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中國文學 不祧之大宗——《左傳》

輝煌的中國文學 不祧之大宗——《左傳》

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言已殫,而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裡,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 ———劉知幾《史通》

左丘明,複姓左丘,單字明,據說是公元前6 到前5 世紀魯國的盲史官,與孔子同一時代。依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述,孔子作《春秋》,為使《春秋》主旨不被人誤解,永不失真,左丘明據此書,撰成《左氏春秋》,一般通稱為《左傳》或《春秋左氏傳》。《左傳》成書後,是與《春秋》分開的,到晉代杜預作《春秋經傳集解》,才以傳附經,合為一書,所以有人說《左傳》是《春秋》的內傳,《國語》是外傳。又有學者把《公羊傳》、《穀梁傳》和《左傳》相配,合稱“春秋三傳”。現在一般認為《左傳》為戰國初期無名氏的作品。

《左傳》雖是一部編年體的史學著作,但仍應該說是中國第一部大規模的敘事性著作。較之以前任一部作品,它的敘事能力都有了驚人的發展。它敘事詳細完整,並且富有戲劇性,將春秋列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政治、軍事、外交鬥爭敘述得頭頭是道,有條不紊,且能夠兼顧情節的曲折生動,造成扣人心絃的效果。最為後人所稱道的是它對戰爭的描寫,像晉楚城濮之戰、秦晉淆之戰、鄢陵之戰、長勺之戰等規模宏大的戰爭。作者不是僅僅描寫戰爭場面,而是善於將戰役放在春秋爭霸宏大政治背景下展開,多從戰爭的起因寫起,交代清大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然後描述戰前的策劃與準備,交鋒過程,最後還要對戰爭的結果和影響進行分析,用簡練的文筆將戰爭複雜的面貌鋪陳在讀者面前。

秦晉淆之戰見於魯僖公三十二年和三十三年的記載,當時晉文公去世,秦國想趁機向東擴張自己的勢力。當時秦國和鄭國曾經結盟,秦國的杞子、逢孫、楊孫幫助鄭國衛戍都城。杞子派人密告秦穆公說他們得到了鄭國都城北門的鑰匙,可以和秦軍裡應外合佔領鄭國。秦穆公遂派孟明視等3 名大將偷襲鄭國。出師之日,謀臣蹇叔向將士們哭到:“我只能看到你們出去,卻見不到你們回來了。”因為他認為這樣“勞師以遠襲”是個戰略上的失誤。這就為秦軍蒙上了一層陰雲。

當秦軍路過周王朝都城洛邑北門時,本應該摘取頭盔,下車步行以示對周天子的尊敬,然而他們只是下車走了幾步裝裝樣子。周朝王孫滿觀此情景說“秦軍輕而無禮,必敗”,似乎預示了秦軍的驕兵必敗。當秦軍到達滑國境內時遇到了鄭國商人弦高,他一方面拉著自己販賣的牛慌稱是鄭國君的使臣去犒勞秦軍,一方面

派人火速回鄭國報信,秦軍偷襲的計劃破產,他們只能揮師西去。此時晉國正在舉行國喪,他們被秦國驕橫的做法所激怒,君臣上下決心要教訓一下秦軍。晉襄公親自出徵在殽設下埋伏,秦軍全軍覆沒。但是由於晉襄公的母親是秦穆公的女兒,她命令晉襄公將俘虜的孟明視等3 名秦將放走。秦穆公得知3 人生還,身披喪服出城迎接,自責說:“都怪我沒有聽蹇叔的話,這都是我的過錯。”他恢復3 人的職位,以圖報復晉國。在整個戰爭中,只有“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一局是描寫戰爭場面的,其他部分就通過“蹇叔哭師”、“王孫滿觀師”、“弦高犒師”、“秦穆公悔過”等小故事向人們展現了整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場景。

《左傳》也非常善於刻畫人物,描寫出人物的個性及其性格的發展變化,如

《晉公子重耳之亡》的故事。重耳剛開始流亡時,還是一個沒有雄圖大略的紈絝弟子。儘管是在逃難中,仍公子氣十足。當經過衛國向農人乞食時,農人奚落了他們一番,最後給了他們一塊土,他勃然大怒要用鞭子抽打老農,部下弧偃連忙勸阻說:“土是國家的象徵,上天賜土這是好兆頭。”他這才罷手。到了齊國,他受到了齊桓公禮遇,得嬌妻姜氏和錦衣美食,就玩物喪志,忘記了報仇復國的大業,過了5 年樂不思蜀的生活,最後還是姜氏和部下們把他灌醉後偷偷地運出齊國,酒醒後他雖極為惱火也無法返回。此後他們一行又周遊了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等,最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登上君位。《左傳》通過一系列曲折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重耳由一個幼稚無知、貪圖安逸的紈絝子弟,歷經磨難,成長為老於世故、雄才偉略的大政治家的過程。晉文公十九年流亡、年
逾六旬得王位,以其豐富的閱歷和過人的智謀在諸侯爭霸中脫穎而出,城濮之戰戰勝楚國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輝煌的中國文學 不祧之大宗——《左傳》

《左傳》所記外文辭令也很精彩,其代表要數“燭之武退秦師”一節: 秦、晉圍鄭,鄭知其亡矣。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整篇說辭不到200 字,卻緊緊抓住秦晉爭霸的矛盾,剖析秦、晉、鄭三國的關係,告之秦唯有保全鄭國作為在中原的“東道主”,才能牽制晉國,獲得最大利益;同時還揭示了晉國東滅鄭之後向西擴張的野心,靠三寸之舌輕而易舉地瓦解了秦晉兩大國的聯盟,保全了鄭國。至今讀來,仍叫人拍案叫絕。

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和戲劇出現得很晚,但是對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刻畫等小說的基本要素在歷史散文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左傳》儘管為史家著作,但其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和細緻生動的描寫滋養著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