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榜羅鎮會議召開83周年!

1935年9月27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秦邦憲)、王稼祥等在榜羅鎮中心學校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改變俄界會議上做出的在接近蘇聯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決定,正式確定將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陝甘蘇區,並以此來領導全國革命。從此徹底結束了紅軍在長征期間因沒有落腳點而四處轉戰、流離失所的局面,翻開了中國革命嶄新的一頁。

今天,距榜羅鎮會議的召開已有83年了,讓我們共同追憶那段崢嶸歲月、傳奇歷史,感受世紀偉人、革命先輩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英雄氣概,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今天,榜羅鎮會議召開83週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會議會址

史料輯摘

01

俄界會議後,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脫離了雪山草地。9月18日進駐哈達鋪,中共中央從國民黨的報紙上得知陝北還有革命根據地的消息。因此,中共中央於9月27日在榜羅鎮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根據在行軍途中獲悉陝北紅軍和根據地仞然存在的情況下,作出了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陝北的歷史決策,正式決定以陝北作為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會後,紅軍連續突破會寧至靜寧之間與平涼到固原之間的兩道公路封鎖線,擊潰敵騎兵部隊,翻越六盤山,進到甘肅環縣。10月19日,紅軍陝甘支隊一縱隊到達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的長征勝利結束。

——《中國共產黨通志·政治志·重要會議》中央文獻出版社

02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率領陝甘支隊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批准了榜羅會議決定,毛澤東指出:“榜羅鎮會議(由常委同志參加)改變了俄界會議的決定。因為那時得到新的材料,知道陝北有這樣大的蘇區與紅軍,所以改變決定,在陝北保衛與擴大蘇區”,“現在我們應該批准榜羅鎮會議的改變,以陝北蘇區來領導全國革命”。

——《毛澤東年譜》上卷

03

過了幾天,部隊進到通渭縣的榜羅鎮,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改變了俄界會議關於在接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決定,確定將中共中央和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陝北。

——《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那次遠征,用雙腳丈量了中國版圖上大半個中國,輜重如山,騾馬成群,86789人的紅軍隊伍,從此踏上了生命的征程……

當紅軍告別中央蘇區時,一位老大爺把一雙雙結實的布鞋塞給紅軍,深情地說:“孩子,這鞋穿到紅軍的腳上,就成‘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

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天,千軍勢如潮。

一場最輝煌最悲壯的戰略轉移,鑄就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一支世所罕見的軍隊,翻越茫茫雪山,跨過泥濘沼澤,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用熱血和生命,矗立起一座歷史的豐碑。

八十三年前,那被血水染紅的湘江啊至今仍在嗚咽,婁山關密集如鼓點的槍聲啊至今仍在耳畔迴響,瀘定橋上那13根冰冷的鐵鏈依然橫亙在大渡河上。人們常說“人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可紅軍戰士卻四次穿越同一條河流,詩人毛澤東用大手筆書寫了“得意之作”,把幾萬大軍隱於敵人眼皮底下,成功摔開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把中國革命從絕境中逆轉。

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攻佔臘子口,長驅11個省、歷經無數場戰役戰鬥……以“鐵腳板”打開了一條通向陝甘寧的道路,揭開了中國革命嶄新的一頁。

今天,榜羅鎮會議召開83週年!


榜羅鎮全貌(資料圖)

歷史的車輪碾過無數寂靜的歲月,時間在1935年9月27日定格在了甘肅中部一座名叫榜羅的小鎮。於是,這座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因為一群人的到來,因為一些事的發生,從此名揚天下,名垂青史。

就在那年的深秋,這支無畏之師來到了西北高原的隴中,來到了隴中腹地的小鎮——榜羅!這座歷史古鎮進入了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軍事家的慧眼中,從此,她將張開雙臂,迎接來自中國南部北上抗日的這支無畏之師。

整個小鎮便籠罩在一片緊張、興奮、期待、不安的氣氛中,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重要領導人走進了鎮南邊的小學堂——榜羅鎮中小學校。就在這座小學堂的校長室裡,一場扭轉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乾坤的會議就要在這裡召開了。

從此,這裡就因偉大的紅軍長征而聲名遠播。

如果說長征是中國革命這根長滕上結出的一朵奇葩,你便成了這朵奇葩中耀眼的花蕊。

如果說長征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條大江,你便是這江中飛濺的一朵浪花。

榜羅鎮中小學校,這座國辦小學堂,從此承載了歷史的重任,簡陋的校長辦公室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小學堂的燈光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前程。

西北高原的深秋,夜已很深,領導人就著桌上昏暗的清油燈,仔細地傳閱著校長室裡的國民黨報刊資料,個個眼角都佈滿了血絲,一根接一根地吸著菸捲,嗆鼻的煙味瀰漫著整個屋子,伴著屋內嗆鼻的濃煙味,他們時而激烈地討論,時而陷入深深的沉思,起坐不寧……透過濃濃的煙霧,激烈的爭吵聲穿過時空的窗戶仍在天地間迴盪,因為,從長征出發一路上像這樣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最終,激烈的討論形成了共識:“同志們,我們要到陝甘革命根據地去……陝甘革命根據地是抗日的前線,我們要到抗日的前線上去!”從而,四處轉戰的中國工農紅軍有了最終的方向!


今天,榜羅鎮會議召開83週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會議場景模擬

會議室的兩張辦公桌,四把椅子,一條長凳和一個小圓凳,桌上的清油燈、茶壺及菸灰缸等器物,另一側小臥室的土炕和一張小炕桌,兩把小躺椅,仍然保持著當年的原樣。儘管陳設簡陋,器物陳舊,80多年來的寒來暑往,故居如舊,如今睹物思情,可以遙想到當年領袖們在這簡陋的房子裡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動人場景。

 

今天,榜羅鎮會議召開83週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會議會址(室內)

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校長辦公室裡,他們似乎聽到了炮聲號聲廝殺聲,看見了硝煙與刀光劍影一路走來,信仰與意志,草地、雪山與追兵,草根、樹皮與步槍,鍛造了一代人,鍛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深知自己身上肩負的重任———拯救中華民族!

真理總是越辨越明,正義也永遠只站在真理的一邊。“我們要到陝甘革命根據地去”!偉人們共同的決策為這支四處轉戰流離失所的紅軍將士找到了“家”,他們釋懷地哈哈大笑起來!

跋山涉水,跨越無數天塹。長征,鐫刻了一段中國軍隊浴火奮戰的時代記憶。

槍林彈雨,留下血色蒼茫。長征,鑄就了一幅中國共產黨堅貞不渝信仰圖騰。

氣貫長虹,創造不朽傳奇。長征,譜寫了一首中華民族世代傳唱的英雄頌歌。

光陰荏苒,學堂依舊,八十三年過去了,時代變遷,精神永恆。如今,蘊藏在靈魂精神裡的密碼,已轉化成了新長征路上的紅色基因。無論走得多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照耀25000里長徵路上的篝火,已成為燃燒在國人心中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化作血骨熬湯為理想的堅定意志,迎難而上,堅韌頑強。讓我們不忘來路,銘記歷史,接續奮鬥!

作 者:張鳳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