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爲何自稱「五尺男兒」

田夫子/文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派了大量間諜來中國刺探情報,1894年,日本間諜機構日清研究所的山崎、鍾崎、藤崎,與向野堅一、大熊鵬、豬田正吉等六人組成“特別任務班”,準備執行在旅順、大連一帶的滲透偵察任務。

但是因為,中國軍民在前線嚴加設防,稽查日本奸細。“特別任務班”六人先後落網,除向野堅一逃脫並圓滿完成偵察任務外,其餘諜中,“三崎”被同時處決,另兩人大熊鵬、豬田正吉(這兩個名字我也是醉了)則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戰勝後,日軍尋找這些間諜的屍體,大加祭祀。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鍾崎三郎的好友中村綱次還在《日清戰爭實記》刊物中寫下長篇《故軍事大探偵鍾崎三郎君傳》,傳尾有詩吊曰:“富貴安逸君不順,欲立奇功試雄才;託身細作事遠遊,嘗膽臥薪擔國憂;五尺短身總是膽,跋涉支那四百州。

“五尺短身總是膽”,為什麼是五尺,而不說七尺呢,我們中國人一向說七尺男兒,甚至為了形容一個人威武,還要加上幾尺,作為文學表達,為什麼日本的中村綱次要稱為日本獻身的好友為五尺男兒,他沒有理由去貶低日本人的“英雄”,所以這隻有兩個可能,當時的日本文化對男人的形容就是五尺男兒,就像中國人無論有沒有七尺,都說自己是七尺男兒。另一個就是寫實了,也就是說鍾崎三郎身高並非很高,可能就是五尺身高。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有意思是日本的另一位大間諜宗方小太郎1894年奉命潛入威海偵查北洋艦隊基地。8月1日中日兩國斷交,日本外交人員和僑民全部撤離,只有宗方小太郎帶著567元經費潛伏了下來。因為任務危險,朝不保夕。宗方小太郎為了完全,做好了應對各種可能的準備,他在日記中寫到自己當時做了三種準備:一是將機密文件整理處置好,以防萬一;二是為自己準備了新衣,一旦被中國抓獲的話,將“盛裝赴官府,有所從容辯解也”;三是也做好了死的準備,“萬一不能以事理爭,六尺形骸將一笑赴虎狼,泰然安命,示彼等神州(日本)男兒之面目。”

大家發現了沒有,宗方小太郎說的是六尺形骸,而非七尺,中村綱次說鍾崎三郎“五尺短身總是膽”,五尺、六尺,怎麼開都會有一個疑問,日本人相容男子漢,為什麼總比我們中國的“七尺男兒”少個一尺兩尺,難道甲午戰爭時期,日軍要比中國軍隊矮嗎?恭喜你,你答對了。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日本人當時確實比中國人矮,在甲午開戰前,李鴻章致電駐平壤的清軍將領,其中就提到:日人矮小,地土澆薄,人物一體,不能耐久,以我所長,功日所短,勝算可操。

在《李鴻章回憶錄》裡面也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李鴻章將清政府的聲明發往朝鮮國王,讓其張貼:“我下令將這份代表朝廷利益的聲明傳送給朝鮮國王,並將其張貼在漢城和其他城市及港口的城牆上。”“這是在向身材矮小又自以為是的日本人發起挑戰。但是漢城的包括俄國、美國和英國在內的許多外國政府代表,都要求我們闡明自己的立場。”其中稱日本人“身材矮小”“自以為是”,可見當時的日本人在中國人眼中確實是身形不高。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其實日本人的身高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日本在歷史上被稱為“倭”國,“倭”就是當時中國使臣出使東瀛時,見日本人身材矮小便以“倭”字記錄當時尚無文字的日本了。有意思的是後來雖然日本與中國的交流,對漢字有了瞭解之後,對“倭國”和“倭人”的稱呼也不滿意了。在唐代改名為日本,取得是在太陽邊上的國家的意思。《舊唐書》中惡搞的寫道:“日本國者,倭國之別種也,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遂改日本。”

明明別人嫌棄“倭”國不好聽,改成了日本,我們還非要說“日本國者,倭國之別種也”,這讓日本人能不吐血三升。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那麼甲午戰爭中日軍的身高有多高呢,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日軍俘獲了清軍運輸艦操江號,俘虜了艦上的72名海軍官兵,日本軍醫總監石黑忠惪對這些官兵體格進行了研究,提交了一份《日清兵體格比較》的報告,報告指出:日軍士兵平均比清兵年輕8歲,體重平均比清兵重12斤,握力比清兵多10公斤,但是身高比清兵少1.8釐米,胸圍比清兵少4.5釐米。

可見當時日軍的身高確實不如清軍。1927年,日本頒佈了《昭和2年兵役法》,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身高超過1米5,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甲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米5以上,身體大部分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乙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米45以上的屬於“丙種”,有精神異常或者身高不足1米45的屬於“丁種”,而完全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員一般被劃為“戊種兵役人員”。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將1米5,作為“甲種兵役人員”“乙種兵役人員”的必備條件,可見普遍身高尚不到1米6,而1927年日本的經濟實力比甲午戰爭時期要好得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甲午戰爭時期日軍的身高應該不如或者與1927年相差不大,可見甲午戰爭時期日軍的平均身高還不足1米6,這也就是宗方小太郎為什麼說自己是六尺形骸,中村綱次說鍾崎三郎“五尺短身總是膽”的原因了。

歷史的細節:甲午戰爭中日軍為何自稱“五尺男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