,這也造成了如今五一廣場周邊分屬三區,管理欠完善,但在當時,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為什麼長沙的區名都這麼好聽?

當時最初的想法是:東區改芙蓉園區,南區改天心閣區,西區改嶽麓山區,北區改清水塘區或興漢門區,郊區改雨花亭區。後來,最終方案去掉了後綴地理名詞,北區一再論證後改稱開福區。想一想,如果沒有去掉那些後綴詞,長沙的區名不僅拗口,還顯得濃濃的鄉土氣。如今,長沙的區名簡潔明瞭、寓意美好,深刻反映了長沙的歷史文化,散發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湖湘魅力。

為什麼長沙的區名都這麼好聽?

至於長沙的第六區,望城區,區名沿革於望城縣,雖然來源是老縣府駐地望城坡,但如今聽上去卻也別有韻味,寓意著希望之城。


芙蓉區:行政體制繼承東區,區名得名於湖南“芙蓉國”的別稱。

天心區:行政體制繼承南區,區名得名於轄內天心閣。

嶽麓區:行政體制繼承西區,區名得名於轄內嶽麓山。

開福區:行政體制繼承北區,區名得名於轄內開福寺。

雨花區:行政體制繼承郊區,區名得名於轄內雨花亭。

望城區:由望城縣撤縣設區,區名得名於原駐地望城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