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電用戶一年翻60倍,陳歐曾判斷:一定能成

北京的大街小巷,室外有共享單車,室內則有很多精緻的小櫃機。

今年盛夏,北京東單一家快餐店內,年輕人推門闖入,直奔吧檯。等待街電充電櫃吐出充電寶,他才如釋重負。數月以來,小小銀灰色充電櫃,成了店內新寵。

作為2017年最火爆也備受爭議的創投項目。陳歐成竹在胸,他說街電一定能成。

街電用戶一年翻60倍,陳歐曾判斷:一定能成

聚美優品的員工辦公區或茶水間裡,隨處可見街電的身影。這種僅兩盒抽紙大小的白色機櫃,幾乎少有閒置時刻。

每天出來進去的人群中,總有幾個手握這款小巧的充電寶。這裡不缺插座和電源線,但手機隨時隨地都有後備糧草的感覺,顯然更受歡迎。

這多少出乎陳歐的意料,他本意是讓大家看看新產品,提些建議。

“只是擺在那,沒有經過運營和宣傳,大家就自然產生了需求。”他說。

陳歐的辦公室養著一條觀賞鯊,一直不知疲倦地游來游去,似乎在捕捉機會。

2017年夏天,鯊魚視野中多了新的獵物——擺在陳歐桌上的街電充電寶。陳歐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頻繁飛往深圳考察共享充電寶的企業和廠家。與朋友的飯局上,他談得最多的就是街電。

在2017年5月,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都在為資本追捧。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創業項目達到22個,投資機構超過38家,總融資額超過12億——這是共享單車出現時融資額的4倍。大部分人認為,這是個百億級市場。

聚美也迅速出手,注資3億元投資街電科技。

資本的快速湧入,將行業幾種模式的代表推向前臺。比如主打餐廳場景下的小電,提供固定在桌面上的充電寶,用戶不能帶走。以來電科技為代表的主打大型機櫃,分佈人流較大的商場等地,用戶可自由移動,異地借還。

聚美投資的街電同樣為機櫃、移動模式,不過體形只有迷你電視大小,能容納6個或12個充電寶,主攻餐廳、商鋪等小型場景。

街電用戶一年翻60倍,陳歐曾判斷:一定能成

巨頭們紛紛押注。而真正引燃輿論關注的,是陳歐與王思聰那場刺激眼球的對賭。

國民老公不屑共享充電寶,扔下一句“能成我吃翔”。陳歐微博回應時,還在評論區問 “有人贊助翔麼”,引爆了輿論場。

迷妹、仇富者、吃瓜群眾齊聲討論,助力共享充電寶的百度指數持續上升。

2017年3月,街電用戶只有100萬。到2018年3月,街電的用戶實現60倍增長,突破6000萬。

到今年8月,街電用一年的時間在支付寶小程序上積累用戶5000萬,位列共享充電寶第一。

而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披露的財報顯示,支付寶在中國國內已經擁有5.52億用戶。結合街電的最新數據來看,這意味著國內“每11個支付寶用戶當中就有一個街電用戶”。

誠如陳歐所料,街電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