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2005年是我軍實行軍銜制的第50個年頭。而在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我軍未能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我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許多後來的我軍將帥當時都在國民革命軍中任職,並且都有軍銜(當時叫軍階或階級)。譬如朱德就曾有過中將軍銜。1926年,朱德從歐洲留學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黨代表兼代理政治部主任,授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在國民革命軍中,授過將官軍銜的中共黨員至少有20人,其中就包括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劉伯承。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中將有10餘人,其中就包括郭沫若、周恩來、林伯渠、葉劍英、葉挺、李之龍等等。少將則有孫炳文(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季方、蕭勁光、劉志丹等10餘人。

抗日戰爭初期,大敵當前,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等,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當時八路軍、新四軍幹部的軍銜,主要見於履歷表、報告中,本人一般也知道,因未普遍實行,而且只是在抗戰初期有過記載,以後就逐漸不再提軍銜而只提幹部的職務了。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抗戰初期,為了與國民黨軍打交道方便,在國統區的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有過軍銜。如在1939年6月12日“平江慘案”中被國民黨軍殺害的新四軍平江通訊處主任塗正坤、副官羅梓銘,軍銜分別為上校和少校。

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遠東紅軍迅即出兵中國東北,抗聯教導旅配合蘇聯紅軍參加了對日本關東軍的作戰,抗戰勝利後,教導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各級官兵的軍銜也隨之取消。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在抗戰末期,後來受中共領導的一支部隊也曾實行過蘇軍的軍銜,也就是新疆民族軍。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新疆民族軍實行軍銜制度,上自司令,下至列兵,均佩戴軍銜標誌,值得注意的是,其軍銜等級設置與國民黨軍隊不同,而是採取了蘇軍的軍銜等級。

其軍銜等級為:

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新疆民族軍中實際最高軍銜為中將,民族軍總指揮帕裡諾夫和繼任者木奴諾夫曾被授予中將軍銜。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底,面對中國全面內戰即將爆發的嚴峻局勢,美國總統杜魯門調整對華政策,派已經退休的前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五星上將為總統特使,來華進行軍事調停,併成立了軍事三人小組,即美國代表馬歇爾、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為避免軍事衝突,在軍事三人小組的領導下,10月底在北平著手籌備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為便於同國民黨軍協調工作,我軍參加軍調部工作和派駐各地的軍調部代表,也都被授予軍銜:

中將:葉劍英,軍調部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羅瑞卿,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饒漱石,軍調部瀋陽執行小組中共代表;

少將:軍調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李克農、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張經武等;

上校:駐淮陽代表韓念龍、駐德州代表符浩、駐朝陽代表李逸民等;

1946年3月7日,新四軍、山東軍區政治部發出《軍隊官兵階級說明與規定》,對新四軍官兵階級(軍銜等級)作了明確規定:

新四軍軍長、政委為上將;

副軍長、副政委為上將或中將,參謀長為中將;

師長、師政委,軍區司令員、政委為少將;

副師長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為上校;

團長、團政委為上校;

副團長及參謀長為中校;

營長、教導員、特種兵副營長為少校;

副營長、連長、指導員為上尉;

副連長及資深的排長為中尉;

排長為少尉;

司務長為準尉;

副排長為上士;

班長為中士;

副班長為下士;

戰鬥小組長、司號員、衛生員為上等兵;

老戰士為一等兵;

新戰士為二等兵。

這是一個從軍長到新戰士的完整明確的編制軍銜體系。其中,師長、團長、營長、連長分別為少將、上校、少校、上尉,與傳統“慣例”相同,但是,按照這個評銜規定,新四軍的軍長陳毅,甚至副軍長張雲逸都可以評授上將軍銜。

1949年之前中共軍銜最高之人,竟是這支部隊的司令

軍長的軍銜,世界各國大都是中將。新四軍在組建之初雖然只有1萬餘人,但經過八年抗戰的戰鬥洗禮,到1946年初,已發展為總數31萬人的龐大軍團,國民黨的集團軍平均不到10萬人,而集團軍總司令的軍銜一般是上將或中將,因此,新四軍軍長評授上將軍銜,比較合適, 新四軍軍長陳毅、副軍長張雲逸未能成為我軍的第一批“三星將軍”,不過,未出10年,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陳毅、張雲逸分別被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